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教学改革:静悄悄的革命

更新时间:2017-08-27浏览:评论: 条

  孟纪军

  【关键词】教学改革;郝金伦;三疑三探;育人;唤醒;转变

  2016年,教育界发生了两件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一件是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另一件是河北涿鹿县教科局长郝金伦由于教育改革工作被县委常委会叫停而愤然辞职。

  这两件事情,都引起了较大反响。一件充满了正能量,另一件则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非常寒心。豪情满怀,才华横溢的局长为什么愤然辞职?教学改革将何去何从?这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我们来看一下郝金伦局长辞职事件的回放:

  2014年2月,教科局郝金伦引进河南西峡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2014年5月,涿鹿县全县中小学开设实验班,开启“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2015年7月15日晚,涿鹿县教科局召开城区学校学生家长会,城区学校部分学生家长共计2000余人参加会议。郝金伦向全体学生家长介绍了教科局引进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并称“三疑三探”将彻底改变一直以来呆板、乏味、低效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

  2016年7月5日,涿鹿县当地官方发布消息:充分尊重民意,经研究决定,全面停止“三疑三探”。

  2016年7月12日,郝金伦辞去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务。

  短短三年,一场教改实验以主导人被“逼走”而失败收场。

  谈到教学改革,我们头脑中立刻会跳出这样几个名词:洋思经验,杜郎口教学模式,还有溧水东庐的讲学稿。这些学校一旦被媒体发现,被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首肯,全国各地的校长、教师立即就蜂拥而至。

  说到课程改革,我们也会马上就想到清华附小的“1+x”课程,重庆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改革,北京亦庄小学的全课程,还有近在眼前的溧阳实验小学,也开展了课程整合的改革。这些学校,改革时间不长,但经验十分丰富,很快就受到核心期刊《人民教育》的青睐,去参观考察的学校络绎不绝。

  这些学校的改革值得我们学习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记得马云曾经说过:请你记住,你必须学习那些倒下的人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这些错误你不要去碰,然后找好未来的规律,这是我对这几年花时间思考最多的。一个教育局全面推行的改革,时间不长就被全面叫停,对于我们每一所学校有何启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我们的教学改革之路将怎么走下去呢?

  那么,惹出事端的“三疑三探”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源自河南西峡县的教育探索,包括“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四个环节。那么,这是不是一个好东西呢?“三疑三探”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这与国家课程标准极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非常吻合。据说,该模式推广之后,使该县高考本科上线率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但是为什么一场教改,到头来让郝局长说出了这样的话:“溪涧岂能遮得住,终归大海做波涛”“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其中,有多少无奈,只有他本人得知。

  家长们上街游行,抗议示威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排除别有用心的人组织外):课改后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课堂上老师讲课不足,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完善,他们希望恢复到“满堂灌、题海战术、考试排名”等传统模式上去。多么悲哀呀!原来就是这种模式,导致大量优质生源流失到衡水中学等高考名校中去的。

  静下心来,我们来猜猜郝局长教改失败的原因。一是贪大求全。他任职满打满算不到三年,却先后引进了受人诟病的“三疑三探、思维导图、深本数学、元认知技术”等多项改革成果。不要说去推广实施,就是解读到位,对于教研员和老师就是很头疼的事情。要知道多年来的思维定式和守成习惯,使教师们早已适应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一旦改革创新,教师难以适应,甚至排斥、抵触。缺乏广大教师认同和支持的任何改革,终将出现“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结局。

  二是急功近利。郝局长推行教改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本科上线率,而且坚定地认为当年就发生了效应,简直是立竿见影。殊不知,教育是慢的艺术。所有的改革若不尊重教育规律,尤其是指向人的核心素养发展,注定其生命力必将是短暂的。

  三是简单照搬。“三疑三探”模式是原任西峡县教研室主任的杨文普从2003年起,带领全县教研人员及部分中小学校,探索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2009年,杨文普转任西峡一高校长。在校长岗位上,杨文普沉默了3年,谢绝了很多外出讲学的邀请,带领他的团队四处“游学”,几乎遍访全国各地的高中名校。在这样的学习、借鉴、反思、改进过程中,把原先适用于初中和小学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成功移植到西峡一高,并得以升级改造的。“橘生淮南”的故事想必郝局长一定知道。

  四是孤军奋战。他曾十分无奈地说过:在改革的道路上,只有我和几十位校长,还有一部分力挺我们的老师,在万里追匈奴!万里行军,回头一看,孤军深入,即无援兵,又无粮草!知己甚少!感到就像大漠追杀匈奴,回头一看,援兵没了,粮草切断,孤军深入!

  没有家长的认可,老师的帮助,尤其是领导坚强有力的支持。才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我们再想一想北京十一中学的李希贵,无论是在高密还是在潍坊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人事制度改革,哪一样不是阻力重重,然而,他都能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记得他能把潍坊各区县教育督导的成果发表在潍坊日报上,倒逼区县政府重视教育,投资教育。他的重大人事制度和干部任用制度改革都能通过组织部和常委会的通过。然而,当郝局长拿着一份沉甸甸的家长签名材料准备送给县委书记看时,得到的却是常委们正在开会,不得进入的拦阻。会议结束,宣布教改立即停止。

  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这里只是猜测。教改如此艰难,让改革者的万丈豪情,烟消云散;让大家的满腔热情,如坠冰窖!那么,我们还要不要改革?要不要创新?当今社会现状告诉我们,守成有利于稳定。令人悲哀的是,郝局长在告别演讲中多次提到一个词:稳定。稳定是前提,但是改革的步伐也是一刻不能停歇的。李希贵说:现实的状况需要改革,事业的发展需要改革,未来的希望需要改革。一路走来,我们需要的正是改革。从“语文实验室计划”到学生十大自我锻造课程,从“考试命题”编制到校长职级改革,他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成为教改的排头兵——就像如今的北京十一中学。

  怎么改革?是不是需要整体推进,轰轰烈烈?是不是追求立竿见影,喝彩一片?突然间,我想起了佐藤学教授的一本书《静悄悄的革命》。我以为,首先,教改即育人。必须指向人的发展,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目的。教改的过程即育人的過程;其次,教改即唤醒,唤醒师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第三,教改即转变,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因为,陶行知说:学校不是教师单方面施展才华的场所,不是“教校”,而是师生彼此合作与相互激励的场所。教改可以是校长关于教育理念的引领,例如我们提出“心中有他人”的核心理念,引领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教改可以是和老师们一起进行“起跑线课程”建设,师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共同开发为孩子成长打基础的课程;教改可以是鼓励,鼓励教师尝试“预习前置、小组合作”;教改可以是提倡,提倡老师分层教学;教改可以是发现,发现老师带领孩子写循环观察日记;教改还可以是推广,推广优秀老师的先进做法,如:每天记住一个成语,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总之,教改可以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尽管道阻且长,但不进则退。我们只有认清方向,正视现实,在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勉力前行,才能上不愧国家民族,下不负百姓民生。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现实,就让我们从改变自己做起。我们坚信,教学改革的春天,教育改革的春天,一定会来临。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