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05
-
2018-05-05
-
2018-04-21
-
2018-04-21
-
2018-04-21
更新时间:2017-03-15浏览:次评论: 条
2018-05-05
2018-05-05
2018-04-21
2018-04-21
2018-04-21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就是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相关的背景知识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从道德与价值观、文化与内涵、社交礼仪和非语言交际这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如何在传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做到在真实有效的环境中进行语言教学,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跨文化意识外语教学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在以全球化、国际化、多元化和信息化为时代特征的当今世界,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冲突更是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回避的内容。费南姆与伯克纳对在英语留学的外国学生关于社会交往方面所遭遇的困难做了一项实验,实验数据说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与英国差异大,他们在社交往来方面遭受的困难也大,留学生在英国遭遇的最大困难在交友方面。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外国留学生由于和英国人接触少,不易获得在英国从事社交活动的技巧,文化方面的适应能力很难提高,因此产生文化休克现象。他们建议组织针对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文化训练。本文主要探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真正做到在真实有效的环境中进行语言教学,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一、 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作为记录人类历史和思想的工具,每种语言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但据张伊娜研究发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课堂上,文化教学主要是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这种将中西文化的学习完全割裂的做法易产生两种倾向:一是对英语学习越感兴趣的学生越容易忽略母语文化的学习;二是能力很强的学生不能就母语文化的相关话题进行顺畅的英语表达。
笔者认为学习外语的重点是为了提高语言交际效能,而提高语言交际效能的前提是掌握已有知识间的联系及相应的文化知识。学习者通过比较目的语与母语以及目的语文化和本族文化的区别,不仅增强了对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认识,而且也认识了语言和文化的本质,了解了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交际困难。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对人类不同文化间差异的理解和尊重,承认文化差异的价值,尊重差异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只有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才能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二、 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跨文化教育是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它是随着多元文化教育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国际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课标五级标准中有关文化意识培养的12条细则大致涉及以下四个板块:道德与价值观,文化与内涵,社交礼仪与非语言交际。
(一) 道德与价值观
西方人崇尚个性自由,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善于表达自己,从不掩饰成功的喜悦。而中国文化崇尚中庸,不主张炫耀,尤其避免锋芒太露,招人嫉妒。在西方很多国家,在出席常规会议和讲座时都有提前到达会场的习惯,只是,西方人提前到達的目的是为了占据前排比较显眼的位置,并在纸牌上书写自己的姓名,折叠后作为桌签方便被提问。而在中国,很多时候,提前到的目的是为了抢个不显眼的位置,避开他人视线,方便开小差而已。
在西方国家,强调自己为自己负责,而不习惯过分关心他人,尤其是不能过问和干涉他人的私事。而在中国,判断一个人道德是否高尚常常通过他的奉献精神来衡量的。在中国,主动关心他人、热心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而在西方国家,一般人都不愿意接受陌生人的帮助,即使是善意的关心也会让人感到不自然。所以,在西方,你时不时地看到在公交车上有些老太太宁可站在座位旁,也不愿意接受你的让座,因为他们不愿意因为接受这种“照顾”而让自己显得老态龙钟,一无是处。
在中国,社会对女性的照顾和礼节要少很多,而且一些汉学专家研究发现很多带有“女”字旁的汉字含有贬低女性的含义,如“妖,妓,奸,奴,妒,嫉,姘,嫖,娼”等。虽然一直强调男女平等,而事实上,在中国,无论上学还是就业,男女很难真正平等,近日广州4位女学生在文塔下一起剃光头以抗议“性别分数线”。而在西方国家,女性却能享受很多尊重和保护妇女的传统习俗,如男女同行时,男士有义务保护同行的女士,马路上,男士通常走在外侧,而让女士走在相对安全的内侧;进出公共场所,男士会主动为女士开门,扶女士下车;餐桌前,主动为女士移开椅子,等女士站好位置后,在将椅子送回女士身后,请女士就座。
(二) 文化与内涵
