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时间:2016-07-05 阅读:( )
摘 要:学术界主要从提出背景、基本内涵、主要功能、现实困境、路径选择五个方面对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进行了研究,旨在构建社会和谐秩序和加强党的基层领导。这一研究为学术增长和政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存在一定研究限度,今后应以开阔的理论视野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深化对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区域化党建;研究现状;研究评价;研究前景
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是党适应基层党建生态环境转换,改革传统单位党建格局,实现基层党组织内部整合和社会整合,构建政治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的制度变迁过程,对于构建社会和谐秩序和加强党的基层领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面对传统单位党建式微的严峻挑战,各地积极探索单位党建的替代选择,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从“社区党建”到“区域化大党建”的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浪潮”,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和实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学术投入和学术积累与时俱增。为了将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有必要对学术界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认真梳理和反思。
一、研究现状:主要内容与理论观点
顺应城市基层党建的实践创新,学术界对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的研究经历了从“社区党建”向“区域化大党建”的重心位移。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区域党建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主要功能、现实困境、路径选择等问题展开,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观点。
1. 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的提出背景
目前,学术界对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提出的背景已取得了基本共识。多数学者意识到,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既是宏观层面上社会结构转型的回应战略,也是微观层面上单位党建式微的替代选择。
林尚立是从社会结构转型视角解读区域党建的代表,也是较早从政治学角度关注区域党建的学者。他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即政经社一体的组织日益被功能专业化的组织所取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日益脱离出组织的空间,回到社会;与此同时,组织对人的控制日益减弱,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很大的自主性,从而使传统的党的组织结构基础和活动方式出现式微,为此需要党调控社会的空间就必须做出战略性的调整。{1}陈怡将区域党建背景的社会特征进一步归纳为“体制转轨、经济发展、结构开放、价值多样、功能分化、法制推进”等六个方面。{2}龚少清、刘兵勇从生态学理论视角作出分析,认为区域党建问题的提出是“社区党组织乃以生存的社会生态环境发生变迁的必然结果”{3}。时煌军则从现代化理论视角探索了城市社区党建的时代背景。{4}陈奕君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城市社会结构性变动与商圈党建兴起的相关性。{5}
如果说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是区域党建兴起的宏观背景,是执政党主导的基层党建体制变革的外部压力;那么,传统单位党建式微就是区域党建产生的微观背景,是社区党建乃至区域化大党建兴起的内部引力。刘建军对单位体制进行了细致独到的分析。他指出,市场经济体制对单位的功能进行分解,对单位体制的权限进行调整,要求再造社会调控体系,使社区成为单位体制松懈后新社会调控体系的载体。{6}刘建军对单位中国的分析内蕴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即社区成为转型背景下政党整合的战略空间。不少后学者沿着单位研究路径探讨区域党建。马西恒论述了单位党建存在的条强块弱、条块分割特征及其不适应问题。{7}谢方意重点分析了单位党建的垂直性、封闭性特征及向区域化党建转变的迫切性。{8}唐文玉则从社会整合视角分析了单位制党建走向区域化党建、机械整合转向有机整合的必要性。{9}
2. 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的基本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区域党建的基本内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学者们基于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需要对区域党建作出了不同界定,这些界定概括起来体现了社会整合和区域统筹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社会整合视角立足历史与现实,将社会整合视为区域党建的内核和目标;区域统筹视角立足现实与未来,将区域统筹视为区域党建的方法和手段。
从社会整合视角研究区域党建的学者认为,社会整合是政党的主要功能,在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传统的以“权力依托、条强块弱、条块分割”为基本特征的单位党建模式日益难以为继,替代性的选择是以社区、街区、园区、城区等不同尺度的区域空间为舞台,重构“铁打的营盘”。林尚立指出,社区党建就是通过党生长和活动空间的位移、基层党组织建设重心的转移、基层党组织功能的重新定位,重建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结构间的内在契合。{10}梁妍慧认为,区域化党建主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党组织对行政、居民区以及驻区各类组织实行政治、组织、文化等全面引导和整合,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由‘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转变,由‘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转变,实现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的建设过程。”{11}唐文玉从比较视野分析了区域党建不同于单位党建的内涵特征。他强调,单位制党建是一种“机械整合”模式,区域化党建是一种“有机整合”模式,从单位制党建向区域党建转型,就是要使党的基层组织从传统的行政化功能定位向政党化功能定位回归,在广泛社会参与的过程中重塑其“公共性”的品格。{12}郑长忠、孙肖远分别从社区共同体建设{13}、社区融合路径{14}的视角分析了社区党建的深刻内涵。
