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02
-
2025-01-02
-
2025-01-02
-
2025-01-02
-
2025-01-02
更新时间:2017-11-29浏览:次评论: 条
2025-01-02
2025-01-02
2025-01-02
2025-01-02
2025-01-02
夏素霞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高校如何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专业人才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造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借鉴我国台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方法,提出大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基本内涵;现状;教育目标;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8-0001-04
21世纪是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创新已成为个人、组织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培养具有高创造力的专业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是高等学校面临的问题。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依赖于学科专业体系,学生知识的综合性不足,普遍缺乏开创性的思维和开创性工作的能力。这也是现实社会中创新能力不足的基本原因。面对世界工业4.0和我国工业制造2025的发展浪潮,国家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各个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从2016年起,高校都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大众创业,创新先行,万众创新,教育先行。没有创新性的思维和素质,创业很难成功。没有创新教育,不可能有创新性人才。创业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高校作为培养人的组织,如何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如何开展适合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台湾地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较早,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认真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我国大陆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台湾地区高校的实践经验,可以探索出一条适合大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创新创业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内涵
1.创新。经济学家熊彼得(SehumpeterJ.A)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执行新的组合”[1]。创新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本着改变现有物质或现状的不足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事物、新方法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其本质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创新的模式有渐进式创新、突变式创新、持续性创新和破坏式创新。创新的目标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改变,再者创新就是要创造价值,走向市场。
2.创业。一般通常认为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一种经济活动。相对于创建企业、自负盈亏的创业过程,创业精神关注的是创业者具备求新、求变、求发展的心态,是“是否创造新价值”,而不在于设立新公司[2]。广泛的创业精神应该是指一切克服困难、追求机会的行为动力。创业精神包含承受压力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发现机会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立足于创业精神的培养。
3.创新与创业的关系。1934年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业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创新者就是创业者,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努力,对现实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创新,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美国著名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考夫曼基金会把创业定义为将创新转化成可持续并能创造价值的事业的过程[3]。Peter Drucker认为凡具有创新能力的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位成功的创业者。综上可以看出,创新是成功创业的前提。
4.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基于以上学术界对于创新创业概念的共识,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着重于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中指出,要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高校的创业教育不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孵化出一个小公司自谋职业,而是要使学生有创业的梦想,能够积累出全面的能力,在未来有能力凭借技术和资源,开办创新型企业。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应该是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台湾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比大陆地区早,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大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开始于2007年。由于政策体制方面的一些原因,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也没能真正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
1.台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台湾从上世纪90年代初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社会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台湾各地高校,尤其是科技类大学普遍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创业教育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资源整合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4]。台湾的很多高校已意识到要以“创新为体,经营为用”的观念,激发教师工作动机,结合专业技术,与创造力相关之技能,以创新校园文化,鼓励创意教学,从行政、教育学研究等层面思考,发挥学校整体教育功能,培育能有效学习与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
台湾的高校在开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开展了创新基础概念的全员普及推广,让教师首先认识到创新的意义和创新的种类和模式等,使所有教师认识到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以及如何在本专业领域内、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创新教育。同时,学校在老师考取发明性问题理论(TRIZ)国际证照和各种职业技能证照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外留学、深造,为教师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多种便利,提升教师的实务能力。
台湾的高校很早就注意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台湾社会成立了很多的创新学会,开展各个领域的创新竞赛和学习交流活动,并与世界性的创新活动紧密联系,台湾高校普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竞赛,包括各类世界性的创新发明等竞赛活动。
