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更新时间:2016-08-14浏览:评论: 条

  基于学校的培养目标“做有根的中国人”,我们期待打造一所有“中国味道”的学校。我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相信好的环境能够育人,好的环境能“养”出好的习惯。

  一、环境,滋养好习惯

  为了实现处处有学习资源,学校很多场所是开放的,语文园、数学园、科技长廊、读书银行等都是开放的,大队部也是开放的,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 “红领巾部落”,队干部们在这里开会集合、商量工作、失物招领等。语文园和数学园里摆放着孩子们喜欢的学具、图书;科技长廊里,奇妙的科学王国和孩子们的科技小制作相得益彰。于是,孩子们自然也就格外爱惜这里的一切。就连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自己认领的小绿植,他们自己知道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晒太阳。他们也不是天生就懂的,教师带领孩子们种花,带领孩子们观察葵花种子的发芽、生长,带领他们观察风信子的生长、开花。赵梦颖老师在植树节时给每个孩子一包种子,当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手中的种子时,课程教学其实已经悄悄开始了,孩子们真正体验到如何去关爱每一个生命。

  就在这看似自由的环境里,孩子们被爱和尊重暖暖地包围着,感染着,浸润着,渐渐地他们就会懂得用爱的行为和尊重的行动来回馈。就这样在教师们用心营造的优雅环境中孩子们放飞的是自由的心灵,换来的是自律的行为,日复一日的熏陶浸染下自然会慢慢“养”成好习惯。

  二、课程,成就好习惯

  9月1日的“开学有礼”始业课程,通过让孩子在走进附小的那一刻就知道要做一名“知书达理”的中国人。通过“校长和新生互行礼——正衣冠—— 入学堂——拜师礼——朱砂启智”等环节让孩子们在体验中习得礼仪。春节返校后的“小龙人走进新学期”的开学典礼课程,全校每个孩子都是参与者,从搜集龙的传说、编写成语接龙、绘制龙身图案到参与舞龙,整个过程每个孩子全部参与其中,他们既是导演也是演员。从中他们所获得的成长是不可替代的。孩子们在被尊重中懂得了自尊。我们就是希望通过一次次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成长得优雅如瓷、坚韧如丝。

  三、舞台,生长好习惯

  学校是放大了的班级,班级是缩小了的学校。在“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的理念引领下,百花齐放的班本课程让“爱与尊重”扎根。教师和孩子一同为班级命名,一起布置班级的环境,一起打造自己的班本课程。闫凯老师的“小葵花班”窗台上摆放着每个孩子亲手栽种的葵花,教室里贴满了孩子们自制的向日葵,墙上挂着带有孩子笑脸的小花瓣。在小葵花的感召下,忠诚、勇敢、信念、光辉的葵花精神深深扎根。王盼盼老师的“小荷班”莲叶接天,荷花映日。师生一起做“读写绘”课程,一起咏诵春夏秋冬,纯洁美丽、虚心正直的荷花品质让孩子们脱俗超凡。

  在附小,像这样充满“爱与尊重”的故事很多,我们给孩子们搭建更多的舞台去发现、去弘扬、去传诵这些故事,去播撒“爱与尊重”的种子。每月一期附小讲堂,根据不同的时节,确定不同的主题:九月份讲述游学感悟,孩子们体验了亲近自然,尊重自然;十月份讲述科学探秘,感受到尊重科学的力量;十一月份品味民族音乐,体验了尊重民族尊重艺术……在春节课程成果展示主题活动中,通过小高跷表演、春节理财小专家、二十四节气之歌、舞龙表演等,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与尊重逐渐加深。每周一期的“附小故事”中,孩子们讲述着爱岗敬业的保安叔叔、爱校如家的保洁阿姨、默默无闻的教师、助人为乐的同伴。张旭冒雨护旗的故事、小川的爱心故事,马鸣马赫修门的故事等都传为佳话。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就变成你的天性了,以至于以后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时候都是由小时候的习惯所支配的。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资本”,而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