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亲子关系中的“冷暴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更新时间:2018-01-08浏览:评论: 条

  徐庄敏

  【摘要】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良好情感情绪的形成、人格健全、行为发展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矛盾不断增加,亲子关系中的“冷暴力”日益凸显。相对于有肢体伤害的显性暴力,“冷暴力”因其隐蔽性往往被许多家长忽视。不理不睬、威胁恐吓、永远一张“扑克脸”、手机控等成为亲子关系中“冷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探求改善亲子关系的对策,走出亲子关系中的“冷暴力”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亲子关系;“冷暴力”现状;应对策略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良好情感情绪的形成、人格健全、行为发展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及价值观,同时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过去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逐渐被摒弃,但是暴力并不意味着家长动手打孩子,家庭心理学家基尔斯汀·达文认为,对孩子不理不睬、侮辱、讥讽、威胁、过分溺爱、给孩子过分压力等,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暴力,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冷暴力”。而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不经意间就对孩子实施了“冷暴力”却浑然不觉,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氛围不和谐。

  一、亲子关系中的“冷暴力”现状

  1.主要表现形式

  (1)威胁恐吓

  临近期末考试接到一位班主任的电话,说她班上的一名女生迟迟未到校,最后与家长联系证实是离家出走了。问其原因,原来是早晨出门前,孩子的爸爸告诉她:“这次期末考试如果考不好,回来看我不打死你!”无法想象,听完这句话后孩子会带着怎样的心理压力与恐惧走出家门。还有诸如“你不听话妈妈(爸爸)就不要你了”这类威胁恐吓的话语也许能在当时刺激孩子完成事情,减少家长的挫败感,但长此以往,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孩子在紧张、高压的家庭氛围中容易郁郁寡欢,产生自卑、退缩、焦虑等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导致孩子离家出走,亲子之间出现了异常紧张的局面。

  (2)不理不睬

  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跟家长沟通时发现,不少家长会以一副无奈的口吻说: “老师,你们也告诉我孩子不能打,也不要骂,不能打不能骂的,我不管总可以吧……”当孩子不能达到家长的期望时,很多家长觉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严重受挫,于是产生了消极心理,对孩子不理不睬,听之任之,消极应对。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家长对自身教育责任的逃避,孩子会觉得是自己的无能导致父母不再关心关注自己,于是会内疚自责,对自己感到失望。

  (3)包办代替

  新学期最能反映这一点的就是包书皮。新书发下去后,最忙碌的是家长,帮孩子包书皮、包作业本,第二天孩子忙着在班级晒各自父母的“成果”,还不忘相互点评一番。日常生活中包办代替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们知道造成儿童不幸的原因是什么吗?那就是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家长的包办代替在无形中变成了对孩子的精神虐待,因为他们剥夺了孩子切身体验生活的权利,这也成了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亲子关系中的隐形杀手。

  (4)手机控型父母

  现代人似乎离开了手机就无法生活。地铁上、公交上、马路边永远不乏低头族。就算上个洗手间也能抱着手机看很久。记得有个同事说起过,有一天晚上她让孙子找他爸爸去讲故事,结果才四岁的孙子的回答令人吃惊:“我不去,我不是爸爸的儿子,手机才是爸爸的儿子。”手机控型父母与孩子间的互动贫乏单一。现在的父母离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远,有数据调查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沟通,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由于亲子间接触不足,互动频率低,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关心,不能向父母诉说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导致亲子间情感疏远,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2.主要成因分析

  (1)受传统的父母权威教育观影响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在古代,“教”字体现了它的成人性与强制性。“父为子纲”“子不教,父之过”等传统的观念更是给予父母绝对的权威。 “我是你老子,我的话你都敢不听,想造反不成?你试试……”“都是一个老师教的,怎么人家的孩子就比你强?你是呆还是傻呢……”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就进行威胁恐吓,当教育效果欠佳时就用讽刺挖苦甚至侮辱的语言来伤害孩子,以表达自己的愤怒与失望。