更多的学者从区域统筹的视角界定区域党建。他们积极引入现代系统理论、均衡发展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从区域发展视角提出基层党建工作要统筹谋划和系统推进,从而实现基层党建科学化和基层执政的合法性。学者们普遍认为社区党建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街道社区党(工)委及其下属的机关党的建设,驻在社区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居住在社区内的在职党员、社区内的离退休党员等这些传统的单位党建工作所不能覆盖的基层党建工作。{15}随着社区党建向区域化大党建的实践发展,学者们立足新的党建实践,进行新的理论反思,作出新的学理概括。王安顺较早从区域统筹视角对区域性“大党建”的内涵作出说明,认为区域党建“在主体力量上,要做到党委主抓、行政配合、群众组织参与;在管理体制上,要做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在方式手段上,要做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16}蔡伟进一步分析道,区域化党建是指从区域的角度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成片推进,在层级上对基层党建工作实行中观管理,在范围上变点状推进为块状规划,在功能上变内循环为内外一体化循环,在机制上强调互动共商和自主管理。{17}
3. 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的主要功能
区域党建功能是学界关注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问题的出发点。尽管个别学者认为,加强区域党建将危及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的生长,因而对区域党建的价值持怀疑态度,{18}但是绝大多数学者对区域党建的功能持积极态度。概括而言,学界对区域党建功能的探讨主要从政权稳固和社会和谐两个角度进行。政权稳固取向立足政党自身,“眼睛向内”,将区域党建视为维护党的执政基础的体制保障;社会和谐取向立足社会整体,“眼睛向外”,将区域党建视为实现社会结构功能和谐的重要手段。
政权稳固取向的学者认为,区域党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党领导社会的体制突破、功能转型和机制创新,实现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提升党的基层执政能力,夯实执政的社会基础。刘冀瑗认为,区域党建的首要功能是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19}武小刚将新时期区域党建的政治意义归纳为“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实现有效的政治整合、有利于政治稳定、有利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推进基层群众自治。{20}陈家喜、黄卫平在深圳南山区社区党建观察基础上,探讨了基层党组织嵌入社会的政治功效。{21}梁妍慧指出,区域党建作为党的领导对象和领域的第三次重大拓展,其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党组织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凝聚社会、整合社会,从而实现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巩固。{22}谢方意在与传统单位党建比较研究中,将区域党建的主要功效归纳为优化结构、整合社会、统筹资源和服务群众等四个方面。{23}杜彬伟基于制度文本认为,区域党建总的功能定位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保证党在区域内的领导核心地位”。{24}卢爱国、陈洪江提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扮演着重要的“整合中心”角色,承担着内外整合功能,具体包括政党内部整合、社区社会整合、基层行政整合和异度空间整合等四大功能。{25}
社会和谐取向的学者认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的主要功能不仅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内部和谐与政权稳固,更在于实现宏观或微观社会的有机整合与和谐一体。在这些学者看来,巩固党的基层执政与其说是目标,不如说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手段。不少学者从理论层面研究区域党建的和谐功能价值与定位问题。陈怡认为,新时期社区党建的职责是构筑新的利益共同体,在全面赢得民众与社会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共同体。{26}张旭光倡导,“社会本位”是区域党建的首要价值取向。{27}更多的学者从实证层面探讨区域党建的和谐功能如何实现问题。袁峰、徐学通对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街道“楼组党建”的调查研究表明,区域党建实践不仅推动了执政党的基层整合,而且主导了社区生活新秩序重构,实现了社区和谐与夯实执政党社会基础的互动。{28}
4. 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的现实困境
概括而言,学界对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现实困境的探讨,主要是从生存基础和发展体制两个角度进行的。生存基础视角着重研究设置方式选择、设施经费保障、功能转型定位等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基础性约束;发展体制视角重点探讨区域党建领导体制、共驻共建机制等涉及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体制性困境。
