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爱的浸润与人性回归

更新时间:2016-09-26浏览:评论: 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专题“一滴泪中的人性世界”第二板块“美与丑的看台”中的课文,节选自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巴黎圣母院》第六卷第四章。选文部分的相关情节在课下注释中有如下补充:“加西莫多在克洛德的唆使下,拦路劫走爱斯梅拉达,被官兵抓住,判受鞭刑。”

一直以来,由于对雨果精神立场和创作追求的不了解,很多读者对此文的解读仅仅停留在美与丑的对立这一角度,认为伽西莫多外表丑陋内心善良、爱斯梅拉达蕙质兰心,他们的善良和副主教克洛德的虚伪共同构成美与丑的对比。但是,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笔者认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细腻饱满并充满变化,难以用爱憎分明的美丑善恶来为他们一一贴上标签。本文集中笔力对选文中伽西莫多的由“兽”到“人”的人性回归历程进行探析。

一、由“兽”到“人”的坎坷历程

(一)默默忍受的“怪物”

伽西莫多在昨天被捧为愚人王的同一个地方被绑上刑台。对于周遭发生的一切他显然是麻木无知的。虽说他甘愿接受惩罚,“对于当时司法部所谓的 ‘又紧又牢的捆绑’,连眉毛都没有抬一下,他认为一切反抗都是徒然的”“人们从他的脸上只能看到一个野人或笨人受惊后的表情”“人家脱掉了他的衣服,他也听之任之……只不过时时粗声地喘气,就像一条牛垂头耷脑地给绑在屠夫的车沿上”“他还没有一只关在盒子里的金龟子明白呢”“他是一个好象东方建筑似的怪物”。以上种种不难看出伽西莫多一直是被当做一个任人摆布的、没有思想、没头脑的怪物,而不是人来对待。他对于人们愚弄他的伎俩早已习以为常,无所谓了。即便是当皮鞭抽在他身上“他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依然“蜷缩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搐散布到他脸上的每一根筋络,但是他没有叹一口气……把头摇得像腰上被牛虻叮过的公牛”他默默地挣脱绳绑,一番挣扎无果之后“他脸上的呆笨表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从这时起他就不再动弹一下了,再没有什么能引起他轻微的动作,无论是他身上不停流出的血、加倍疯狂地落到他身上的皮鞭,沉醉在行刑里的施刑人发作出来的怒气以及那可怕的皮鞭挥动时的嘶嘶的响声”。长期处于被愚弄、消遣的状态下,伽西莫多的神经早已麻木,他的灵魂深处已经失去了作为人存在的基本尊严。他没有羞耻心、没有痛感,浑身长满硬皮和汗毛,活脱脱一个“野兽”。

(二)怒火中烧的“公牛”

在忍受一个钟头的“公诉”之后,伽西莫多又开始挨着“千万种私人的报复”。但这些私人的报复不是因为伽西莫多做了什么对不起他们的错事,也不是为爱思梅拉达打抱不平,仅仅是因为无关他们痛痒的外部原因“恨他丑陋”。围观的人群用各种肮脏的词语咒骂他:“邪教的怪物”、“骑扫帚把的家伙”、“可恶的敲钟人”、“聋子!独眼!驼背!怪物!”、“成千种侮辱性的语句像雨点般落在他身上,场上处处有人诅咒他,嘲笑他,向他叫骂,向他投石子”……终于这头“公牛”被无知的看客激怒了:“他先是慢慢地对群众投去恫吓的眼光”“他胸膛里间或迸出一声粗重的叹息……愤怒、憎恨、失望,逐渐在那可怕的脸上增多,成了一片厚厚的阴云,逐渐蓄满了电流,变成了千万道电光,在那怪人的独眼里闪闪发亮”。

眼看怒火即将喷发,伽西莫多看到他的养父、唆使他劫掠美女的神甫走来,“这可怜人的脸色就温和起来……愤怒变成了奇特的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甜蜜宽厚而温和的微笑,那神甫走近他,他的笑容就愈加明显,愈加清晰,愈加光辉灿烂,简直像是不幸的人所崇敬的救主降临了似的。”结果,这个他视为救命稻草的人却默默走开了。这让伽西莫多很失望!“脸色又黯淡起来,微笑还在一片阴云间停留了一会,但那是痛苦的、无力的、带着深深悲哀的微笑”由此可以看出,伽西莫多并非是没有感情和羞耻心的“野兽”,只是他的感情只在克洛德面前流露,被自己真心拥戴的人遗弃,他的内心是崩溃的。这崩溃之后,他又忍受了一个半钟头的辱骂,终于,爆发了:“突然他又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把他身子底下的木板都震动了,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像人的声音倒很像动物的咆哮声‘给水喝’……这个声音把人们的叫喊声都盖没了。”

加倍失望之后的怒火与此前逆来顺受的沉默形成鲜明的对比。发怒这一举动除了表明伽西莫多并非没有感情的动物(他也存在正常的喜怒哀乐,也有理由争取自己的正当权利),似乎也暗示着剧情的发展:他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觉醒。

