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教育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更新时间:2015-06-01浏览:评论: 条

一、创新性思维再认识

有创见的思维即为创新性思维。创见思维是在了解事物的本质后,形成自己有新颖性的思维方案,这种方案往往具有创造性特点。综合归纳创新性思维分类如下。1、发散思维,即思维是奔放的,观察分析大量信息,形成各种各样的思维方案。2、收敛思维,即围绕问题的关键,从多方面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案。3、灵感思维,即在对问题久思不解的思维中,由于偶然无意识的联想顿时豁然开朗,使久思不解的问题迎刃而解。4、直觉思维,即凭感觉而不是逻辑推理,作出判断的思维。5、类比思维,即找出类似事物的共同属性的思维,即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6、形象思维,即通过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新性思维有很多不同于传统的特点。1、思维的发展具有批判性。2、思维的联想具有广阔性。3、思维的善变具有灵活性。4、思维的奇异具有独创性。5、思维的洞察具有深刻性。6、思维的快速具有敏捷性。关键是具有这些优秀品质的创新性思维并不是天生,而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它是由人们生活的体验、思考的积累而形成。

二、时代需要创新性思维的大学生

党的教育方针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教学的过程就是创新性思维的训练过程。党的理论工作者也需要创造性,要有不断超越的新理论和工作创新的成果。

从人类劳动的分工,也极需要创新性思维,有了创造性才会有新兴的生产力。才能把人类从繁重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未来的劳动都可以通过机器来完成,但这需要充满创新性思维的人来实现。高校是学生一生中思维意识定型的重要时期,所以创新性思维培养是高校教育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

三、培养创新性思维的途径

()转变创造性教育观念

首先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制度,树立创新性思维教育观念。宗旨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此,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模式。我们还必须正确认识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要以培养创新性思维为重点,全面展开高校的综合素质教育,在训练创新性思维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方法。

()富有创造性的高素质师资

高校能否培养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关键在教师。一支富有创造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决定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被就业市场所接纳。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对学生对国家都是责任重大的。

决定教师创造性素质有以下几方面。1、有强烈的创新性思维理念。2、有敢于创新的意识。3、有较强的信息材料加工、归纳及创新技术的能力。4、观察敏锐,求异创新性思维。5、有坚毅的创造性个性等等。

()打破思维的限制

墨守成规,习惯传统思维,就没有创新。社会就永远得不到发展,当年德国数学家高斯才6岁,在解答教师出题,11010个自然数的和等于几?”小高斯就采用了与全班同学都不一样的思维方法迅速、准确的报出答案,惊动了老师与同学,这就是思维打破旧传统惯性的一个典范。

创新性思维是不受时空观念的限制。如果你的思维被时间、地点影响到,这就是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性思维是无边无际的,是完全不受任何限制的。

()教育环境决定创造型思维的培养

创新性思维有很强的个人特色,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却离不开身处的教育情境和氛围。只有在一个崇尚创造、追求创新的教育环境中,才能有效形成个人的创新性思维模式。

创造性教育环境不是一句空话。首先,教学要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要以各种形式伤害学生对事物探索的好奇心和创新性思维的强烈欲望。再有要好好保护创新性思维的独创性和多样性。

()改革课程体系

改革现行不利于创新性思维的课程体系,为创新性思维构建有利的课程体系。如直接增设有关创新性思维课程,让学生直接了解什么是创新性思维,如何发现各专业学科创新性思维因素,如何将创新性思维贯穿整个教学,如何用创新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等。

要及时将世界上各领域的先进技术成果纳入到教学中,并在教材中及时替换。不但丰富而且使教材具有学科的前沿性。为创新性思维教育给学生最新最贴近学科前沿的最新教材。

()改进教学方式

多年来,我国高校都是以学懂知识并会应用知识这种低要求来进行教学,并不会引导学生如何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改变高校教学的一言堂教学模式,鼓励大学生敢大胆说话,让学生敢于批评,说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让我们的学生在发现问题,争论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观点,擦出创新性思维的新火花。

考试是检查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素质教育也需要教育评估。但此考试并不是应试教育中的彼考试。这里的考试侧重点不是考你记住理解了多少知识,而是侧重考你对获得的大量信息的处理能力及体现的创造性能力。

高校应该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作用。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中是验证性实验过多,而设计性试验太少,这不利于创新性思维的教育培养,必须进行改革,同时对参加科技创新制作活动的学生要积极鼓励。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崛起,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创造性人才。我们的教育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这个重大课题,还有待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研究。期待我们的高校教育一定会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