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融合紫砂文化,优化办学理念,建设校园文化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7-18 阅读:( )

  【摘 要】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大潮将推动教育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作为义务教育起始阶段的小学教育,更应率先转变教育价值观,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校长是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导航员,要以前瞻性的眼光,结合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现实,从优化办学理念、建设校园文化这两个方面来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关键词】理念 文化 价值观 转变

  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价值的看法,即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态度、评价等的总称。它是人类价值观在教育方面的具体化,是人们对教育感知、认识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项慧芳《校长如何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2009年第9期《教书育人·校长参考》]教育价值观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对于整个教育活动起着深刻的的导向作用。

  21世纪,中国教育必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小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其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尤为显得重要。那么,作为学校领军人物的校长,如何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呢?结合本校的实践经验、教训,我认为小学校长应从以下两方面来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一、优化办学理念,奠定教育价值观转变的基础

  办学理念是学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方向,是行动的指南。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办学理念能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它不但可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还可以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途径和方式。办学理念还能对师生产生鼓舞和推动作用,既能强化师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自豪感,又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校管理诸方面产生巨大的激励和调控作用。由此可见,优化办学理念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在办学趋同化的大潮中,一所学校形成或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的需要,更是校长的职业成长需要。

  我校自2008年搬迁到新校区,面对着学校面积的成倍增加,施教区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等实际情况,校长室开展了“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思考如何使我们这所百年老校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文化、办出社会满意的教育。而其中关键的第一步,就是必须要提炼并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校长室一帮人首先加强学习,做“首席学习者”,通过广泛学习相关理论,借鉴其他学校经验,对学校教育和发展产生新的哲学思考;其次,在办学理念形成和提炼过程中,特别注意整合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开展广泛讨论,遵循教师共同意愿;再次,注重结合学校的发展历程及地处“中国陶都”的地域特点;最后,广泛征求家长、学生、社会各界的意见,邀请教育专家认真论证,广泛征集校训,最后定为“行方智圆”,他包含着陶文化中最简单的“行为方正,知识饱满”。同时又蕴含着对学生成“方圆”之才的殷殷期盼。还从陶文化的“材质、器型、工艺、审美”等元素中提炼出了办学目标——“适切”师生优质发展的优质教育;三风建设——学校气质(内外兼修 融和自然)、教学气质(形神兼备 灵动自如)、学生气质(理趣兼得 天真自在);同时陆续确定了紫砂陶中的“紫泥色”和“段泥色”为学校主打色调,设计了“陶娃”系列卡通形象,出刊了《集玉》校刊以及专用印章、文化用品等,分布在学校各个层面,为师生广为知晓。通过几年来的融合,学校办学理念已为全体学校成员所认同和支持,成为学校的主流理念,并逐渐变成师生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自觉行动,从而发挥它应有的规范引导作用,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二、建设校园文化,夯实教育价值观转变的过程

  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只是奠定了学校教育价值观转变的基础。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提高所有受教育者全面素质为价值取向的教育价值观,它需要民主、合作、学习、创新的学校文化与之相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之为重要载体,夯实转变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我校近几年中, 紧扣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建设,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

  1.建设以人为本、民主和谐的管理文化。首先,改变以往“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和价值。其次,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强有力地支撑管理,近几年间,学校先后制订了《素质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出台了《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教职工月度考核条例》《教科研条例》《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五认真”考核细则》《优秀班集体评比办法》《星级学生评比方案》等规章制度,以明确的规章来推行素质教育,以动真碰硬的措施管理教育全过程。第三,充分发扬民主,倡导“兼收并蓄”的包容气度,校领导善于倾听师生的意见,平等交流,民主决策,让师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激发其对工作、对学习、对学校的热情,使之更好地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第四,加强班子建设,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2.建设富有特色、兼收并蓄的课程文化。在现行的小学课程体系中,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大类。我校在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各门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上下功夫,因为校本课程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能够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根据学校地处“中国陶都”核心地区的地域特点,70%以上的家长从事紫砂陶制作相关工作的实际情况,邀请相关课程专家、陶艺家悉心指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充分参与,历时1年多时间,开发出《陶娃学紫砂》系列校本教材,按年级设置一套六本,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校本教材开发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实施,学校根据课程内容的学科相近性,安排具有制陶基础的美术及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同时发挥一大批陶艺校外辅导员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定期邀请陶艺大师到校指导,定期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通过校内校外的共同努力,学校的陶艺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作品多次获省、市陶艺比赛一、二等奖,更重要的是,通过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学生对自己家乡的陶文化具有一种特有的归属感和亲近感,有利于这项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和繁荣,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也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特色。最近,学校正在考虑将陶艺校本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准备开发陶刻、紫砂陶装饰、陶艺堆花等课程,从而不断丰富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

上一篇:警惕“学语用”的“四化”现象

下一篇:初中音乐个性化评价方法及应用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