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为学生插上一双感恩的翅膀

更新时间:2016-08-14浏览:评论: 条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今社会对人的基本道德素质的要求。感恩是指人们对于他人的帮助抱有一种报答的心理,它不仅是对曾经对自己实施恩惠的人的一种尊重和回馈,也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培养小学生的感恩心理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渗透。

  挖掘知识背景——感恩先祖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古至今,智慧的祖先们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杰出发明和文化遗产,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绩辉煌。因此,要在小学生的内心培养起感恩意识,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背景,从而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所学的知识的来源,并且多了解先祖们的光荣历史,让学生在心里形成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乘法口诀在我国古代的应用告诉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先们很早就会使用乘法口诀了,那时候还不叫乘法口诀,人们称它为“小九九”,在很多历史名人的著作里都能看到。只不过背诵的顺序是倒过来的,第一句是“九九八十一”,到最后一句“二二得四”结束,让学生了解乘法口诀的知识背景,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对于古人的智慧叹服不已,从而培养学生感恩先祖的心理。

  课堂互动协作——感恩师生

  学生与教师相处的时间超过每天的三分之一,整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样,每个学生都是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因此,教师要在其中充当“指挥家”的角色,在教学中建立起与学生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培养学生对教师和同学的感恩心理,感谢教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同学的友爱互助。

  对教师的感恩,教师在平时可以试着与学生对调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备课、批改作业等活动的劳心劳力,让学生懂得教师的辛苦,从而学会体贴、尊敬教师;或者是在教师节的时候开展感恩教师的活动让学生表达对教师的感恩之情。

  对于同学之间的感恩,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为学生灌输互相帮助、友好协作的精神。例如,在讲解“余数除法”的时候,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假设给5名学生分苹果,当苹果总数变化的时候,每人能分到的苹果数目有什么不同。学生们通过道具模拟分配,得出的结论是有的组刚好分完,有的组剩下1个、 2个或是3个、4个,这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会不会出现剩余5个或者5个以上苹果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合作,让学生加深对“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理解。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感受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对同学的感恩情感也有一定的培养。

  融入生活元素——感恩家人

  家庭是培养孩子感恩品德的最佳场所,但是很多父母和长辈都对孩子过分娇惯,让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得到关爱和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对家人感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感恩意识更加重要。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统计”时,可以为学生选择如面包、饺子、鸡蛋等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统计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并汇报统计情况,之后教师把学生的统计结果用多媒体为学生制作成统计图,学生们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感兴趣。这时,教师让学生们想一想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为他们准备这么丰盛美味的食物,在制作的时候有多用心。每一种食物都包含着家人对学生的关爱。而有的同学起床晚了或是不合胃口就不吃饭,这会伤害家人的一片真心。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联想,产生了对家人的感恩情愫。

  注重情感培养——感恩社会

  我们所生活的和谐环境和享受到的生活,都是来自于国家、社会和大自然的恩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的感恩。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融入一些教学素材,为教学细节增加一定的感情元素。比如教学“3+2=?”,教师可以为学生画一个五角星并做出提示:这个图形一边有3个角,另一边有 2个角,加起来是几个角?学生们领会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一讲五角星对我们来说的深刻含义,让学生们知道五个不同的角象征的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样的爱国情感。又如在学习“平均数”时可以引用卫星发射的数据,让学生体会民族自豪感;在学习“年月日”时引入3月12日植树节,从而引导学生感恩自然,懂得珍视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资源,从而形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