  (2)家庭心理环境

  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家长施予孩子学习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独生子女,家长更是倾注了全部期望,对孩子的干涉也越来越多。然而家长几乎没有考虑过孩子是否有能力承担起这样的压力。于是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第一,如果子女的能力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就容易意志消沉、没有动力,容易产生自卑感;第二,家長过分的包办代替容易使孩子产生极强的依赖性,从而造成忍耐性差,社会适应困难;第三,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不愿意被约束,往往会把父母的关心当成管教产生反抗心理,而家长也觉得孩子不听话难管,从而导致亲子间的对立。

  (3)父母自身教育素养的缺乏

  生存的压力与文化素养的缺失使得家长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稍不如意就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当面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和亲子关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时,家长对孩子态度的改变显得滞后。过分保护、溺爱,尊重不够,信任不足等,从而出现了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内心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孩子以各种对抗行为方式反抗父母的权威,表达他们对平等和谐亲子关系的渴望。

  (4)亲子间沟通缺失

  曾听班上的一位学生奶奶说,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每年过年孩子的父母回来时,孩子叫一声爸妈后就躲进自己的房间,跟父母没有什么交流。父母在家的几天里,孩子也总是去找同伴玩,不愿意在家和父母聊天,亲子间沟通的缺失让孩子的性格内向,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父母与孩子能否进行沟通以及沟通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孩子一进门,家长就问:“今天测验了吗……赶紧吃饭,吃完饭赶紧写作业啊……”父母与孩子间似乎除了成绩就没有其他话题了。有的孩子从小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住,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沟通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面前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父母交流。

  二、亲子关系中“冷暴力”的应对策略

  1.多渠道宣传教育,引起家长对“冷暴力”的重视

  要减少或慢慢杜绝“冷暴力”的发生,学校、社会等大环境的宣传教育尤为重要。社会通过公益广告、报纸杂志等进行宣传教育,学校可以选择利用宣传栏、电子屏、班级群、微信群等途径进行宣传教育,引起家长的重视,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就举办过数次主题为《加强亲子交流 提升亲子沟通质量》等相关家长学校活动,一系列的活动得到了全体家长和学生的喜爱,还有不少家长就这些活动在班级群和微信圈里激情四溢地发表长篇观点,更多的是对亲子关系的深度反思,这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对改变亲子关系中“冷暴力”现象的重视。

  2.提高家长文化素养,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家长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家庭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更好地提升亲子间的沟通交流质量,促进亲子间的理解与信任。在家长树立了正确的亲子沟通观念后,亲子间的沟通交流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为保障。学校可以通过相关书籍的推荐及开展亲子沟通交流会、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促进家长文化修养的不断提升,减少“冷暴力”的发生。笔者所在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齡特点不定期向家长推荐相关书籍,同时每学期分年段开展亲子沟通交流会及家庭教育讲座,提高亲子沟通质量。

  3.掌握批评与惩罚的艺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批评的最高境界是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使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感到难过内疚,从内心深处萌发要去改正错误的愿望。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孩子实施“冷暴力”容易使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也会使孩子脱离家庭的“引力场”走上歧途。因此,家长批评孩子要公正,要注意场合,不能对孩子进行人格侮辱,尽量用幽默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一旦意识到有“冷暴力”行为,应该勇敢地放下家长的架子,诚恳地跟孩子道歉。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对家长敞开心扉,积极勇敢地表达自己,家长也能在有效的沟通中摒弃“冷暴力”。

  4.合理地调节情绪,正确地进行情绪管理

  当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时,恰恰暴露出了父母自身的缺点:一是对孩子犯的错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仗着自己是大人逼迫孩子承认错误;二是父母的情绪控制力差,一个孩子就能把父母惹得大发雷霆。情绪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力,具有极强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发火的话,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没有耐心,既会对父母充满抵触、逆反,对同伴也不会太好。所以父母的情绪稳定对孩子异常重要。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绪的状态下,才会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犯错后的解释,才能有足够的理智去开导孩子。

  亲子关系改善的主动权掌握在家长手里,只有家长意识到“冷暴力”的危害并主动积极地做出调整,找到适合有效的沟通方式、相处方式,和谐的亲子关系一定会伴随着每一个家庭幸福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雷雳,等.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7).

  [2]吴静静.当代中国家庭“冷暴力”现象的伦理思考[J].今日南国,2009(7).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