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探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问题

更新时间:2018-01-20浏览:评论: 条

  岑溪市第二中学 李永梅 543200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小说;审美

  引言: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审美情趣及道德品质等,因此,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品质及审美能力的一门课程。小说更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瑰宝,反映了大师们生活时代的社会情况,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间接了解社会,进而提高审美能力。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小说审美的相关教学并不乐观。

  一、初中语文小说审美现状

  (一)小说审美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许多事物的矛盾中逐渐提升,国民的素质与文化审美的多元性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语文的教学却趋于稳定化和标准化,使课堂趋向于程序化,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语文教学而言,都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1]。例如,老师在讲解鲁迅的《阿Q正传》时,往往抓住某些细节,如由“抓住小辫子”联想到假洋鬼子的辫子,进而讲述政治斗争,将语文课堂变成了政治课堂,忽略了整篇小说的大局,在欣赏这篇文章的格局与人物时缺乏整体性,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小说审美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十分不利。小说是一篇连贯的故事,过于注重某些细节,从而做太多的引申,将会改变学生欣赏文章的重点,对学生整体感受小说中社会背景也具有不利影响。

  (二)初中语文的教学存在局限性

  目前的教育行业发展中,初中语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一定比例的老师认为德智体美全面教育中,“美”的教育无从考察且成效缓慢,考试的分数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大部分家长最为重视的,进而老师们常常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淡化了对学生审美的培养。在语文的教学中常常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轻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让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感同身受,体验到生动鲜活的审美体验[2]。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遭遇是学生们没有任何认识的,所以学生很难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所以老师需要首先给学生们描述文章表现的时代背景,进而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发挥想象,只有联系到小说主人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境,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只是单纯的对小说的词句、表现手法等进行欣赏,一味迎合考试,实在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小说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小说的自身特点影响对学生审美培养

  有的小说本身篇幅较长,而语文课本中本身篇幅有限,只能选择一部分内容进行赏析。例如课文《智取生辰纲》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而《水浒传》作为一篇长篇小说,涉及到的人物单主要角色就有一百多,而要想比较全面的了解某个人物,需要从整体小说来解析,而不是就某一章节就能全面看出来的。这种节选自长篇小说的文章,对于老师的教学来讲,是一个较大的挑战,老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备课准备,要在有限的课时中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一个人物的整体发展等,因此就要求老师做好重点的取舍。例如上面说到的《智取生辰纲》,若是老师在教学中仅仅就课文论课文,只是讲述智取这件事,不能使学生全面了解这篇节选中的主人公杨志的,所以讲解杨志这个人物的由来以及与生辰纲的联系,对于学生全面客观的学习这篇文章,体会文章的美十分重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老师备课的难度也大大提升。

  此外,作家创作小说时可能会因为复杂的创作背景而导致思想存在多重性,进而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存在多样性,对于老师的教学也具有较大的挑战。例如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中,“变色龙”是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和阶级特点。由于作者的创作背景十分复杂,揭露的是拥护专制统治者的奴才的丑恶嘴脸以及黑暗社会中的反抗精神。在文人的描述中,仅仅是对于作者所讽刺的方面,就存在多种说法,有人说是对两面派的讽刺,同时也有人认为是对小市民生活习气的嘲讽或者是对不能坚守节操的人的讽刺,这些不同的见解都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而对小说产生的感受,所以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拥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保证小说的审美片具有对面性和复杂性,学生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去理解,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生活中的情操。

  因为小说的题材本身就是独特的,所以对于教学的要求也就比较高,正是因为这种独特性才能使其对学生小说审美的培养具有较大一定的影响[3]。

  二、改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情况的措施

  小说一般包括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每一篇好的小说,都是因为作者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情感,而不是生搬硬套而来的,进而保证每一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物也都是鲜活的,因此老师在进行小说的讲解时应该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感受作者的创作心境,想象人物的生活情境,才有可能体会一篇小说的内涵。对于小说的学习,绝对不是看一看小说的情节,看看几个英雄人物就算了的,读一篇小说最重要的是理解作者的内心,懂得思考,用心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以及个人对这篇小说的理解与看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小说的审美。此外,初中课本中的小说跨度大,古今中外皆有涉及,内容不一,对于小说所表现内容的理解难度也不一,整体而言是讲究由浅入深的,所以老师在授课时的侧重的也有所不同。在学生刚刚步入初中时,学生刚开始接触小说,老师也不会有太高要求,随着年级的增长,老师对于学生学习小说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时候就会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小说,老师要积极引导,老师对于一篇小说的把握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学习中的美的感受。只有深深抓住一篇小说所要表达的精神主旨,熟悉作者小说创作时的背景,仔细揣摩才能够真正感受到美并享受美。

  至于教师应该如何操作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小说中的美呢?我们都知道文学最注重的是文学思维,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再华美的文学作品都比不过作者真挚的情感流露,一篇小说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也是读者的情感,所以对于学生来讲学会把握作者的感情,读懂作者的内心就是最重要的 [4]。

  (一)体验法

  体验教学法是一种重视感觉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构建主义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感受,不同于经验教学中十分理智、理性的教学,让学生在精神层面上能够感同身受,从而体会到小说所要表达的东西。这其实很像文言文《口技》中表达的,口技人通过自己精湛的技艺,惟妙惟肖的表演将听众带入到情境中去,让听众感同身受,所以好的小说教学也是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视觉心理学表明在美学感受中主体是先于个体的,所以感觉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先将自己带入情境,研究透彻,而不是根据参考书人云亦云,只有老师自己进入到小说的教学情境中才能带给学生美得感受,引导学生去感受某个情景、发挥想象,让作品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比如课文《香菱学诗》中,可以让学生关注到细节动作描写对于人物塑造的作用,如文中描写“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扣土……或皱眉,有自己含笑一回”中,出神可以看出香菱学诗的认真,而含笑一回又表现她或有佳句满意的娇憨姿态,人物就立刻鲜活了起来。

  (二)让学生自我感受美

  老师在教学中起到的是一个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自主性,所以学校应该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所以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例如,《杨修之死》这篇课文中杨修的死因为何,有人说是因为曹操的缘故,有人认为是由于杨修的狂妄。杨修死于“乱军之罪”,看起来曹操的做法无可非议,但是再细读就会发现,曹操早有杀杨修之心,这就是学生需要去学习的。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对于某些事件,学生并不了解具体经过,文章中也没有具体描写,所以老师这时候就要为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与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学校还有必要开设一门阅读课,给学生多一些机会接触小说,学生阅读的机会多了,自然而然眼界就开阔了,思维也会更加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与思考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多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书中的美,提升学生对小说的审美。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受到了重视,不同于以往教学中偏重于小说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写作特点,对小说整体进行了更大的重视,在进行教学时,一篇小说要表达的内容不仅要联系整篇文章,还要考虑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所以要充分欣赏一篇小说中的美,读者需要有宽广的眼界。“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小说的学习,不能够是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高经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问题探讨[J].才智,2015(11):214.

  [2]李马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探微[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0):165.

  [3]立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探微[J].淄博师专学报,2009(02):39-42.

  [4]韦翠.基于新课改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研究[J].教师,2014(33):66.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