绝大多数学者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文化的多元化和社会的异质化,基层党组织既面临着角色激发与组织扩张挑战,也面临着体系离散与组织悬浮困境;既面临着基层党建资源缺损约束,也面临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型滞后问题。在全国大规模的社区党建伊始,林尚立等人的调查就发现,党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对街道党工委的认知、对社区党建总体态度等方面的认识水平要低于群众;{29}谢遐龄观察到“上海的社区中党员党员很多,但大多对社区活动取消极态度”;{30}北京市委党校的学者在调研中发现,社区党建缺乏必要的活动经费,社区硬件建设相对落后,社区党建存在空白点。{31}面对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两新组织”雨后春笋勃发态势,顾建键深入分析了无权力依托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空白点和边缘化问题。{32}实务工作者将其概括为组织找党员难、建立基层党组织难、开展活动难等“三难问题”。2009年以来,尽管党中央积极推行基层党组织生存取向的“三有一化”工程,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区域党建仍然存在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党建经费投入不多、党建设施发展不平衡等困境。{33}
学者们普遍意识到,尽管理论层面上区域党建已成为基层执政的战略性空间和政治发展的新生长点,但实践层面上仍然存在突出的新旧党建体制冲突,基层党组织遭遇发展的体制困境。刘冀瑗认为,单位党建与社区党建交织互动具有现实合理性,但是彼此封闭和相互隔绝,党员管理上彼此分离、工作布置上彼此分离、资源共享上彼此封锁、双向服务上意识薄弱,其原因在于传统单位党建体制的路径依赖。{34}郑长忠认为,由于传统政党组织习惯的影响,当前社区党组织仍然存在功能行政化、资源配置高层化、活动开展形式化、机制运行分割化等体制性问题,导致政党不能很好地发挥推动社区共同体建设的职责。{35}有的学者论证了区域党建在党的工作覆盖中的价值,同时看到了行政推动和上级协调党建行动策略的弊端。{36}有的学者指出了当前普遍推行的区域党建联系会议制度在区域党建中的价值限度。{37}还有的学者着重分析了在职党员参与区域党建的制约因素。{38}
5. 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的路径选择
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学界研究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的落脚点。概括而言,学界主要是从理念转换、组织建设、体制改革等三个维度探寻区域党建路径的。
不少学者认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亟需树立一种有异于传统单位党建的新理念。李友梅深入考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上海城市社区党建实践,发现党建实践深受实践者的传统思维逻辑的制约和影响,进而提出作为行动者的社区党建工作者要尽快实现观念、理念及思维方式的现代化。{39}顾骏深刻反思社区党建实践探索,提出社区党建期待加强“党的意识、组织意识和党员意识”。{40}郑长忠提出,理念转换是推进社区党建创新的首要任务,并将社区共同体建设视为社区党建创新的价值选择。{41}陈奕君主张,区域党建应强化“深度覆盖”、“区域协同”和“集成服务”三大理念。{42}
下一篇:电子白板让低年级语文课堂灵动多姿
分级诊疗背景下应用GIS技术于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设备布局研究
(275)人喜欢 2017-11-17将根扎在脚下这片土地里
(333)人喜欢 2017-03-09基层党校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研究
(427)人喜欢 2017-01-14对培养我国优秀体育基层教练员的认识与思考
(372)人喜欢 2016-11-18电动微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247)人喜欢 2016-11-14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244)人喜欢 2016-11-11年级文化催生年级管理活力
(211)人喜欢 2016-08-27在地域文化浸润下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364)人喜欢 2016-08-22创建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基本策略
(216)人喜欢 2016-08-22论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教学督查
(331)人喜欢 2015-12-072025重庆、四川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故事,轻松
选择奇速英语冬令营,开启英语学习的新篇章,创
2025海南、香港、澳门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故事
2025广东、广西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故事,轻松
2025湖北、湖南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故事,轻松
2025福建、江西、山东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故事
2025浙江、安徽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故事,轻松
奇速英语冬令营:前期突击,后期巩固,英语学习
2025上海、江苏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故事,轻松
2025辽宁、吉林、黑龙江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故
2025山西、内蒙古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故事,轻
2025天津、河北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故事,轻松
英语时文阅读版本比较: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那一
盘点2024年最受欢迎的可免费试用学英语APP排行榜
冬令营热潮来袭!奇速英语让你爱上学习英语
思维导图记单词:奇速英语冬令营带你玩转英语
奇速英语冬令营:以兴趣为导,开启高效英语学习
奇速英语冬令营:用创新研学点亮英语学习之旅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个性化)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APP:为何比纸质图书报纸更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