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助发现”教学策略与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研究

更新时间:2017-02-18浏览:评论: 条

  “助发现”教学策略以学生的素质培养为终极目标,着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三个方面的推动与帮助,即“元认知监控”的指导与协助、“自觉性规划”的指导与协助、“能动性参与”的指导与协助。这一切研究设想的实现,有助于学生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打下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底子。就理论价值而言,可以推进对现代“发现法”教学意义的深入认识,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与理论探讨上有所作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旗帜,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的要求,在这样的旗帜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了基础教育的根本性目标。变更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选择有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教学策略,成了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的课题。

  素质教育要求有与之匹配的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有如下内容:改变课程结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课程标准以“发展”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要求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进一步明确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基于促进学生全面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追求,课题组提出了“‘助发现’教学策略与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研究”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方向,力求在“立人”教育教学的道路上,留下我们探索的坚实脚印。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方式的差异与联系

  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特点、方法和途径

  3.“助发现”教学策略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影响和意义

  4.“助发现”教学策略的任务、目标和实施要则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探究学习的过程,实际是学生不断自主发现的过程。这种自主的发现,在知识层面,包括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发现;在应用层面,包括对问题和问题症结的发现,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途径、方式、方法的发现,强调面对实际问题时,对理论武器的选择和运用;在素质养成层面,包括认知、思辨、分析、综合、决策、创新能力,以及学者终身学习与研究问题的习惯的形成。

  “助发现”教学策略以学生的素质培养为终极目标,着重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三个方面的推动与帮助,即“元认知监控”的指导与协助;“自觉性规划”的指导与协助;“能动性参与”的指导与协助。

  “发现”学习比“接受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事实证明,“助发现”教学的过程,如果采取欲快先慢的策略,其总的结果并不比一般心理学著作所描述的那样“慢”,因为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学生潜在能力的逐步开发,学生基本素养的逐渐提高,其知识内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习的效果,完全可以呈几何级数态势提高,最终在一至两年的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应有的水平。

  这一切研究设想的实现,有助于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的形成,打下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底子。就理论价值而言,可以推进对现代“发现法”教学意义的深入认识,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与理论探讨上有所作为。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题的核心概念:“助发现”教学策略。

  本课题以学生的自主发现为主体,以教师的引导和幫助为手段,以教师的“助发现”教学策略和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为研究对象。

  “助发现”教学策略以学生的素质培养为终极目标,着重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三个方面的推动与帮助,即“元认知监控”的指导与协助;“自觉性规划”的指导与协助;“能动性参与”的指导与协助。因为,没有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基于元认知的第一性的监察与调控,而始终由教师或同学进行第二性的或间接的评价,学习者是不可能从根本上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和过程的;没有对于学习对象的个性特征和学习者自身知识结构特点的自觉,以及据此推动学习和探究不断的向深度和广度前进的规划,是不能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的;没有能动的、随机灵活的、及时的参与、反馈、调整、控制,则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研究问题的品质。

  四、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作为一种学习哲学,建构主义至少可以上溯到拿破仑时代的哲学家维柯。他曾经指出,人们只能够清晰地理解他自己建构的一切。此后,许多人从事过与这一思想有关的研究。从哲学角度思考,建构主义扎根于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认为主体不能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内部建构的基本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二十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到课堂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有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人。山西教育科研所温彭年、贾国英对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有过理论性研究。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发现法”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能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在这个认知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种兴奋感和自信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法”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江南大学吴格明对布鲁纳的“发现”理论与语文课程改革的关系有过理论性探讨。

  随着“自主探究学习”写入“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国内研究自主探究的学者与一线教师层出不穷。北京师范大学王陆用信息化的教育科研方法作了大量的课堂观察与反思,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预先设计一定的学习支架,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沿着学习支架所提供的概念框架攀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基于这些课堂观察,王陆也认为,就目前的中学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给予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与时间皆不足,缺乏一定的指导策略。王陆的研究提供了一些“西医式”诊断的方式,而一线老师的研究往往侧重于经验性总结,故而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性思考又结合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策略的研究有广阔的可探究的空间。

  本课题以当代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撑,以历时十年之久的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个案调查为事实基础,在南通中学“导学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南通中学“学习与学习品质”课题研究过程中,进行前提研究和假设检验。

