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历史学科教学开展公民教育需做好的几个准备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1-18 阅读:( )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在法制国家里,公民意识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美国思想家加尔布雷思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国家机器、市场经济、合格公民,是促成国家强大的三个重要因素。但是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公民教育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历史学科的内容贯穿古今,涉及中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方面内容,在实践公民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作用。但想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开展起卓有成效的公民教育,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准备:

  一、教师要知道的几条提高自身公民素养及公民教育技能的途径

  作为实施公民教育的主力军,教师自身的公民素质决定了公民教育开展的成败。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公民教育起步较晚,教师在公民素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像笔者这样的农村中学的历史老师来说,知道公民教育的都不多,更不用说良好的公民素养了。所以提高教师公民素质与公民教育技能,才能实施有效的公民教育。下面简列提高教师公民素养及公民教育技能的几条途径。

  (一)不断学习新公民教育相关理论

  在目前我国新公民教育还未成型,尚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学习借鉴各国关于公民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积极参与新公民教育理论上的讨论,勇于探索出符合我们中国国情的公民教育理论,探索出符合本地区情况的新公民教育模式。

  (二)深入了解社会,了解生活

  教师要紧紧抓住每一个机会,充分利用每一种途径,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不光是要关注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动向,还应该关注各社会各领域,向其他行业的劳动者学习,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这样,积极关注社会发展,热心参加社会事务,才能充分体现公民的权力和义务。

  (三)认真学法、严格守法、时刻用法

  教师应该懂得国家的基本大法――《宪法》,懂得《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能规范我们教育行为的法律,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并且在平时守法用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我们的法律意识。

  (四)广泛阅读,学习历史、学习政治,从各方面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历史就是过去的现实,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公民教育的切入点,在课堂授课中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要学生明白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是一部探索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学生要真切的明了作为公民的身兼职责。当然这需要学科老师的配合,并不是一个老师的能力就能解决的。

  (五)真实开展教育教学科研

  在教科研中,注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如收集整理案例,常写反思,坚持写教学日志;注重阶段性的总结,随时修正研究计划和深入开展研究;注意理论的检验,在教科研开展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理论规律要放到教育实践中去检验,以便发现新问题,更好地完善理论。教育科研一定要真实。

  (六)课堂渗透新公民意识教育

  有效地把课堂教学目标,特别是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纳入公民意识教育体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渗透新公民意识教育。

  (七)做到言传身教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他们的楷模,他们学习的榜样。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注意各方面细节:

  1.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应该自然真实地流露,而不是喊口号、讲大道理,应该从小事做起。

  2.知法守法。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3.爱岗敬业,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定,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等对学生的要求,老师要比学生做得更好。

  4.言谈举止文明,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洁身自好。

  5.诚实守信。对学生的承诺,一定要做到。

  二、教师需明确历史学科教学渗透公民教育的几个关注点

  (一)历史课堂教学是渗透公民思想的主要阵地

  1.倡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形成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改变以往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换之以启发、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能平等、民主参与的形式,师生共同参与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2.深入挖掘历史学科内容中的公民教育元素。历史中包含的公民教育素材丰富多彩,教师必须把它挖掘出来,学习中国古代史,可以感受祖国辉煌灿烂、领先世界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自尊心。学习中国近代史,体味屈辱挨打、抗争探索的艰难历程,增强民族责任心。学习中国现代史,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曲折与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学习世界史,了解各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尊重各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树立求同存异、和谐发展的世界意识。历史学科中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民主法制的精髓,诚实信用的法则,增强人文主义,进而认识环保的重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现实历史事件是公民教育元素的大宝库

  现实中发生的社会事件都属历史事件的范畴。根据历史学科教学的内容,及时将学生引入到现实事件的重放、思考与分析中,把历史与现实相联系,让学生接近社会,认识历史的内涵,形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现实的能力,这就是更高层次的公民教育元素了。

  (三)历史学科实践探究性作业是培养学生公民素质的大舞台

  公民教育涵盖了家庭、社区、家乡、国家民族、国际五个层面。想让学生的公民意识真正形成公民能力,仅仅靠课堂是肯定不够的,让学生融入社会,去了解家乡,观察、探索社会问题,从而学习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服务社会才是公民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究性作业把学生引入社会,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这一点教师可主要注意两点:一是一定要基于家乡的特点,能够凸显家乡特色,不可好高骛远;二是引导学生走入社会,作业也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区,融入社区建设中去。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发展其自治能力。如运用重大纪念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深入社区举办黑板报宣传,公民教育展览,编演历史剧,播放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参与社区的敬老活动,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的维护等。

  十九世纪,德国在欧洲崛起,打败法国,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德意志民族的崛起,在小学老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一百多年后,当中国的学者来到德国的一个边缘小镇,看到十九世纪的德国教学挂图:世界地图。一个德国小学生就知道万里长城是什么样的,就知道世界七大洲,知道基本的科学常识。由此可见公民教育的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程度,所以开展公民教育是社会发展所赋予我们的新的历史使命,为了这个光荣的使命,我们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并热情地走在公民教育的路上了。

上一篇:谈初中语文学科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下一篇:语文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