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江苏职业教育体制创新研究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2-27 阅读:( )

 

  习近平在江苏视察时为江苏未来发展勾画了“强富美高”的新蓝图,赋予江苏“两个率先”的光荣使命。“新江苏”建设是基于目前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对江苏省“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各项指标综合发展和提升的明确要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和李克强多次强调,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的办学路子。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文件也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建设新江苏”与职业教育发展紧密结合。加快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与“建设新江苏”目标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建设新江苏、实现“强富美高”目标的有力保障。

  一、建设新江苏与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协同机制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职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天津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相对显著的地区的职业教育调研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的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产教融合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区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是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协同融合生态机制。

  (一)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目前,江苏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在产业发展规划方面,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但是,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充足的技能型人才做支撑。从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进程来看,职业教育的出现乃至后续的每一次重要改革无不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不断变化而推进的。作为职业教育发展较发达的江苏省而言,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协同融合机制,对于促进江苏产业结构转型,建设经济强省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区域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以及法律制度作保障。江苏省目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4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88.3亿元,比上年增长8.7%。目前,江苏人均GDP、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省域第一。与江苏省经济发展相匹配,2014年江苏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2,080.09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与“十二五”之初相比增幅接近60%,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达到1,671.68亿元,与“十二五”之初相比增幅超过80%,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投入的比例也提升至80.37%。可以看出,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强有力保障。

  (三)新形势下江苏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协同机制。加快江苏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是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坚实基础,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有力保障。在当前江苏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时期,进一步强化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协同融合,对于加快江苏省经济、社会、环境、文明等各方面建设,尽快实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两者之间的协同融合机制的构建也有了更为深刻和丰富的内涵。

  二、江苏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成效及问题分析

  江苏省职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目前职业教育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以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例,为了适应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2007年江苏省启动了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经过8年的建设,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江苏省拥有1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20所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江苏省将建成40所示范高等职业院校。示范高职院校项目的实施为推进江苏省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引领了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但是,随着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苏职业教育发展也遇到了新问题。一是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进一步深化问题。通过对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对于如何切实保障多主体办学模式下各参与方的权益,实现多方合作、互利共赢存在一定的困惑。比如,仅就校企双方的合作而言,在企业和学校利益诉求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实现两者的紧密合作,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并不容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关注的是人才的联合培养、科技项目的联合研发等,而企业更多地关注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经营业绩的增长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校企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并不注重。甚至有些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目的就是更加便捷和更低成本地使用高职院校师资、学生等相关资源,或者借助学校的科技研发优势,实现产品技术的突破。出现此类问题的根源就是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不完善所导致的;二是目前缺乏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系统性总结。江苏省大力推进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建设一批具有办学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的、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为省内其他高职院校探索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供经验借鉴。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对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及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经验总结,对于普通高职院校的指导作用不强;三是新形势下江苏职业教育继续发挥引领示范效应的难度加大。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且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实现产业发展的优化提速以及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在新一轮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江苏省要想保持引领示范的地位,就要积极适应国家新的宏观政策导向,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作成效,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把握科学研究新方向,拓展社会服务新领域,以开拓性思维和创新性工作思路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上一篇:中小型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优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谈教育体制改革与高中地理教学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