在组织架构上,台湾高校设立育成中心来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育成中心通过积极寻找中小企業的发展需求,将企业需求对接校内的科研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并在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方面融入创新思维教育和创业意识教育,推动了台湾高校教师科研、学生创新、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发挥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作用,增加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把创新创意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重视创业专业技能的培养。在相应的专业课程上要求三分之一的课程请企业的导师共同讲授。同时普遍将证照辅导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展各类证照培训和考试,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以台湾某大学为例,学校各个院系开展了创新方法课程,将创新教育融合进了专业实践教育中,近几年在技术专利申请和国际发明大赛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重视师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请创新创意的教师或团体给学生、专业教师讲课培训。通过座谈会和演讲等方式,根据不同授课目标,邀请学术界、企业界、咨询界、风险投资界等方面的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共同来点评和指导创业,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以上的全员动员、教育理念的统一,台湾的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得到了全方位的重视。
2.大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大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致从2007年开始启动,创业主要由团中央相关部门管理,创新主要在教育主管部门。目前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还是针对少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还没有特别适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1)管理不顺畅,无法形成合力。目前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在管理机制上是分离的,高校的行政划分主要根据业务主管部门设置,如团中央和学工部门开展的各项创业教育、创业大赛,各个高校也主要由团委、学工部门管理;创新活动主要以专业范围内的科技创新活动为目标,如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隶属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也主要在教务部门。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导致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沟通成本巨大,无法形成整合资源,也就无法形成合力。因缺乏有效的创新项目支撑,很多普通本科高校的创业基地形同虚设,还有很多高校把电子商务、开设网店、校园送餐,周边家教等项目纳入创业基地。创业教育由于缺乏创新教育的支持,很多创业教育沦为创业业务流程培训。同时,创业失去了创新的支撑,质量有待商榷。(2)政策的切合度有待加强。面对国家的创新驱动战略,各个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做好整合资源和环境支持的政策准备。各地的创业孵化器蜂拥而上,很多地方普通高校的创业园基本没有太多含金量的项目进驻。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主要是以“树立典型”的方式,没有找到很好的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准备设计评估指标、建设创新创业示范性高校、统计学生创业人数、收集创业典型案例等工作。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一项教学改革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见成果的,需要高校各个部门进行开创性的思考和实践。也不是进入必修课程计入学分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么简单。创新创业教育是开创性的综合教育,学校需要厘清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思路,建设课程方案和评估教学效果,建设师资队伍。因此需要教学主管部门认真考虑如何很好地利用行政手段,来辅助高校真真正正地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高校需要时间,需要实践,更需要合理的政策激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走进学校,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政策。(3)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普通高校的管理部门和一线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将创业教育和创业等同起来,认为学生创立了企业才是成功的创业教育,还有的认为创业教育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部分。创业教育还停留在工商管理的培训阶段,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途径。创新教育也主要以学科专业的科技创新竞赛为目标。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分离的,创业教育成为空洞的教学过程。特别是高校教师和管理者普遍缺乏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意识淡薄,对创新创业的概念和范畴缺乏认识,基本不了解创新基本理论和创新方法,导致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很难落到实处。(4)对创新与创业的关系认识模糊。自国家提出创新发展战略以来,全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小微企业扶持激励政策,各种孵化器和风投基金全面开花,很多高校也建立校园孵化器,积极开展学生的创业助推工作。但另一面,社会上关于创新创业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主要是对大学生创业的担忧,还有就是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质疑。要搞好高校的创业教育,首要的问题是要搞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创业人才。目前我国现有的创业基本上都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传统产业加互联网应用。而不是从技术、产品和服务入手打破现有行业的固有生态的创业。创业应该是对创新的价值体现。而很多高校和社会公众对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模糊。政府、社会和高校都热衷于建立各种创业孵化器,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实践,如开网店、基于线上线下的培训等低层次的就业行为。高校创业教育依托管理学院,基本等同于开设企业管理课程,讲授一些商业理论、经营管理、客户心理或营销技巧等。高潮过后,大量的孵化器开始闲置,风投基金开始更加谨慎地选择创业项目。这样目标不明且运动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很难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的。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1.进一步明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高校要培养什么样的创新创业人才,首先必须要结合本校人才培养定位,明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特别是在目前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面临很大困难的时期。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的知识教育,包含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与方法、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相关知识;二是创业教育,主要是创业意识与能力的教育,如企业内部市场开拓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团队管理的能力等创业能力(主要是承压能力)的教育。三是创业实践,主要是针对有能力、有创业意愿和有创业项目的部分学生,学院聘请企业导师,从团队组建、市场推广、企业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校的支持得到创业锻炼。
