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关于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作者:未知 时间:2016-12-10 阅读:( )

  马冬宁(山东省莱西市实验学校 266600)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学情;合理;导师;指导

  毫无疑问,每个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这就注定了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而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要完全实现分层次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划分重点班与普通班的做法,固然比较方便分层次教学,但其影响师生积极性的弊病也非常明显。因此,如何在正常的班级划分情况下,根据本学校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一、摸清学期,统筹规划。分层次教学首先要对学生准确分层,因此新学期开始,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前沿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同时加强对课程标准和课本的研究,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特别要注意明确各类学生的需求,合理规划教学进度与策略,明确教学的针对性、方向性。对于不同的学生,应根据学科教学,确立不同的等级要求,确定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划分为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三个层次,为他们设计不同的要求。

  对于每个学生,都应该建立健全学生学业发展档案,做到一生一档,以便跟踪指导。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以学生心理发展、学习质量、作业质量和考试质量监控为重点,集合大数据分析等最新信息技术,动态跟踪学生学习状况,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其后期成长过程中的管理、指导、反馈和评价。

  二、规范课堂,优化流程。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学,完成目标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必须以 “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努力做到教学行为规范科学。分层次教学要求更加严格,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课本为依托,明确各类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把握好不同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层次,确保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课堂教学既要以学生为中心,又要照顾各类学生,整体构架教学过程,努力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得当。

  教师应全面落实教学基本规范,结合不同学科和课型特点,全面推广深化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全面推广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建立涵盖各学科、各课型的“生本愉悦高效课堂”基本教学模式,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并且尽可能的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加强课程理念行为化研究,力求稳妥,有序,深入的开展课堂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三、整合教材,合理使用。教材无论怎样编写,都不可能适用于每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加以整合取舍,才能适用于自己所教的学生。因此,我们要面向“为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而设计”的课程创新战略及评价体系研究,合理使用教材中的内容,以尽力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教材的要求是统一的,但是我们可以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同样是课堂练习,对于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可以分别设计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三个不同的层次,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进而都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三级课程的整合与开发研究,要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加强各类课程、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实现自主开发、合理利用、有序引进、资源共享。注重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推进体现学科本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夯实学科知识与能力,满足所有学生未来升学、发展和工作需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四、自选导师,精准指导。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指导、帮助和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实施全员包干制和全员导师制,每一位教师都当导师,指导一部分学生。本着学生只有“亲其师”才更能“信其道”的原理,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意愿,发挥更好的指导效果,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导师制可以有效改变教师主要是教书,只关心学生的文化成绩的做法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导师除了正常的教书以外,还要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学业上的指导者、生活上的帮助者和心理上的辅导者。这样教师就能够精准地指导自己所负责的学生,对其基础情况,能力水平。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有个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有利于学生优势学科或劣势学科与相应老师的匹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教学效果肯定会大大提高。

  担任导师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需要解决问题的菜单式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菜单,围绕菜单备课,并做好菜单落实和改进的跟踪和指导。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独生子女问题。目前由于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导致部分孩子自私、孤独、协调能力差,由于生活一帆风顺,部分学生依赖性很强,承受问题的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可能因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全面关注,未雨绸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战胜困难挫折,激发起学生自尊自强的愿望,提高学习动力。

  

上一篇:媒体工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高效运用

下一篇: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