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积极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更新时间:2016-10-18浏览:评论: 条

  【摘要】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管理者,也是某个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良好思想品德和积极健康心理养成的引导者。当前,独生子女和留守学生两大群体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学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消极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这给班主任管理班级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本文重在探讨如何应用心理学转变理念和角色来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

  【关键词】心理现状班级管理班主任角色

  一、 高中生心理现状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除了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还是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社会在发展,各种新的社会问题应时而生,中学生这一未成年群体的心理状况因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影响,也在发生着变化。

  1. 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本身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在于独生子女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给学校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中华民族有教育贫穷子女的经验,却没有教育富裕子女的经验。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溺爱孩子的现象尤为突出,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买什么,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对错误行为的纵容往往会造成独生子女自利自私、自我中心、目无尊长、攀比炫富等一些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从心理上讲,这些孩子往往经不起挫折,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甚至离家出走,更有甚者走上了轻生的不归路。

  2. 留守学生。因为父母外出务工的原因,这些孩子通常从小就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缺少父母直接的关爱和教导。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这就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埋下了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一部分学生因此染上了抽烟喝酒的恶习,迷恋网吧、打架斗殴,他们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 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一) 及时地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社会在变,学情在变,班主任在塑造学生积极心理的过程中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首先,班主任应当成为学生的“偶像”,只有得到了学生的尊敬、仰慕和信赖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这就要求班主任应具有开朗乐观的性格、博学多才的学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等等。其次,班主任应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向导。高中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极其需要班主任适时的点拨和引导。再次,班主任还应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即使经过了积极的心理引导,学生还是可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充当一名心理医生的角色,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疏导,以避免他们越陷越深而不可自拔。我校是一所农村三星级普通高中,全部是寄宿生,学生们在校时间长,课程多,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感到学习难度太大,这就难免造成一部分学生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及时地帮助,消极的心理和懈怠的情绪很可能会郁结于心直到毕业那一天。为什么一些学生想尽办法去网吧结交网友而不愿跟同学和老师交流,迷恋电脑游戏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他们自认为在学习生活当中总是一个失败者,而且很少或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快乐。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可以尝试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多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提出表扬;在自己所承担的科目教学中注意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程度,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任务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的引导和培养的方法并不是唯一且固定的,任何可行的、有效的方式都可以应用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之中。

  (二) 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怎样建立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是班主任应该关注与探讨的课题,而衡量一个集体是否具有一种健康向上的群体心理气氛,关键要看学生的个性心理与群体心理是否沿着正常轨迹发展与互为统一。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班主任要尽量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样就能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在一个班集体中,群体与个性的共同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班主任要让学生理解个性与群体之间相同的条件是接受学校和教师的教育。那么,共同的目标就应该是一致的,并通过开展各种符合学生需要的集体活动,使他们在实现具体而有意义的集体目标中去深刻体会其价值和深远意义。对于那种把共同目标的意义看得较低的学生,班主任应紧紧抓住每一个人都具有从众现象这一特点,应用肯定、支持、表彰等方式来大力渲染良好的群体心理,让差生去感受自己与群体之间在认识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并意识到自己的一些突出行为在群体中无立足之处。同时,班主任还应采用亲近的态度来指出他们的优势和前进方向,使之慢慢在强大的群体心理气氛中自觉从众,从而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做出应有的努力。在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对个人活动已经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不断加大培育群体心理气氛的骨干力量,针对不同的学生,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期望值和不同目标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使之按照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别人对这种角色的期望来行动。同时,教师要不断肯定和鼓励他们,不断给他们加大期望值和任务的难度,使他们充分发挥出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不能不说,一个群体中人才辈出,它印证了这个群体土壤孕育出优秀学子的强大动力,而这些具有各种优势的骨干力量反过来也会不断促进群体心理气氛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班级管理与教学实践中,班主任如果深刻领会和掌握了群体心理与个性心理互为影响的现象及其规律,并明白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地位和调控作用,那么,班集体的群体心理气氛就必定呈现可喜的正效应。总之,班主任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主动了解班上学生的思想素质及心态特点,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爱、团结互助的群体氛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一位居高临下的“布道者”,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关爱为本,友情至上”,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感到你是他们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只有把握学生心理,讲究教育艺术,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和管理出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从而带领全班同学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蓬勃发展,愈战愈勇。

  【参考文献】

  [1] 胡小萍,叶存红.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2] 谢华.论中小学积极心理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 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3).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