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社会干预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17-04-06浏览:评论: 条

  段江峰

  (冷水江市第一中学,湖南 417500)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依赖 社会干预 策略

  中学生手机依赖现象随着智能手机使用率的逐年提升,这一现象更显普遍,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比比皆是。中国的智能手机使用率在2015年第一季度末已达到62%,超过了欧洲55%的平均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价值观、人生观尚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我们提出对中学生手机依赖实行多角度干预研究是及时的、必要的,也是切合社会实际的。

  为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干预策略,我们课题组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反复的摸底调查、讨论修改,拟订了《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初稿)》。2015年3月,在娄底市范围内分别选一些农村、郊区、城区的学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对原表再进行讨论修改,最后制定了《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2015年6—9月在全省范围内选定冷水江市、新化县、涟源市、娄星区、新邵县、怀化市、湘潭市、长沙市、常德市、株洲市、郴州市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比较严重。

  手机依赖是指个体过度使用手机不能自控,造成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影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精神心理疾病。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中国年轻一代的“手机依赖症”远比欧美国家严重。针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多种原因,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手机依赖的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方面的干预策略研究。本文针对手机依赖的社会干预提出以下策略研究:

  一、中学生手机依赖干预取得社会支持的必要性

  2017年1月5日,一个沉迷手机的母亲,成为了全民讨伐的靶心。因为她在泳池忙着玩手机,她4岁的孩子在她身边活活溺亡都没有发现。作为看客,我们实在难以想象,究竟是什么内容如此吸引她,也更加无从猜测,接下来她将背负怎样的愧疚感度过余生。成年人尚且因为沉迷手机而酿成这样的悲剧,那么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中学生,如果社会舆论和环境不能及时干预,那么它将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取得社会支持干预中学生手机依赖是十分必要的。

  从我们问卷调查显示,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以及父母玩手机等诸多因素,都会对中学生手机依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显示,有七成的家长,会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还有55%的家长,玩手机的时间长于陪伴孩子的时间。调查中,有三分之一的中学生表示,父母对自己使用手机没有时间的限制。

  中学生恰处在于步入社会的节点,而中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适应性呈显著负相关,若中学生社会适应越良好,那么他对手机依赖就越少。而这种社会适应性恰好需要社会因素的干预。这就需要作为中学生与社会交融节点的社会、学校、家庭充分地配合。而中学生自控力差、心智不成熟的特点,使得中学生手机依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将更加显著。因此,社会提供有效的舆论宣传,创设良好的手机运用环境显得极为重要。中学生手机干预取得社会支持也是极为必要和紧迫的。

  二、社会要针对手机使用造成的危害,为中学生成长提供有效的保证

  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举世瞩目。调查显示,即便是在娱乐活动相对单调的地区,智能手机也日益普及。而那些“低头族”们对于手机的依赖原因无他,就是“一切都能通过智能手机搞定”,比如微信、淘宝和支付宝等,都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用户基本上只用一个手机就可以生活。

  在这样的手机运用环境下,对于自控力差的中学生如何使用手机成为了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英国《每日电讯报》曾发表专栏作家海伦娜.霍顿(Helen Horton)的文章称,在中国手机成瘾低龄化的趋势令人关注,一些沉迷于网络和手机的青少年被父母送至“半军事化管理的训练营”,尽管这种做法在中国引发诸多争议。智能手机成了一些年轻人获取更广阔人际交往的唯一钥匙,“如果没有智能手机,就会觉得茫然无措”。此外,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手机是学生们联系朋友、分享的唯一渠道,因而“无比重要”。

  据英国BBC报道,“中国是首先将网络成瘾列为临床疾病的国家之一”(编者注:据《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军区总医院于2008年牵头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标志着我国医学界对网瘾诊断的标准化)。精神科顾问医生李·托马斯告诉BBC记者,“智能手机上瘾应该被列入精神障碍病症的官方名录”。李·托马斯说:“就像毒品上瘾一样,智能手机成瘾也会出现一些脱瘾症状,比如不安、焦虑,甚至愤怒。”显然,智能手机的运用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猛然发现:“不是你在操纵手机,而是手机在控制你?”

