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诗歌教学中“情”的教育

更新时间:2016-05-09浏览:评论: 条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 戴丽清

  [关键词]:诗歌教学、情感教育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古典诗词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标都对此有明确的要求,特别是2016年的我省参加全国卷的考试,诗歌鉴赏的分值从6分提高到11分。平常的考试中,学生大多很不喜欢做诗歌鉴赏题,本题的得分率普遍较低,原因就在于诗歌的情感难以把握和领会,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诗词,需要的不仅仅是诗词的常识,还有学生的长期诗词的积累。在这里,谈谈古诗歌教学中“情”的教育的点滴体会。

  一.通过吟诵,读出诗歌的情感。

  古人读诗十分注重吟诵,自然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境界。其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因此,我们的诗歌教学应继承这种吟诵法。

  比如我讲解李煜的《虞美人》时,在导入上,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吴奇隆的《几多愁》歌曲音频材料,把平面的文字变得立体,哀婉的曲调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诗词的感情中,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现诗词的愁,更利于学生更快地感受到诗歌的愁。然后,在导入的基础上,我通过范读,领着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情感;其次,学生通过默读、齐读、诵读,准确把握李煜的愁;最后,通过个别朗读,读出学生自己个人的愁的体验。最终通过背诵,把李煜的愁转化成学生自己的情感感悟,让书本里的知识成为自己的情感体验。为此,在晨读和早读的时间,引导和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同时也对诗歌的感情有大概的了解。

  二、分析意象,还原诗歌的情感。

  情感是抽象的,但诗人们能把抽象的情感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在历史的传承中,每一个意象形成了自己的特定含义。因此,我们就抓住意象,分析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并还原诗歌的情感。比如我在讲解杜甫的《登高》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长江”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回忆并说出有关“长江”的诗句或名句。话音刚落,学生就你一言,我一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这些名句一出,学生就联想到似水年华,不难知道“长江”的含义,从而还原杜甫对韶华易逝的感慨之情。对于韶华易逝,学生虽然个人的经历和阅历有限,但也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体悟。通过《登高》,学生虽然有不一样的理解,但把杜甫的情感经历融入了自身的感受。

  分析意象,借助诗歌的艺术手法,再现诗歌的情感。如我在讲解李煜《虞美人》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时,先分析“春花秋月”这两个意象所代表的含义:美好的事物;后设计一个问题: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情感。针对这一问题,有的学生根据李煜的背景,认为春花秋月虽是好景,但李煜作为亡国之君,根本无心欣赏;也有学生认为李煜触景生情,产生无限感慨。……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明确:以乐景写哀情,写出亡国之君的内心痛苦之情。

  三、创设情境,把握诗歌的情感。

  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是指在老师的指引下对学生进行设问置疑,从而刺激学生的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时,创设以下问题:1、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思想情感或情绪的词。2、“怨恨”些什么?为什么“怨恨”?3、作者是如何来抒发这种情感?分析其艺术手法。通过问题情境,学生很容易就找到表达情感的词“怨恨”,通过对颔联和颈联的分析:“一去”不复返,“独留”在异域,这一去一留、一生一死的对比,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昭君远嫁异域的悲凉;仅凭画图来认识美人,杀尽画工,也无济于事,夜月里,或许还能听到环佩作响,诗人通过想象和反问,表达了伤感之情。由此学生得出昭君怨恨远嫁他国,怨恨埋没汉宫。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就很容易把握一首诗的内容、情感脉络和创作方法。

  四、纵横比较,领会诗歌的情感。

  诗歌教学中的比较,是以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深刻领会诗歌的情感为目标。大致有两种方式: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一)横向比较就是把不同的诗人他们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

  比如我在讲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引导学生把苏轼与周瑜这两人在仕途上的经历方面进行对比,学生不难从中发现两人的不同之处:周瑜,年少便立下战功,而苏轼早生华发却壮志难酬。从而表明作者对周瑜的情感与态度,同时作者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二)纵向比较就是把一个诗人的不同作品或不同诗人的同一题材的作品加以比较,发现新的东西。 比如我在教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时,就把它和白居易的《忆江南》相对比,二者都描写了江南的美好景色,韦庄的词在此之外,发出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感慨,这是因为通过比较,学生才很容易品出和领会到韦庄对故乡欲归而不得的悲痛之情。

  总之,诗歌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必修课。要想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鉴赏诗歌,不妨从最最实用的的方法入手,让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6月出版

  2、《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版

  3、《学生实用学习法》 魏书生 沈阳出版社 2001年4月第五次印刷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