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

更新时间:2016-10-12浏览:评论: 条

  作者简介:张悦美,1994年1月,本科,学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张悦美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横渠镇曹梁小学 陕西眉县722304)

  关键词: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使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稳增不降。据《青年报》报道,2016年就业再创历史新高,海归潮加上应届、历届毕业生,预计有1000万大学生要加入就业大军。“毕业即失业”、“就业难、难就业”等这些口号被广泛吹响。

  作为具有师范专业特色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后首先大都把进入教育系统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作为人生第一理想职业,更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其次英语专业如今在各大高校几乎均有开设,加之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对英语的重视,运用各种途径自我充电,使自己可以自如的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英语问题,而且运用能力与英语专业的学生不相上下,这更增加了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1];最后,国家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大改革,使教师不再是师范生所独享的专业,从而造成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出现一职难求的情况。因此,如何提高师范类英语专业的就业率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1. 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1 从社会层面看,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加大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因而教师职业受到人们的热捧,报考人数、毕业生人数每一年都在呈正比例增加。而之前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使学生的数量大幅减少。近两年教育部提出对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学生可多次参加考试并且降低英语学科的分数值,使英语学科重视度有所下降,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将会受到改革的威胁;用人单位在招聘教师时也更加倾向“985”、“211”这类名牌学校毕业生或研究生,更有甚者对毕业学校、户籍、性别和学历也提出要求,这对于普通的二本类院校毕业生来说更加显示不出自我优势;加之国家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改革,非师范类学生只要考取教师资格证后,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也可以从事教师职业,他们进入市场“挤占”了原本属于师范生的工作岗位,这对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将会增加更大的难度。

  1.2 从师范类学校的培养模式看,英语专业学生质量低,知识结构单一

  师范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主要目标是:以培养英语教育师资为主,使毕业生毕业后具备英语教育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而我国英语专业培养模式长期与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脱轨,学科内容保守,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科专业特点、规格的定向性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单一性决定了其走向的单一,毕业后大都进入教育系统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师范类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已形成师范教育的模式,而市场需求的是复合型人才,师范院校由于单一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复合性较差,知识结构单一,毕业生难以满足除教育外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2]。大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只以应付考试,与社会需要的这类人才实际水平差距较大,翻译基本功不扎实、专业能力训练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使之不能胜任与英语专业相关的工作[3]。比如笔译、同声传译、外企工作和商务英语等,因此由于自身水平的有限性,缩小了就业的范围。

  1.3 从学生思想层面看,师范类毕业生期望值高,自我定位不准确

  进入教育系统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公立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是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择业首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择业时存在“嫌贫爱富”的想法,不愿意去民办学校、培训机构等私企去工作,更不愿意去偏远落后、条件艰苦的基层单位。对于国家出台的一些向毕业生利益倾斜的就业政策,如“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援藏援疆”,出现大学生“不买账”现象,他们感觉自己读了大学应该找收入好、待遇高,最好工作地点在省会城市或一线、二线离家近的城市。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毕业生认为公立学校、事业单位工作稳定有保障,一门心思的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往往出现一个岗位报有上百人甚至上千人去竞争,结果失望而归,又错失了找工作的好时机,导致部分毕业生“无业可就”。部分毕业生就业思想不够开阔、择业时脱离实际、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干起,因此“有业不就”现象屡见不鲜。

  2. 解决师范类英语专业的就业措施

  2.1 加强师范类英语专业的培养力度,突显师范特色,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现我省大部分地区教育部门都采取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标准,通过笔试+面试两个环节的考核形式补充教师队伍的空缺。笔试环节考查应聘者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面试环节一般是说课,其考查应聘者口语表达及课堂管理、与学生互动能力。

  针对这一目标,师范类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教师职业技能。特别是强化实践环节,多组织、鼓励学生参加类似“教师职业大赛”、“英语辩论赛”等实践活动,创造条件锻炼学生教书与育人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完美的相结合;借鉴职业技术类的办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科学组织教育实习活动,利用教育实习基地强化学生的组织管理及专业知识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以后的工作或面试环节中展现师范专业优势,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师范专业特色,增强毕业生的竞争能力,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4]。

  2.2 调整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师范类英语专业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使其毕业后的就业面狭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并兼具外贸、旅游、秘书、法律、商务、计算机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各大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学生兴趣调整专业设置,灵活开设与英语相渗透的其他专业如翻译、旅游、外贸等选修课。实施“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培养高质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拓宽英语专业的就业渠道 [5]。

  2.3 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要想提高师范类英语专业的就业率,使每个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设置引导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的。然而,却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课质量较低,讲授这门课程的通常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或是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大都照本宣读,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没有系统、科学的认识,多是从网上得知,缺乏实践的检验,因而授课效果不佳。

  其次,学校对这门课程重视度不高,安排的课时量少,大多都是学生毕业时临时性开设的,缺乏全程的统筹规划,没有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四年教育全过程。

  最后这门课程开设时段没有经过科学合理规划,大都在大四上学期,大都忙着找工作,参加考试,学生无暇去听课,使这门课程趋于形式化。

  3. 小结

  面对目前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需要毕业生本人、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毕业生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尤为重要。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强化自身优势和专业知识,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准确的自我定位,全面提高就业的能力和技巧,争取早日实现人生价值,回报学校、社会。

  参考文献:

  [1]鲁绵茸,何树勋. 商洛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 商洛学院学报,2011(6):73-77.

  [2]高东洋. 从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看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 潍坊学院学报,2006(4):131-132.

  [3]李嘉玮,王婧,蒙倩. 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J]. 钦州学院学报,2015(9):70-72.

  [4]张冬艳. 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9):50-51.

  [5]朱宏华. 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新探[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6):90-91.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