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09
-
2025-01-09
-
2025-01-09
-
2025-01-09
-
2025-01-09
更新时间:2016-10-21浏览:次评论: 条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吴海燕 1 , 白燕2 ,胡振威3
(解放军理工大学外训系 江苏南京 210042)
关键词:本地文化资源;外训;文化课程;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军队院校教育、军事职业教育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也面临着重大改革和调整。作为军队院校承担的任务之一,军队院校的外训工作在基于“注重培训、善于宣传、广交朋友、服务大局”的部署要求上顺应改革需求,充分利用外训平台对来华外军学员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培训,其主要是通过组织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着力在专业培训与形象宣传等核心任务上下功夫,坚持以训代宣,以宣促训,厚植人脉资源,使外军学员理解中国、认同中国、热爱中国,培养中国情节,促使与受训国友谊进一步增强,为我国军事外交提供有力的保障。
军队各外训单位开设的文化课程正是承担着着宣传与交流的重要任务。外军学员在华期间一方面学习专业知识、汉语和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也在了解和体验本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面貌。由于各民族、各地域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不同地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习俗等也存在很大区别。外军学员在华期间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以及对中国的认知通常主要来源于对当地文化的感知。因此,外训单位的文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主要开发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使外军学员了解本地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物质与文化生活,感受本地现代化的发展程度以及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传播本地的民族文化,也有利于加强外军学员对中国文化直观的认同感。
本文以某军队院校外训单位(该校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所处的地域文化为例。该外训单位所开设的《中国国情》课程是一门向外军学员系统地介绍中国国情、军情的文化课程。本文通过介绍该外训单位所处的江浙地区文化的特点、本地文化资源与文化课程教学、本地文化资源利用与文化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本地文化资源利用的欠缺、本地文化资源对外训文化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 江浙文化的特点
(一)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
江浙地区处于中国版图的东南沿海,长江的下游地区。该地区地理环境优渥,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特别适宜人口居住。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在《论空气、水和环境》一书中认为,地理条件的不同对于人的性格、气质是有很大影响的。而长期生活在此环境条件下的人们生活具有和谐、平衡和细腻的心理和性格特征。秀丽的水乡泽国则孕育了江浙地区平和、温婉、喜静的独有文化特色。
江浙文化(古称吴越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地域文化之一,该区域文化发达较早,源远流长。上千年来,该地区的人民在战胜自然,建设家园的过程中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风格。隋唐时期,该地已是文化名流辈出,人才辈出、成果丰硕;在科举制度盛行之时,该地区重视教育,有着浓厚的习文风气。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也是江浙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江浙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吴越地区在发展起了以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而吴越文化这种独居特色的东南沿海区域文化,也体现在该地区的方方面面,如文学、诗歌、曲艺、绘画、桑蚕文化、茶文化等,涉及面广,底蕴极为深厚。重文传统铸就了江浙人的文化性格,提高了江浙人的文化素质,为江浙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准备了充足的动力。
(二)、经济的繁荣发展
江浙地区人才辈出,一方面得益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袁法周,2007)。南宋以后江浙经济的发展,为江浙文化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证。近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兴起,拓宽了该地区人们的眼光;此外,地处沿海地区,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更是面向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窗口,一些舶来的先进思想和文化推重这江浙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江浙地区江浙民风细腻,手工业发达,拥有大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近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江浙地区作为全国经济的中心地位丝毫不曾改变,他们办实业,重视教育,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传统农业、工商业、外贸出口都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经济实力有目共睹。
(三)中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现实的江浙文化拥有和包含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这些文化要素在江浙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文化最先与中国江浙沿海的古老文化碰撞,从而使江浙这条文化带主动呼应异质文化的冲击,产生了一种新的异囧于传统的文化时态。(钟桂松, 1997,105)。这种文化冲击有主动亦有被动之分。主动的如郑和下西洋,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和沟通;又如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留日求学,鲁迅、丰子恺、郁达夫等人,客观上都主动地在向外宣传和发扬江浙文化上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被动的如鸦片战争、日军侵华以及欧洲国家文化等的外来文化冲击。在这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中,江浙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大量地吸收了外来文化的要素,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文化特点。
二、本地文化资源与外训中的文化课程教学
江浙地区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繁荣的经济发展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程度都为本地的文化资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并重视开发利用这些本地文化资源将成为外训的文化课程教学一个新的亮点。
外训教学中的文化课程一直都是整体外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军学员而言,文化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的是,它相当于一种通识类、体验类的课程。根据全军外训通用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的《中国国情军情》教材中可以发现,外训的文化课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大致可总结为:通过客观地介绍中国基本国情和军情,让外训学员更为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更好地理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等立场。由此可看出,我们把大文化教学确实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力求全面、客观地向外军学员介绍中国中国国情、军情以及灿烂而悠久的文化。根据张占一的观点及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把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两类,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张占一对上述的分类做了这样的解释:“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张占一,1990)。 上述通用教材中的培训内容大多属于“知识文化”范畴,此外我们这里所谈论的本地文化资源与文化课程设置问题也是文化课程教学中的知识文化范畴。然而,对于文化课程的整体教学来讲是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在知识文化的教学之余也要引入“交际文化”,这就需要文化课程在设置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三、 江浙地区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对外训教学中文化课程的课程设置
