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地方民族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更新时间:2017-06-20浏览:评论: 条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苏圩中学 奚晓美

  内容摘要:在广西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民族特色课程资源。根据农村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各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刺绣、蜡染以及建筑等,各民族内涵丰富的传统优秀文化、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景观和奇异的自然环境风光有机结合、互相依托、形成了广西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时代特点、和民族特征。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美术教育,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广西得天独厚的地方特色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积极探索地方民族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此,我就新课改的课程结合本地民族特色课程资源为美术教学寻找路子,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美术教学。

  关键词:地方民族特色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在新课改指导下,如何就地方民族特色课程进行开发与利用,我主要通过欣赏、观察、写生、创作、手工制作和讨论评述等。主要通过各种美术教学方式的方法、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挖掘农村美术教育的潜力和资源,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特点大胆地进行农村美术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将广西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遗产自然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程里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启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并借此展开探索活动、有利于提高我们学生的观察力能力、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高。通过身边物体造型练习,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认识和理解广西各民族的文化底蕴、认同、热爱和多元文化的尊重,从而给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地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的地方民族特色课程资源需要我们好好开发,丰富我们平日里的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一、地方民族特色的美术教学。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予我们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师不但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广西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创造了自己民族文化、显示出鲜明的文化特质及独特的个性特征。保留了个族瑰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广西民族民间美术是渗透于生活之中的艺术。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品种繁多。结合特色化美术教学新课改理念美术教学的需要,我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能力。比如: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和黑水河两岸绵亘不断的巨大石涯上,保留着古代壮族人民创作的崖壁画。其中以明江东岸花山最为集中,规模最大,故名“花山壁画”。图像呈赭红色,线条粗犷有力,形象古朴生动。部分人物正面马步而立、两手曲肘平举,粗壮高大,似武士,有的头扎幞巾。部分人物则体型简单,还穿插有一些铜鼓。以及似马似狮似狼似虎的动物形象。林林总总,扑朔迷离。它是壮族人民古代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建筑艺术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底蕴,领略家乡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理解传统文化思想,体会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高度的智慧,正确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启发学生学会珍惜家乡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地方民族特色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民族美术更具有世界性。

  二、收集身边物件 丰富教学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收集身边物件 丰富教学。美术根植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家乡是铸造和实用铜鼓最多的民族,人们把广西誉为“铜鼓之乡”。从战国、秦汉至唐、宋时期,壮族的先民就大量铸造和使用铜鼓。各类铜鼓大小不一。铜鼓造型分:鼓面、鼓胸、鼓足、胸凸腰凹,空腹无底,鼓面上有光芒四射的太阳纹,周围装饰有蛙、蛇、鸟、马、骑士、牛等。鼓身装饰有船纹、方格纹回纹、席纹,鼓身上的羽人舞蹈纹饰、生动的描绘出古代壮族姑娘朴素大方的舞姿、体现出壮族特有的民族舞蹈动律,翩翩舞姿妩媚动人,蕴涵这古代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生活内涵。整个铜鼓就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艺术品。从铜鼓看出先民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铜鼓这一奇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铜鼓是铜锡合金铸成的一种特殊乐器,是古代壮族人民喜庆娱乐、拜神祭祀、练兵打仗时助兴的工具。还有美丽的壮锦文化,是广西壮族人民的工艺美术作品,壮锦绚丽多彩,精美古朴的图案令人赏心悦目。壮锦图案的结构严谨、庄重、大方、淳朴,它多以几何纹样为基础骨架,饰以加工的自然形图案,运用极富变化。每一幅壮锦都充分表达了广西各族人民寄情于物的美好情怀。走进广西侗乡,首先入目的是矗立在侗寨中的一座座鼓楼和河溪上一座座长廊式的风雨桥,它们形态独特,是侗族的标志。因此,在教学上,我努力引导学生从走向自然、融入社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验身边的民族艺术,创造美术作品,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热爱家乡,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提高艺术修养。

  (1)家乡风貌,激发美感。

  上到《装饰画的美感》这一课,我要求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这个广阔天地领略田野风光美、认真观察大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用黑白、拼贴、拓印的方式、或者用手中的笔把家乡的美景作为绘画的好题材表现出来。广西的壮锦图案,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都是很好的素材,刺绣工艺,广西瑶族刺绣在广西堪称名列前茅,学习广西刺绣构图上的对称均衡,主体纹样均放在中心画面最突出的部位,边花、角花烘衬作用,色彩古朴深厚,简洁明快。记得《罗丹论艺术》里提到“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今天民族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美术教学探索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周边的物件,美丽的大自然都是学生写生最好的题材资源。各族风情人物各具特色,鼓励学生学会就身边资源进行研究理解到有兴趣从而进行表现的行为习惯培养来描绘身边美景事物。哪怕身边小物件都是我们的好素材,在学习中让学生理解到美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理,从而有信心表现生活中的美。学生有了兴趣,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学生不再觉得美术课单调了,也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美感。

  (2)实用和审美结合,陶冶情操

  每年的开春和三月三都是我们壮乡的乡俗日,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农家庆贺节日,有自己的表现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壮乡农家都杀猪宰羊、走乡邻、访亲友、闹春耕、逛庙会等等,农家的节日,春节的春联、剪纸,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春牛闹春耕、丰收节、元宵节等。不同的时节,农民有不同的庆贺方法。如清明节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放焰火、挂灯笼……。学生生活在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陶冶了个性和情操,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通过指导引领学生欣赏身边的乡俗之趣,创作美术作品的同时对美术的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在教学中,我也会灵活运用各种材料,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或是拼贴画等等,作品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我及时地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提高艺术修养。

  三、民情风俗,激发兴趣描绘生活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通过引导学生对家乡民情风俗的认识到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描绘生活,收效很大。随着改革开放,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漂亮小楼拔地而起;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现代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学生创作的好素材。鼓励激发学生观察农家园,描绘自家美,我为家乡创作好作品。学生观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到家乡今天的飞速发展,畅想未来,为家乡设计宏伟蓝图。学生在创作中也发现了家乡环境的日趋恶化,此时引导学生通过画宣传画、变废为宝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努力为美化自己家乡做些力能所及的事情。我注重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认真观察周边资源。如门神、窗花、灯彩等等、或祝愿吉祥、或驱鬼辟邪、表达人们的思想、愿望。任何一种艺术品,都脱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其中包括历史的发展、演变、社会的额经济状况等构成一个民族性的文化背景,它的发展与民俗有着重要的联系。这正是各族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需要,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体现。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去学美术学科。

  教学实践证明,地方民族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学生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我们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有很大促进作用,不仅使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美术、 变被动为主动。有了学习美术的兴趣,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艺术修养的能力得以提高。

  总之,地方民族特色课程资源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多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件,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利用周边资源尽情去描绘家乡的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及丰富多采的内心世界美的表现。通过我们有利的乡土资源,引导学生好好利用它研究它,把它服务于美术教学中,深信我们的美术教学多姿多彩,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意义深远。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