  经初步检验和论证,我们认为,本课题可以较好地继承学校前两个课题研究成果且继续前探。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课题研究目标分解如下:

  (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特征研究

  (二)“助发现”教学策略的实施要略与操作原则研究

  (三)“助发现”教学策略与学生探究学习的相关研究

  (四)“助发现”教学策略与其它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与分析

  研究内容具体化为以下几个子课题:

  子课题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特点、方法和途径

  子课题2:“助发现”教学策略的任务、目标和实施要则

  子课题3:“助发现”教学策略与其它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与分析

  子课题4:“助发现”教学策略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研究重点:“助发现”教学策略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一)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基于元认知的第一性的监察与调控,可以从根本上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和过程;

  (二)对于学习对象的个性特征和学习者自身知识结构特点的自觉,以及据此推动学习和探究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前进的规划,是完成既定学习任务和达成学习目标的保证;

  (三)能动的、随机灵活的、及时的参与、反馈、调整、控制,则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问题的品质。

  可能的创新之处:

  认识“助发现”教学策略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影响和意义,探究“助发现”教学策略的实施要略、操作原则及其适应范围,从而有效推动学生潜能的逐渐开发,素质的全面提高,将“立人”的事业真正落到实处。

  七、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课题拟在高中阶段三个年级中展开,阶段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开题论证及初步研究

  1.比较研究: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方式的差异与联系

  2.专项研究:“助发现”教学策略与学生探究能力的相关性

  在前提研究、学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开题论证,形成开题论证书和课题申报表。发表专题论文《“助发现”教学策略对学生自主探究的价值判断与分析》。

  附件:学情个案原始资料及调查报告,“助发现”教学方案与学生反馈量表

  第二阶段:主题研究及中期报告

  1.专项研究: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特点、方法和途径

  2.比较研究:“助发现”教学策略与其它教学策略的区别与联系

  完成中期报告:《“助发现”教学策略与其它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与分析》

  附件:

  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组织轮组对比实验,分离并提取出“助发现”教学策略有别于其它教学策略的本质特征。

  附件:

  实验报告、“助发现”教案、学生元认知报告和成长档案。

  第三阶段:结题研究及反思验证

  1.分析研究:“助发现”教学策略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影响和意义

  2.综合研究:“助发现”教学策略的实施要略、操作原则及其适应范围

  完成结题报告:《“助发现”教学策略的任务、目标和实施要则》

  发表论文:《“助发现”教学策略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附件:研究過程的反思和需要继续讨论的问题

  研究方法设计如下:

  文献研究法:依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分解“探究学习”流程,分析其构成和诸有关心理因素对探究学习的影响,形成指导性测量、反馈、校正调查量表,制订“助发现”教学方案。

  轮组实验法:以班级授课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分别组织探究学习活动,在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提取自变量和变量,运用轮组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背景分析和归因分析,研究“助发现”的控制点和操作变量。

  个案研究法: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组织反思和交流,结合个案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在元认知监控、自觉性规划和能动性参与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形成新的成长规划。

  行动研究法:在合作学习中,研究学生的心理互动规律和探究过程中的创新思维现象,形成教师“助发现”策略研究报告。

  内省叙事法:拟综合观察法、调查法、反思法、描述等传统科学方法,构建“内省叙事法”,让学生通过“内省、叙事、反思、评价”等环节,建立自己的探究学习档案。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以历时十年之久的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个案调查为事实基础,在南通中学“导学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南通中学“学习与学习品质”课题过程中,进行前提研究和假设检验。我们认为,本课题可以较好地继承学校前两个课题研究成果且继续向前探究。

  半个多世纪前,南通中学的语文老师陈霜桥先生提出了“器识先而文艺后”的教学理论,认为人的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器识”的高下。从注重“器识”的培养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到“以思维为核心”促进人的学习品质的提高,南通中学语文学科的老师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一路走来,“立人”,做有良知的教育,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所在。以这样的团队为研究主力,我们的探究定然会有所收获。

  九、预期研究成果

  (一)专题论文《“助发现”教学策略对学生自主探究的价值判断与分析》

  (二)专题论文《“助发现”教学策略与其它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与分析》

  (三)发表论文:《“助发现”教学策略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徐晓岚 江苏省南通中学 226001)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