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15-05-22浏览:评论: 条

初等教育的生物学教学涵盖身体健康、心理维护、服务社会等诸多内容,生物教师应针对受教育对象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特点,在学生中及时开展健康教育,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健康教育总结如下:

一、钻研教材,加强对常见病的理解

人教版初等教育《生物学》的细菌、真菌、病毒动物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部分四个部分都涉及到常见病知识,教师应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向学生说明相关疾病病理和预防措施。

1.常见传染病和预防方法

沙眼衣原体会使人患沙眼”;破伤风、伤寒、猩红热、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等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流感、艾滋病、麻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脚癣、甲癣、头皮癣等是由真菌引起的;疟疾、蛔虫病、蛲虫病、疥疮等是由寄生类无脊椎动物引起的;上述病症都可以通过特定途径在人群中相互传播,属于常见传染病。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讲清楚有关生物学知识,又要联系实际提醒学生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严防传染病的流行。

2.不良生活习惯引发的疾病

穿鞋过紧、过窄或鞋跟过高会影响足骨的正常发育,使跖趾关节灵活性下降;忽视对变声期声带的保护声音会变得嘶哑;青少年学生会阴部位积垢则引发系列炎症,甚至转变成膀胱炎、肾盂肾炎等;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常与学习时间过久、沉迷打电脑玩手机有密切联系。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足骨、声带、眼睛等的正常功能,教师应向学生说明相关器官的保育知识,纠正他们的错误习惯,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3.激素分泌紊乱引发的疾病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内分泌腺和由它们分泌的激素构成了人体内分泌系统,任何一种激素的分泌发生错乱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侏儒症、巨人症、呆小症、甲状腺肿大、骨质疏松、生长发育迟缓、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都是由于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引发出的疾病。对于这类病症,教师在阐明发病原理的同时,也要适时提醒学生及时自我检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危害。

4.饮食不当引发的疾病

青少年学生对糖类、蛋白质、无机盐类的物质需求量较多,对脂肪、水、维生素类物质也有一定的需求。假如不能及时得到合理的膳食指导,就有可能出现偏食、挑食、暴饮暴食等较坏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会因过多摄入营养和热量形成各种小胖墩,严重的还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症状;偏食、挑食时又因营养不足会妨碍青少年的正常发育;维生素类缺乏时,则可能罹患夜盲症(缺维生素A)、脚气病(缺维生素B1)、坏血病(缺维生素C)等,造成学生精神萎靡、抵抗力下降,甚至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只有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发育需求合理摄取食物才能有效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青少年学生天性敏感、好奇、活泼、好动,在校学习期间面临学习压力、教师督导、同学间纠纷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表现出偏激易怒、焦虑压抑、缺乏自信等诸多负面情绪。教师在讲授青少年的心理卫生保健时,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状况,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卫生保健教育,通过恰当的青春期心理维护,促使学生在高效率学习的同时,又能健康成长。

三、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在教材的生理卫生生长发育卫生保健三章多次安排体育锻炼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种种好处——适应多变气候环境、增强消化功能、增强心肺功能、增强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功能。指导学生在紧张学习过程中,既强调文化课的进步,又要注意身体的健康成长。

四、合理用脑,科学规划作息时间

持续学习时间过长,大脑就会疲劳,记忆功能发生紊乱,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教师要时刻留意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醒他们利用下课时间活动活动腿脚,消除听课疲劳;适时变换生物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让大脑皮层不同区域交替工作和休息,从而有效维持学习的高效性。应该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科学规划他们的活动内容,确保每天不少于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不鼓励学生熬夜学习,以免他们患上失眠症或神经衰弱类疾病。

五、培养服务社会意识

在讲授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生态时,结合本地区常见遗传病,讲解先天性聋哑、性别决定、红绿色盲遗传、优生、优育等方面的遗传知识,强调近亲婚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又要适当批判封建迷信行为。在讲授环境保护时,要让学生清醒认识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危害,在学生群体中逐步树立起保护环境、造福社会的价值观念。

    奇速优客

    相关文章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