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让传统的讲述法焕发生机

更新时间:2016-09-21浏览:评论: 条

  黄 燕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六中学 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关键词】:讲述法; 合理把握; 精心锤炼;有机结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而在各种教学方法中,对讲述法的评价是最有争议的。有人认为讲述法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过时之物。但在不断改进的教学实践中,本人认为讲述法仍然是历史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讲述法都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当然要使这个讲述法不再是“满堂灌”,就要在教学实践中对传统的讲述法不断改进完善,补充创新,赋予传统讲述法以新的生机。

  一、注重全面与重点的统一

  讲授前必须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学情”,以决定在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如何使讲述的内容做到“有主有次,主次分明;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有增有删,增删有度;有深有浅,深浅适宜。” 同时讲授的内容,逻辑性要强,并注意教材的前后联系与比较,在讲课中,教师作探索的示范,通过教学示范,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展示教材,讲深讲透某些疑难问题,来启发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要建立在重点突出的基础上,要充分掌握重点讲述内容的比例提升,全面性主要针对内容广泛性做相对简略性的覆盖。重点突出与全面覆盖的统一主要集中在内容的比例与搭配上。重点是核心内容,可以形成课程中的专题或者大块时间的讲述,尽可能的细致全面,而针对次要或者较为边缘的内容,可以进行一笔带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其中的脉络便可,不需要广泛的开展细化。因此除了占用时间的比例,同时也与讲述所达到的细致完善程度有密切联系。历史知识需要连贯性与全面性才能知道整个全貌内容,达到知识点的衔接,因此知识的全面性较为重要,不会产生内容的断层。但是由于时间与精力的局限,内容重要性的差异,以及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等,因此需要区分次要与重点的讲述划分。

  二、合理把握讲述环节

  首先要注意历史教学的导语设计。凡是富有艺术魅力的讲授,都具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这就像一个高明的琴师,拨弄琴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上课的导语,要求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探求新知识的情景。但导语要提炼精当,不可冗长而冲淡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异,创新导语设计。用影视材料做导语,借助广告、谜语、史论、故事、诗歌名言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强化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为完成教学任务创立良好的开端。二是要注意用好结语技巧。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画龙画凤,难在点睛”,“头难起,尾难落”,就课堂教学而言,“口”之所以难“收”,“尾”之所以难“落”,是因为它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如果课堂结尾草草收场,会影响课堂的整体效果,甚至功亏一篑。所以需要意味无穷的“终曲”,从而使课堂教学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妙境。三是要创设良好课堂情境。讲述法比较鲜明的特点是缺乏师生交流,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而合理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创设情境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四是要增强课堂有效互动性。以师生的交往互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课堂教学观的树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与概念出发,需要讲课把控整体节奏感,要张弛有度,让每个知识点的传输有较为趣味的外在包装与引导,把控课堂推进的韵律感,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有一个的兴趣点与闪光点的激发下不断的提升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随着教师的整体课堂节奏推进展开,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每个环节甚至可以进行起承转合的设置,让知识点的推进有悬念、有回味,让学生感受到内容学习的意犹未尽之感。要懂得每个环节中学生关注的要点,通过多年工作经验以及日常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知道下一个环节或者知识点抛出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可以达到课程节奏的整体把控。具体操作上,需要教师做好各环节的备课处理,把控好课程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的安排各环节内容,依据学生课堂的反馈效果做对应的灵活调整,而不能死板硬套的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述。要具有灵活性、针对性,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提升对课程的关注度。

  三、精心锤炼讲述语言

  课堂语言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业务修养,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要改进创新传统的讲述法,教师在不断钻研历史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一是要做到语言的准确性。在讲历史概念时,要做到准确无误,科学规范,不用臆想代替历史的真实。二是要做到简练性。即运用尽可能少的词语表达尽量多的内容,避免出现拖泥带水,言不及义。三是要做到情感性。历史教学的语言,描述要生动,要充分发挥出它的魅力,要富于文采,饱含情感,以言感人,以情动人。四是要做到历史性,恰当引用古人原话及古典原文,以彰显时代气息。总之,讲述一定要力求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

  四、要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实践证明,讲授的时间不宜过长,切不可整堂课都讲解,这样,即使是最好的演说家也很难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应把讲述压缩在最短的时间内,只在重点、难点及关键问题上下功夫,即所谓“精讲”,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完。不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管’,马上学生在思想就出现了问题。”为此,讲授应与观察、讨论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穿插进行,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新编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关于人物、场景、建筑、地图、漫画等内容,作为辅助性的教学内容,其特殊作用不可忽视。比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笔者刻意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观察《北京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插图,然后让他们谈谈感受,最后,用控诉性的语气和悲愤的语调讲述:“侵略者焚毁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100多里,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久久不散。大大小小的灰尘,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悲痛和愤慨,而强盗们却在歇斯底里地狂呼:‘此景奇伟!’圆明园,这座历经前清五代150年建造的‘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英法侵略者焚毁了。你看那高耸的门柱和断壁残垣,那满地的荒草和碎石瓦砾,似乎都在无言诉说。昔日的辉煌与遭劫后的惨景的鲜明比照,说明一个腐朽的王朝是多么无能,侵略强盗是多么可恨!这幅图片不正昭示国人:勿忘国耻,奋起直追!这才是一个真正有自尊的民族应有的态度。”通过这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使他们对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无比憎恨,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五、结束语

  讲述法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及历史教学的根本特性所决定的。历史是人类创造的,,历史知识的特点是有血有肉、有情有节、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在历史舞台的表演活动是不能重现的。在教学中,要还历史的本来面貌,除了借助历史图片、历史实物或复制品等直观教具,以刺激学生的第一信号系统以形成历史表象外,语言讲述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马维林.论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培育[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1):80-85.

  [2] 许双成,张立昌.翻转课堂深度融合历史教学路径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4):45-48.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