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教育是做的哲学

更新时间:2017-12-06浏览:评论: 条

  田冰冰

  马 宏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校长、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首批正高级教师、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一所历经80多年岁月洗礼、积淀下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优良办学传统的历史名校,一直用其《建校宣言》(1932)开篇的第一句话——“教育有成功的一天吗?”不断自省,在传承中发扬,努力“创造一个新的学校环境,实验一些新的小学教育”。

  马宏,一位有教育情怀的卓越校长。30多年扎根巴蜀,坚持做着教育这一件事情。她一直坚守“教育是做的哲学”,带领团队不断践行和丰厚“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办学理念,引领更多的人“以学术的方式守候着生命静好”。

  做的哲学,编织学校整体文化

  马宏与学校的故事是关于“做的哲学”的故事。“做的哲学”是马宏所形成的巴蜀小学的办学主张,是学校之魂,是学校发展之纲。“做的哲学”的文化,涵养着每一位巴蜀人,它让巴蜀小学走向发展制高点;是行动理论,更是实践智慧,折射出马宏执着追求的品格:择高处而立,但永远植根于大地上;是有思想的行动,是带着思想去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出思想。用思想立校,在实践中实现思想的跨越,编织了一张意义之网,即看得见、摸得着的学校律动文化。

  马宏秉承“教育是做的哲学”,始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牛鼻子”,链接课程和评价,推动“巴蜀型”学生培养目标的落地。她带着思想去实践,在实践中出思想,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相结合,建构了333律动课程体系,形成了“123”达成路线图。其中,333律动课程体系的第一个“3”是指生活实践、基础学力和潜能开发三类课程;第二个“3”是指教室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三种形态一体化育人模式;第三个“3”是指律动教育的“尊重、激发、共生”三要素。律动课程体系的系统建构,让学生的学习完全回归完整的生活。而“123”达成路线图则是:坚持一种方法——问题思维,在实践中系统探索;强化两种意识——目标意识、综合意识;依托三个支点——课程、课堂和评价。学校将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国家核心素养到学校的转化,综合化地实施推动教学内容和进程的优化,选点突破促进素养的内化,现场改变彰显着素养外化,激发凝聚师生内生与外在的力量。

  巴蜀小学校的行动不是盲动和躁动的,更多地源于马宏及其团队的理性思索和对学术的潜心研究,完成对教育改革“天气”和“地气”近乎完美的把握和对接。

  发展人人,最好的小学教育是爱的陪伴

  每所学校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特色扎根于由来已久的教育使命和一方水土的文化滋养。从17岁走进巴蜀小学,多岗位的历练让马宏对学校质量管理有了全面了解。而她刚走上校长岗位后遇到的一件小事,更坚定了她的思想立校的定位。“2009年5月,原定优等生当主角的六一庆祝会,因其他学生也想参与演出的愿望引发讨论。几经争论,最终活动改为人人上台的庆祝活动。每一个孩子能公平地站在这个舞台,这就是成功。”直到今天,这早已成为巴蜀人的共识。活动中,全校所有学生都是演员,站在学校舞台的中央;以后他就会站在生活的中央,成为社会的栋梁。这是马宏内心判断教育的根本尺度。

  把“要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作为巴蜀的学生观。“因生而动,因律而美,美美与共”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整体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学习、学校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是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长处,激励每个学生好学上进,发现并赏识每个学生的才华,哪怕是很小的进步,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以爱心、信心和耐心期待每个学生的成功。

  把“为育人而教”作为巴蜀的教育信条。为育人而教,就是要教书育人,寓德于教。“因生而动,美美与共”,就是要做到“教在今天,想在明天”。儿童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只要耐心地等待,悉心地照料,他们就会如同种子一样生根、发芽、成长,最后结出丰硕的果实。

  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巴蜀的教育精髓。“因生而动,因律而美,美美与共”,就是尊重人的成长规律,热爱、尊重和关心学生,把真诚的爱给予每个学生。对学生的“爱”,不仅是对学生身心的小心翼翼呵护,更是对每一名学生个性特点的尊重和理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因爱孩子而从教,用爱心以育人,真正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坚持把真诚的爱给予每个学生,在爱的陪伴中“净化”自己。