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文化课程中却较为被人们所忽视,甚至很少考虑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宣传和传播。课外走马观花的参观、课上教员蜻蜓点水的介绍很难让外军学员对本地文化形成系统的理解。外训的文化课程教学是留学生在华期间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阵地,也是促进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因此,外训教学中的本地文化资源传播和利用,需要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一方面要从文化教学的自身特点着手;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外军学员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合理的课程设置应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课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不同阶段文化教学主题的比例关系。外军学员来华受训期大都在半年至一年,外训单位的文化课程需要进行合理设置,课程内容要适当选择,不宜过多灌输。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悠久的文化有数千年的积淀,内容十分丰富。短短的培训时间,不可能全面传授所有的内容。面对有限的课时和丰富内容这一矛盾,针对外军学员的特点,以该军事院校外训单位为例,外训教学中的文化课程囊括了中国国情、军情的系统介绍,围绕核心内容又可将其细化为政治、军事、地理、历史、文化五个主题。主题的选择紧扣课程培养计划和目标,以学员的实际需求为落脚点,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能向外军全面又能深入地介绍中国国情和文化。基于此,外训单位的文化课程设置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外军学员来华所接触的文化课程安排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利用汉语语言学习的优势,初级阶段应以语言教学为首,之后逐渐增加文化课程的比例。根据文化课程各主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
其次,外训的文化课程设置既要有共性,又要考虑到来自不同国家外军学员的需求;一方面要注重大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另一方面要注重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来华的军事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以亚、非、拉为主,其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较为落后。他们来华学习的动机和需要大都是为了学成归国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为其国家和军队做贡献。那么,来华受训的外军学员的军人身份很自然的就会关注到中国的军事概况、军事装备、军事文化等方面。因此,在文化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到外军学员对此类文化知识的需求。
此外,江浙地区的经济、商贸、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成为他们学习和了解的目标,江浙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也将培养他们知华亲华的中国情结,这也是我军外训工作的培养目标之一。据此,笔者根据自身授课的经验以及与外军学员长期的接触,在外训文化课程设置上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根据文化课程主题的不同开设相应的文化体验课
文化体验课的主要阵地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带领学员到一些与该文化课程主题相关的地点参观,形成“知识文化”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例如,政治主题的文化课中,可以带领参观江浙地区的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纪念馆和文化古迹,如中山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总统府、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军事主题是外军学员最为感兴趣和关注的,我们带领可以参观如兵器博物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地方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历史主题可以参观当地的名声古迹和纪念馆,如夫子庙、南京博物院、纪念馆等;地理主题可以参观江浙地区的江南水乡景色,实地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面貌等。
(二)、开设江浙民俗文化课程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形成江浙地区同中有异的民俗风貌。江浙地区的民俗文化极为繁富,包括日常生活、饮食起居、风土人情、婚丧礼俗、节日庆典等。比如江苏的民居、公共建筑都有着强烈的江苏园林的特色;传统节日文化也负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南京秦淮灯会、苏州端午习俗、姜堰溱潼会船等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和清明节;江浙民间艺术的地方戏曲、民间美术、特色工艺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尤其是民间特色工艺,如云锦、苏绣、宜兴紫砂、剪纸、惠山泥人等传统艺术和民风民俗等民间文化资源,各自具有独特的价值。适当开设此类民俗课程或是带领学生去参观体验这种日常该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既可以让外军学员了解中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领略中国传统的民风民生,更能加深学员对江浙本地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开设军事文化相关课程及文化交流活动
对外培训是中外军事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向外军展示我军价值观念、作风形象、精神风貌、文化素养等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渠道。灵活选择文化传播的形式,结合当地的一些军事文化特色,利用训练演习、外出参观、国际军官讲坛、专家讲座、文艺演出、联谊活动等形式,向外军宣传中国和平崛起、建设和谐世界的和平理念,传播中国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先进文化,从而促进他们对我军的情感认同。与此同时,加强与各国军队之间的军事文化交流,要认真把握好不同军队体制、政治信仰、管理理念、价值观念等在内的异质文化,既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也要消除异质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到“和而不同”,运用“无声的语言”实现跨文化的传播,使外军更好地了解中国军队、中国军人的价值观。
四、 结束语
本地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既是对原有外训文化课程内容的补充,也是丰富我军外训培训内容和方式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军外训单位的文化课程内容都是基于通用培养目标上所要求的规定内容进行授课,各个外训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域文化的不同将为其文化课程的设置带来一定的灵活性的选择和创新性。外训单位应重视并充分利用这地域文化这一独特优势,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丰富课程内容,让外军学员在华期间能通过真实的接触、直观的感受、心灵的碰撞,从内心深处培养他们知华、亲华、爱华的情节,加深与受训国之间的友谊,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有利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徐辉.中国国情军情[M].全军外训通用教材编审委员会。2014.10.
[2]袁法周. 主导中国近现代命运的三大区域文化:东南、江浙、湖湘[J]. 理论学刊,2007(108).
[3]张占一.交际文化琐谈[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22.
[4]钟桂松.江浙文化带研究[J].浙江学刊,1997(4),105.
课题支持:解放军理工大学教育教学课题《***外训教育内容设置研究》
第一作者,吴海燕,女,(1986-),硕士,解放军理工大学外训系英语翻译,讲师,从事翻译实践、军事教育等方面教育研究;
白燕,女,解放军理工大学外训系英语翻译,副教授,从事翻译实践、军事教育等方面教育研究;
胡振威,男,解放军理工大学外训系英语翻译,讲师,从事翻译实践、军事教育等方面教育研究;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从时文阅读中受益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国际交流和全球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85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培养英语语感的有效途径 在英语学习中,语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语感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感知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84次 评论:条
突破传统英语学习,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 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往往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29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让英语学习更高效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如何高效地学习英语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奇速英语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98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英语学习的全新革命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以其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和全球时文资源的整合,引领了英语学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91次 评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