2.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1)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我们在讲创业时,认为建立一个公司或企业,从无到有才是创业。企业界认为,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企业内部创业、开创性的业务工作等也是创业的一部分,也需要承受项目压力、经济核算、团队管理等,需要创新性的思维和创新性的管理方式。因此高校必须要在教育中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能力和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與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推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2)理顺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目前,内陆高校基本都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还有许多高校设立了创业学院,如宁波的大红鹰学院。但多数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还基本是“无形学院、有形运作”的特点,没有专业和固定的学生[5]。需借鉴台湾高校育成中心的模式,整合校内管理机制和部门资源以及校外的行业企业资源,形成相互有效支撑、分工协作的机制。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适用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3)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师生团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一个院系中教师团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完全满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需要根据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组成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师团队,同时,组成跨专业的学生团队,如工科学生和经管、艺术、传播等专业学生组成团队,发挥不同学科学生的思维特长和专业特长,使创新创业师生团队更具活力和创造性。(4)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是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开设创意思维学和创新方法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一般在广告策划、管理学等专业开设,工科学生基本很少涉及。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工科专业的教师,结合专业对工科专业开设这部分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素质。(5)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培养途径。首先是创新和创业的意识培养。针对所有在校学生,通过企业家讲座、创业教育、专业课程等课程方式普及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格魅力、执行能力及领导能力,激发出学生的心理能量。第二层次主要是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重点在于能力提升教育。着重于批判性思维、战略眼光、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第三层次是创业实践培养。针对有创新力和创业意愿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全过程的指导。比如,要掌握商业模式设计、样本市场的深度测试、商业模式调整与优化、分项职能强化、商业计划书的制作、项目融资、组建团队等。(6)建立创业实践培育平台。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活动。建立院系、学校和校外三级竞赛机制,结合好学科的专业特点,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竞赛,让其在竞赛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把参加竞赛训练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一部分,对取得一定成果的项目进行课程学分认定,在全校范围内建立起以赛促学、以赛励学的良好氛围。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大赛等活动建立创新创业案例库。对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高水平科技竞赛和创业竞赛中获奖的,或操作性强的学生创业项目,积极进行市场推广,扶持学生成功创业。(7)做好创新创业的生态培育。学校的主要任务还是教育活动,相对于社会的商业经济活动,创新创业环境相对薄弱。要积极做好创新创业的生态培育,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文化交流和企业合作交流,开阔师生视野,拓展师生创新创意思维。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专业教育中勇于创新。通过在全校开展大赛,支持和奖励创新创业取得良好成绩的老师和学生。在学校育人过程的各个环节,积极营造出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使创新创业的思想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傅红春,罗文英,刘江会,陈健,武长河.微观经济学:原理的内涵与应用[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jincinedu.创新创业教育[EB/OL].(2016-01-20)[2016-07-03].http://baike.baidu.com/view/9226576.htm.
[3]林美貌.台湾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及其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0(5):156-158.
[4]韩晨光.台湾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运行模式的构建策略[EB/OL].(2014-6-21)[2016-07-06].http://www.dylw.net.
[5]张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四个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5-06-02(9)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从时文阅读中受益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国际交流和全球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84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培养英语语感的有效途径 在英语学习中,语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语感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感知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84次 评论:条
突破传统英语学习,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 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往往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29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让英语学习更高效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如何高效地学习英语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奇速英语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98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英语学习的全新革命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以其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和全球时文资源的整合,引领了英语学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91次 评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