  成就教師,团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个团队,就是在组织一种让生命增值的生活。律动教育强调通过管理实现育人效能的最大化,成长人是律动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是通过有效管理,以教师的专业专长为突破口,促进管理干部和教师的专业自觉,让每个教师在专业生长的过程中找到教育生活的幸福,建设具有巴蜀特色的“幸福教师工程”。二是学校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背景下,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律动教育思想更能深入人心,引导每个教师成长为思想型的专业教师,实现学校思想型百年老校的办学愿景。三是学校与教师的思想沉淀与专业成长,最终指向是为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服务,促进孩子的茁壮成长,实现具有巴蜀特色的“快乐学生工程”。

  巴蜀以工作坊的教研形式,以行政扩大会为常态化研究平台,依托核心团队组成律动研究室。通过每周聚焦一个小的研究点,团队在学习和共识中一起做,在实践和对话中一起研究成长。马宏青睐“安静务实办教育”,善于透过这一切看见人、发现人,进而鼓励人去创造意义和价值,成长人。在“做的哲学”的引领下,人才可能成为意义的存在,成为教育实践家。

  搭起舞台就是赋予责任。马宏在为集体搭建平台中建构了向上向善的团队文化,公共责任让实践者走向实践家。马宏说,给空间就是给发展。巴蜀小学校选择看起来艰难的方式——大家一起做,所有人都承担。在巴蜀,所有实践者都不是“苦行僧”,“做的哲学”不是苦干、死干的哲学,因为实践家在巴蜀小学不是一个单数,而是复数,撑起了巴蜀蓝色的天空。

  社会担当,心怀办教育的基石之责

  巴蜀16年如一日,用一己之力尽基石之责。马宏和她带领的巴蜀团队,通过对学校内涵的厘清和探索,16年来与各牵手学校的互动凝练了“望闻问切、开出良方、备货上架、上门服务、整体打包”的城乡学校牵手“五步互助链条”经验。并结合巴蜀“梦想网校”、访学制度等立体举措,为统筹城乡教育探索出一条自下而上的科学发展之路,形成“1+1+N文化互助发展模式”改革框架图,影响并带动了重庆周边区县的33所学校,并进一步带动和辐射其周边的薄弱学校。巴蜀教师通过送课下乡、互动论坛、影子培训、主题访学等形式,使足迹遍及30个远郊区县,走进了重庆市内200多所学校……为了能够实现辐射效应的最大化,学校通过搭建多元平台,拓展教育空间,分享教育资源。

  如今,由马宏主编的《牵手》一书已正式出版,“1+1+N城乡学校文化超市”共收进管理经验、教学课例、专题讲座、教学资源等200多项,为重庆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供了经验,也丰富了资源,日渐影响更多的教育人共同过一种有境界的教育生活。作为重庆市教育区域性改革试点学校,马宏亲自承担起酉阳、奉节、永川、合川多地区县、学校、专家培训项目的导师,毫无保留地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分享教学成果,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学校不断“升级”《教育故事》杂志和“梦想网校”。将市区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整理提升,建立了网络学习课程,并创设了适合网络发布及网上学习的机制。网校自成立以来,借助网络平台,让农村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公开发行的《教育故事》杂志,以故事形式对基础教育领域中的热点、经验、典型进行解读、诠释的方法,影响着更多的一线教师。

  这样的责任与使命铸就的义举,感召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借鉴复制“1+1+N”模式,像巴蜀小学校一样承担起自己的社會责任,正走在“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看到更多的“1+1+N”模式,共同见证“真与动”巴蜀精神的一脉相承、教育人责任与使命的转化落地及生根开花。

  教育是宁静致远的事业。巴蜀小学校和马宏对教育这一件事情的坚持和坚守,真正诠释了“教育是做的哲学”。他们用不变的初心砥砺前行,做着有情怀的教育,守候着生命的静好。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