中国受男耕女织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节日都是按照农历上的节令产生的,如春节(正月初一)、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等等。再比如我们熟悉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西方,由于受宗教和商业经济的影响,衍生出很多与宗教相关的节日,如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介绍的万圣节(Halloween)、圣诞节(Christmas)、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在节日的庆祝方式上中国人喜欢用大团圆的方式营造和表达欢乐之情,比如除夕的团圆饭,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感怀,无不营造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对于节日庆祝的同乐氛围。比如我们常说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普天同庆”“四海欢腾”等等,都强调在中国注重分享快乐、传递幸福这样一种庆祝理念。而在西方,人们则常常用一种个性张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西班牙的西红柿节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人们约用100多吨西红柿捏烂后作武器展开激战,使整个市中心变成了“西红柿的海洋”。一个小时以后,斗士们个个“弹尽粮绝”,“番茄大战”宣告结束。接着,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把所有能够利用的自来水龙头全部打开,一个小时后,整个广场和街道被打扫得干净如初。文化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学习外语时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这样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西方人的言行,使交际顺利开展下去。
(三) 社交礼仪
在中西方宴请礼仪上存在很大差别,在中国,人们常常会准备一桌子的菜肴,然后很谦虚地说:“没什么好菜,随便吃点,千万不要客气。”用餐前,经常要主人三番五次邀请之后客人才能动筷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常常会主动将一些特色菜强塞给客人,经常是客人看着一碗堆积如山的菜肴,不知所措。英美国家通常的家宴是一张长桌子上摆着一大盘沙拉、一大盘烤鸡或烤肉、各种凉菜、一盘炒饭、一盘面包片以及甜食、水果、冷饮、酒类等。宾主围桌而坐,主人说一声“请”,每个人端起一个盘子,取食自己所喜欢的菜饭,吃完后随意添加,边吃边谈,无拘无束。主人通常用“Help yourself!”(请自便)邀请客人开始宴席。在英美国家,客人在用餐时一定会不停地夸赞主人的厨艺好,烹饪水平高,如Everything is so delicious等赞美的话,而主人也会欣然接受赞美。但在中国人们似乎还没有这个习惯,经常女主人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男主人在席间陪的不亦乐乎,只有等客人差不多吃完的时候,女主人才有片刻闲暇。在宴会结束时,西方人经常用“Bye-bye!”“See you later!”等简单与客人告别,而中国人则要一边说着客套话,一边将客人送出大门。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职务甚至收入等私人信息,而西方人则很反感别人问及这些私事。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们经常用“吃了吗?”来开始与他人的谈话,而这种打招呼的方式让西方人吃不消,他们常常会很疑惑对方是不是在邀请他们就餐,两种不同的文化会导致理解的误区。再比如中国人收到礼物后,由于担心他人说他贪心,所以都是将礼物放在一边,而西方人则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礼物打开并当面表扬一番。
(四) 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包括哪些内容似乎仍未最后划定,但胡文仲认为,非语言交际包括手势、姿势、体态、服饰、眼神、表情、体矩等。
肢体语言是表情达意的一种有效补充,如果能正确理解他人的体态语对于我们顺利开展交际是很有帮助的。布罗斯纳安在研究了中西方在非语言交际方面的异同后注意到:“英语国家的男子借火抽烟时坐着不动,也许只是用手遮挡一下,以防火被风吹灭,中国人要站起来,就是难以站起来也绝不偷懒,还要用另一只手帮助对方帮自己点烟。”再如请求搭便车,在美国与英国是举起一只拇指,在某些南美国家是手背向车,伸出食指手势。而在中国,此类手势只表示“棒”的意思。伸出右手,竖起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把食指和拇指组成一个圈,表示“行吗?”“行。”一般用于征求对方意见,相当于“OK?”“OK!”
牛津英语9A Unit 2 Colours中详细介绍有关颜色和心情的相关知识,如中国人婚礼上穿着红色服装象征喜庆,而西方人则选择白色婚纱以示纯洁。“黄”与“紫”两种普通的颜色,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中国,黄色代表皇亲国戚,象征着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如清代皇帝赐与有军功的臣子一件黄马褂,以示皇恩浩荡。而在西方,紫色则象征尊贵和王权,如to raise to the purple(升为红衣主教),to be born in the purple(生于帝王之家)等。
三、 结论
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播在跨文化交际中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巧妙设计真实的语言环境,将文化背景知识融入语言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跨文化意识,逐步提升社会文化交际能力。课标对我国教学改革起着导航作用,是所有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基本依据,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笔者就如何利用现行教材有效培养我国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关注这个问题,使我国初中生的英语語言水平出现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李明远,彭华清.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 2016(28).
[2] 胡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2(3).
[3] 张伊娜.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文化意识目标解读 [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5 (6).
蔡章兵,男,1972年生,重庆潼南县人,中学英语教育专家,资深英语图书策划人。先后毕业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和四川师
发布时间:2020-02-17 浏览:7825次 评论:条
2020年1月19日,奇速英语2020迎新年会暨团圆宴于奇速英语成都总部隆重举行,随着迎新年会在全体奇速家人的欢笑声中圆满结束,我
发布时间:2020-01-20 浏览:238次 评论:条
靠谱的英语培训机构加盟品牌怎么选?如今,我国的早教行业发展迅速,很多家长在这个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投入也越来越多
发布时间:2019-05-10 浏览:5926次 评论:条
是不是学习英语总是不得其法? 是不是学习英语总是力不从心? 是不是学习英语总是很困难? 是不是觉得学习英语一点都不美好? 据
发布时间:2018-09-26 浏览:270次 评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