  智能手机让人享受便利、体验刺激,但也容易把人变成和智能手机一样冰冷、麻木、呆滞的木头人。当全家人埋头于手机,静悄悄的空气中感受不到亲情的温馨,这不是一个正常家庭应有的样子。电子产品“排毒”专家海伊斯(Holland Haiis)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表示,解除电子设备的瘾并非无法可依。“将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的数量限制在一个星期3次左右;一想玩手机,就出去散步或运动;经常把手机静音,并放在视线之外……这些做法都行之有效。”因此,我们需要社会、家庭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干预:不要把手机当作电子保姆,让手机取代了家人、朋友的互动;每天接触手机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睡前避免接触手机;父母以身作则,比如吃饭时间、睡觉时间不可以玩手机;保证纸质阅读的时间多于电子阅读;建立大量的户外运动场所和阅读场所,确保运动和阅读时间。

  三、为中学生提供专用手机和专用网络

  针对中学生这个特殊的手机使用群体,呼吁手机制造商、网络运营商提供特殊年龄段的专用手机和专用网络,营造手机使用的良好社会氛围。针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成因,盲目地一味杜绝,似乎并不可取,“堵”不如“疏”,手机是科技的产物,要解决手机问题,就要向科技要答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开发中学生专用手机,对中学生进行智能化的在线管理和教育是时代的选择。

  1.中学生手机专用手机的功能设想。学习的功能,具有带工具性的常识知识的词典功能;无娱乐功能,没有游戏装载功能;定位功能,行踪定位功能,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所在的位置;日历、闹钟、备忘录、手电筒、科学计算器、记事本等日常功能;在线管理。可设教师机、家长机和学生机。家长和教师可设定上课学习时禁止使用通讯功能的时间段,同时,“合法”人群的来电和短信一个都不会漏。教师机、家长机可控制学生机;限时通话功能。可限制孩子电话的每次通话时间,防止孩子煲电话粥,让家长摆脱高额话费的困扰;自动升级杀毒功能,进行强制性全机病毒黄毒自动查杀,对垃圾信息黄色信息实时监控;手机报,时事咨讯功能;专用手机声讯服务台功能,解决中学生学习问题、心理问题解答的信息平台。

  2.设立中学生专用手机号码。专设中学生手机机号,实行实名购买制,每生只能购买一机一号,非中学生不得出售。中学生专用手机号可以很快识别传输对象,对于有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不予传输。

  3.制定中学生手机使用的行为规范。中学生必须将手机号码向班主任报告、登记,规范的内容应包括校内课上课下、校外公共场所的使用方式,手机使用的文明用语,利用手机与人交往要注意的问题,在手机使用过程中的自我规范等。

  4.严格手机入网办理手续,家长持身份证以及孩子的身份证明(学生证、户口本等)办理。

  四、社会心理疏导机构的构建,政府协调主导

  中学生的个性正在形成,他们有各自的烦恼,有的和父母都无法交流,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家长,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有困难,心理有障碍时能有地方宣泄,不至于空虚,这样更能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对手机依赖的有效干预。

  政府作为手机依赖综合智力的一部分,可以发挥主导和协调的功能,牵头制定相关制度,

  引导其他各方面重视并参与协同治理。通讯行业需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主动配合学校的网络管理,可以建设绿色健康的手机网络和应用软件开发,履行自身职责,拓展自身业务。

  政府设置专门的网络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手机依赖症的协同整合、预警、反馈的联合机制。对通讯行业,社区,学校、家庭、个人各个部分,让各部分在明确责任与权利的基础上,确立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工作机制。主体之间通过沟通,实现多元防治主体策略与思想的同意,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共享性。通过协调实现具体的治理方法与手段的统一,将多种社会力量拧成一股力量。

  尽快健全立法,通过法律授权专门管理部门对手机媒体进行有效管理,通过立法明确手机网络运营商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为青少年安全使用手机进行保障。建立以家庭引导为核心,以学校监管为主流的手机管理和教育体制,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合力来对青少年进行多方位借“机”教育,开创中国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徐成芳,顾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学理论,2011

  郭文娟 付智勇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干预研究》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655011

  李汉卿,协同治理理论探析【J】社会经纬,2014(1)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