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18-04-11浏览:评论: 条

  广西来宾市武宣县武宣镇中心校 545900 蒙晓

  【关键词】一线教师;高效课堂;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教育行业中持续热点的话题,但是如何真正在常态课中提高课堂效率,却一直困扰着无数一线教师。然而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教师的绝活是魅力,让学生爱上教师,进而爱上这教师的课

  没有崇拜就没有教育。如果教师能用自己的绝活让学生崇拜自己,那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在常人做不到的地方取得不同凡响的成就,那就是绝活。这绝活也许是好嗓音,也许是写得一手好字,也许是画得一手好的简笔画,也许是幽默感……只要是常人做不到的,而你是做得挺不错的就可以。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情况:某班的语文成绩相对于本年级来说,是差得甚远的。据了解,是因为学生大部分都不喜欢原来的老师上课,觉得他上课没意思。在新学期时,学校领导就安排了另一位老师来上这个班的课。几节课后,学校领导来听课,发现学生的兴味盎然,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习惯跟以前截然不同,课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领导发现这位教师在上课时,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这就让听者轻松愉快,心领神会,乐于学习。下课后,领导就马上进行学生调查,问学生:“你们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领导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个老师好幽默。”学生一脸的崇拜样,这位老师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期末测试的时候,这个班的语文成绩明显提高,而且几年下来,他们的成绩也是一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大提高。教师的绝活不得不令人折服。

  二、合适的课型方式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时间越往前推移,学生越困倦。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不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的结果。《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如果依据生理、心理的变化特点,把“听、看、讲、想、做、动、静”单列或加以适当的排列组合,并适时地依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交替使用的教学活动方式,这就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教育思想。同时还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比较顺利地、主动积极地进行双边或多边活动,形成互补优势。这样能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动,不知不觉中避免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小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来讲,能专注地进行一次学习的时间大概就是7至8分钟。根据这一特点,如果教师在这个时间范围之内,让学生进行动静两种方式交替地进行学习方式的安排,不站在与学生对立的一面,跟学生是同步的,学生就不会产生这种困乏的情况了,他们就会爱上我们的课堂。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果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听、看、讲、想、做、动、静”的组合,不仅避免了“满堂灌”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还能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快乐中学习,他们不会把这样的课堂拒之门外。

  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是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的助力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是我们一直的追求,是不变的话题。只有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这个距离,可理解为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和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首先教师就要深入浅出,在与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站在学生的认知能力上去用运用教学语言,让学生觉得听得懂,学生才会有要往下听的兴趣。以往有些教师一味地运用《教师用书》上的说明语言去传授知识,学生听不懂,他如何爱上你的课堂呢?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哪怕是这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回答得不正确,但他毕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举手发言了,这就是值得肯定。况且,学生在发言时总有一处优点,这个优点不一定是他与别人相比下的优点,也许是“他相比自己以往进步了”的优点,这都是值得肯定之处。这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宽容与爱,那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他就会喜欢听这位教师的课了。其次,作为教师还应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如《少年闰土》一课,在学习“雪地捕鸟”这一环节时,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一起按照文中所写得动词,自己扮演“润土”捕鸟,并接着让学生试想“如果你自己这样去捕鸟,会捕到鸟吗?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真切体会到闰土的能干了,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描述其实离自己的生活并不远,还挺有意思的。

  四、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我们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在学习有关革命先进事迹的一组课文中,有一个“课外书屋”中介绍了《红岩》这本书,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在学生自己看完资料以后,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教师临时采访学生,请喜欢看《红岩》这本书的学生告诉大家,自己喜欢看的原因。学生们众说纷纭,络绎不绝。接着,我又请了解这“课外书屋”中所提到的其它书籍的学生介绍其它书籍的内容,学生们接二连三地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其他学生都被他们所介绍的书深深吸引住了。最后,我来个顺水推舟——请各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读刚才这些同学介绍的哪一本书?并说明原因。此时,原来那些不发言的学生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学生会就像在开个小小“读书会”,避免了那种一味让学生看“课外书屋”的索然无味了。学生会感觉到,学语文原来可以这么学,新鲜无比。在《难忘的第一次》习作讲评课中,我原本以为学生不会评议其他学生的作文,谁知,当我以开火车的方式让他们评议时,他们每人都从不同的角度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每个人的评议都挺有价值的。正所谓:你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谁又不想有自己的舞台呢?你的课堂成为了学生的舞台,他们自然就会爱上你的课堂了。

  五、解读教材,深入了解作者的本意,找到文本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吸引学生

  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不要用自己的主观去覆盖作者的写作本意,应该去引导学生如何去接近作者。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倡导“读写结合”的教学,这是很正确的学习语文的方向,这也才真正是把学习语文的路走个来回的正确方式。因此在许多课赛或公开课中,可以看到大家千篇一律地把所有文章上成这样的课型,无论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是否重在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其实,不是所有的文章我们都要教学生写法。有些语文课就是一种心灵的启迪,而不是一定要写,如《生命 生命》这片文章作者的意图就是让读者明白: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坚强地活下去。有些语文课是一种技能课,学了之后要去实现。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功能,不能单一取向,这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如果所有的课文都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语文课就失去了吸引力了。

  六、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是与他们有关的课堂

  一个班级里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基础都是参差不齐的,对于每个学生的要求,要有所不同。如果根据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要求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那么比较强的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没有挑战性,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相反,根据较强的学生能力来要求较弱的学生,较弱的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何谈兴趣。学生对课堂都没有兴趣了,课堂效果还如何提高?因此,课堂上要因材施教。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要求能力强的组织能力弱的解决讨论的问题,而能力强的则可以引导能力弱的学生;在课堂展示的各环节中,教师可让能力弱的学生先展示,但教师不是马上进行评价,而是让能力强的学生如一名教师般来评价,提出整改意见并提出自己更好的看法。在课堂中,大家都有大显身手的机会,这就激发学生去参与学习,课堂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了。

  七、巧妙地设计问题,把学习简单化

  我们所使用的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例子,这一个个例子各有特点,也各有要学生学习的目标。作为教师,要善于根据各目标进行巧妙地设计,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实现目标。这一篇篇课文各有不同,有的内容比较抽象,有的反映的情况距离学生的年代久远,学生都难以实现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寻找到学习的捷径,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不是难事,才能让他们爱上你的课堂,提高课堂效果。如《桥》一课,要让学生体会“为何文中写‘老汉’,而题目却是‘桥’?这对于五年级的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确实是挺抽象的。但如果巧妙的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理由。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后,接着在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老汉在党和人民之间起到什么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老汉”与“桥”之间的共同特点之后,之前的难题也就在这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问题中迎刃而解了。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要学生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两个“幸福”。学生一时无从理解,如果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小女孩幸福吗?并说说理由。学生总会有人联系文章谈到小女孩是幸福的,那么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幸福”了。一个个难题解决了,学生收获了在解决难题后的喜悦,这样的课堂会深深吸引学生。

  总而言之,有效教育是靠组织与参与来实现的,谁善于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谁就能较轻松地实现高效课堂。实现高效课堂是教师的目标,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钻研,实践出真知。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就会在教育事业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朱艳茹.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7).

  [2] 王春彦. 新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途径研究[J]教师,2013(30)

  [3]姚继华.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J] 情感读本,2015(20).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