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更新时间:2016-01-11浏览:评论: 条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大力推进,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确实给课堂增添了活力,但是现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原来原生态的教学方式是全凭老师一张嘴;现在多媒体在课堂抢尽风头,师生成了“看客”,难融入文本中。

  误区一:披上多媒体教学的外衣,仍是陈旧的教学理念。

  在很多多媒体教学课堂上,我们发现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只是用幻灯片代替了黑板,用音频资料代替了教师范读。老师依然按部就班地从介绍作者、划分层次、分析主题等环节展开阅读教学。教学思路不变,变的只是展示的方法。

  这是穿新鞋走老路。跟随多媒体教学的潮流,一些老师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制作课件上,没有功夫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分析学情,不分课型、内容,统统以多媒体形式开展教学。从原来的“一言堂”演变成“多媒体风”。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当初的新奇,其结果是依旧没调动学生兴趣,还抹杀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趣味。

  这样的误区说明老师们只是将多媒体手段嫁接在传统教学思想上,而不是整合、优化。只有从观念上转变旧的教学思路,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受到更多的趣味。

  误区二:多媒体成课堂教学的主角,师生角色被掩盖。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应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体现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过程,老师要处理好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而在使用多媒体的课堂上,除了以上几种关系,还有老师与多媒体、学生与多媒体的关系要注意处理。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老师的引导也不是因势利导,而是因多媒体课件而导。学生成了多媒体课堂上的“看客”,只忙于观看幻灯,少了对文本的思考与交流;老师成了多媒体的解说员、放映员,把主要精力、时间放在了课件展示上,忽略了引导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当多媒体在课堂上占了主角的地位,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角色就被掩盖了,语文课堂教学便少了生趣,少了情感。

  误区三:多媒体展示太直观,语文学习能力被限制。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充满诗情画意,多媒体课件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但是,运用多媒体的语文课上,很难或者很少再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也少了教师对文字的精彩解读、对情境的细腻分析,这些都被多媒体课件里的音频和图片资料取代了。

  《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美文要美教是老师们的共识。因此就出现了音频资料替代老师范读,荷花图片取代了学生想象的课堂现象。音频资料多数都是出自专家级人物,学生要学习模仿存在很大困难。而老师的范读指导对学生来说是可接近的,也更能感受朗读时的情感。图片虽能让学生直观感受荷塘的美,却也削弱了学生对文字的想象和创造。

  语文因语言而形象,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感受能力,而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养成一种惰性,因为有画面,绝不会在乎文字,而将对文字的注意力转移到画面上。学生的兴趣在于读图,势必难以融入文章字句的情境中,那将影响、制约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误区四:多媒体运用切入点不当,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把多媒体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在现代高效的技术氛围中感受语文的趣味,获得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能力,这是老师们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初衷。然而,如果多媒体运用的切入点不当,初衷难达成,还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上,一位老师教授《我有一个梦想》,等观看完视频资料再来朗读,整节课仿佛被截成了两段。多媒体展示视频资料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倒还影响学生课上即时生成的情感因素。

  看来,多媒体的采用要寻找时机,也要考虑效果,否则起不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还会有画蛇添足之嫌。

  要想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走出多媒体运用的误区,要结合教学实际,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适时地用,适当地用,绝不让多媒体代替文本阅读,代替教师讲解、代替课堂交流讨论,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可能生动有趣。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