(三)流下第一滴泪的“人”

在众人的嘲弄下,他接连三次呼叫:“给水喝!”前两次叫喊除了换来更恶毒的戏弄之外,并没有出现任何人愿意为他送去一碗水的迹象。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之后,他看到“昨晚他曾想抢走的那个波西米亚姑娘从人群中走来”。面对这个他差点伤害的姑娘,伽西莫多的内心是戒备的,的确,他有理由这么做,那些跟他无冤无仇的看客都千方百计折磨他、辱骂他,这个他的“敌人”又怎么会轻易放过这样轻松就能报复他的机会呢?爱斯梅拉达的出现肯定是为了让自己出丑,“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象别人一样来打他的。”他甚至做好了攻击这位美女的准备:“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西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哪”。

独自走近前一晚掳掠自己的、丑陋无比的、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伽西莫多,美丽的爱斯梅拉达“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姑娘这一善意的举动彻底感化了伽西莫多,“人们看见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评论界很多人都对这一滴泪中折射出的人性美好进行过透彻深入的分析,大部分都认为这是由于美女为他送水是出乎意料之外而流出感动的泪水,或者是因为感动而愧疚,产生的悔恨之泪。这些分析固然是正确的,但却没有涉及到问题的本质。这处细节描写意在表明无情、无知、无痛感、任人摆布的家伙在沉默、微笑、发怒之后,终于会流泪了。他由一只野兽、一头公牛终于蜕变为拥有人类喜怒哀乐情感的“人”了!

二、眼泪换水的“催化剂”

(一)急忙转身走开的副主教克洛德

副主教克洛德是选文的重要线索之一,因为他的唆使,伽西莫多被绑上刑台,接受本应属于他的处罚。这样的幕后黑手却被敲钟人无理由地追随,甘愿默默忍受皮肉之苦和流言中伤。伽西莫多在人群的奚落中不断攀升的怒气却因为克洛德的走近而消散,唤起了他为人奴仆的依赖感,他幻想着自己誓死效忠的养父会挺身而出,因而露出了“甜蜜宽厚而温和的微笑”“那神甫越走进他,他的笑容就愈加明显、愈加清晰、愈加光辉灿烂”,麻木的伽西莫多在熟悉的主人面前是乖巧的、听话的、需要被呵护的。克洛德这位“衣食父母”平日里所给予他的猪狗不如的待遇就已经让敲钟人心满意足了,因为至少还有一个人愿意和他交流。

但就是这样一个平日里还把自己当人看的人居然为了自保“急忙转身离开”。神甫悄无声息的转身离开对伽西莫多的刺激是巨大的。这个转身使得伽西莫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痛苦、无力和深深的悲哀,五味杂陈的内心加上皮肉之苦的折磨,加倍的失望终于使他有勇气发出自己的声音:“给水喝!”。一声怒吼发出了他丢失已久的为人的尊严,尽管怒吼换来的只是更多的嘲笑。台下的看客没有哪怕一个人愿意走上刑台为一个罪犯送去缓解干渴的清泉,所有人都等着捉弄他、看他出丑呢。

(二)送来甘泉的波西米亚姑娘

第三声怒吼之后,“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一面小鼓。”此刻伽西莫多内心是忐忑恐惧的:这是自己曾经劫掠的那个女孩,也正是因为自己对她的伤害才不得不面对今天的恶果,她一定是来报复我的,相比那些跟我无冤无仇却还要戏弄我的“把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的罗班·普斯潘、扔石块的妇人,这个“仇人”恐怕早已经对我恨之入骨了,巴不得我快点被折磨死掉才好呢!她要是真来侮辱我,我就用目光把她杀死!坚决不让她靠近我!

然而当波西米亚姑娘“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伽西莫多设想的嘲弄、挖苦和侮辱一个也没有出现,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曾经的被迫害者竟会如此大度地为自己送来救命的甘泉,而前一秒钟,自己还想着要杀死她。自己被最亲近的教父抛弃,被无知的、不了解内情的无聊看客戏弄,而这个曾被自己伤害过的人却愿意送来甘泉。

苦难深重的人最是受不得别人对自己的一点好,更何况这恩惠是来自以德报怨的被迫害者。伽西莫多满腔燃烧的怒火被一泓清泉熄灭,一时间这“野兽”这“愤怒的公牛”竟然无所适从,“人们看见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爱斯梅拉达的举动熨帖了伽西莫多内心的失望和愤怒,在爱的浸润下,“野兽”也会找回在一次次屈辱和嘲弄中被磨灭的人性。

一部伟大的作品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作者。雨果的作品总是渗透着人道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艺术,贯穿雨果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 ——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爱斯梅拉达的举动深刻地诠释了这位大作家的至理名言“最高贵的复仇就是宽容”。从她身上流露出的善的改造力量使得伽西莫多由“兽”蜕变为“人”,并赢得了看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爱的示范作用在作品中不言而喻,发人深省。当我们用充满爱意的眼光看人的时候,当我们以宽广的胸怀待人的时候,也许就会有更美好的结局。

邱捷,教育硕士,现居武汉。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