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05
-
2018-05-05
-
2018-04-21
-
2018-04-21
-
2018-04-21
更新时间:2016-05-03浏览:次评论: 条
2018-05-05
2018-05-05
2018-04-21
2018-04-21
2018-04-21
——人教版三上教材《陶罐和铁罐》文本解读
文本创作背景:
1969年春天,正是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时期。按照当时中央“深挖洞”的部署.我们在一个相当大的土丘下挖掘防空洞, 挖到一些厨房器具。仔细检查这些器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铁制的器具都已经锈蚀。而那些陶器,只要没有打破就都完好如初。我当时想,这些器皿铁制的肯定比陶制的昂贵,铁器也远比陶器经得起敲打。但这些东西被埋葬若干年后,铁制的锈蚀了,而陶制的却能保持原貌。我把这一想法,写成了寓言《陶罐和铁罐》,把两只罐子拟人化,用意在于使年幼的读者认识到强弱的相对性并且赞扬谦虚谨慎的品质,批判骄傲自满、以强凌弱的错误。
一、立于文体,整体把握
三年级上册的《陶罐和铁罐》一文属于寓言类文体。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要宣传的道理,寄托在虚构的故事里,使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寓言的特殊性,可以赋予任何事物以人类的思想,语言生动,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让教育远离空洞的批评和指责,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
此寓言故事以两只罐子为线索,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在通俗的语言环境里,在差异的对话争辩中,蕴含的道理跃然纸上。读着读着,仿佛眼前真出现了陶罐与铁罐。铁罐主动挑衅,傲慢无礼,争得面红耳赤,而陶罐始终谦虚、友善但不软弱。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结局形成强烈反差。
一般人都认为寓言的价值在于它的寓意,而往往只把寓言的形象简单地当作寓意的比喻来告诉学生,如果只是这样来对待寓言的形象,学生就只能获得几条抽象的教训。最关键的是应该紧紧扣住陶罐和铁罐的语言对话,领会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聚焦对话,凸显形象
陶罐和铁罐的几次对话是直至中心的内涵。因此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语言。这是发展性训练项目,也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铁罐是如何奚落陶罐?陶罐如何应对奚落?这便是贯穿对话内容自始至终,直接指向中心的问题,可以轻而易举引导学生联系下文到对话中去体会。
板块一 铁罐奚落陶罐
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3.“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跟我相提并论!”
4.“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由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铁罐的内心活动愈加丰富,表达的语言一次比一次尖刻。起初铁罐将对方称之为“陶罐子”,这“子”的味道刻画了一个度瞧不起对方的铁罐形象。从以上神态和语言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铁罐的目中无人、横行霸道,铁罐说的每一处语言都是以“!”结尾。作者黄瑞云在表情达意上赋予了标点符号居高的地位,正是铁罐的内心情感的真实呈现。
寓言不像诗歌那样富于音乐性,不像童话那样情节复杂,它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根据对话展开情节的特殊性,在理解两个罐子内心活动基础上,应该是激发学生表情朗读绝佳时机,而分角色朗读,是寓言类文体感悟形象的最好方法,引导学生从语句中体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抓住情感线,朗读会水到渠成。
板块二 陶罐的谦逊
1.“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2.“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的任务就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们本职工作方面,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3.“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4.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对待言语的挑衅和轻蔑的神情,陶罐始终表现谦虚和友好,这其实是一种无声的抗辩,陶罐的形象显而易见。纵观陶罐的言行,一个谦和宽容的形象,自然语言也是平和讲理,语气自然平稳。“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懦弱。”面对铁罐的目中无人,陶罐据理力争,强调了并不懦弱,呈现陶罐内心的坚强,我觉得分角色朗读更能让艺术形象深入人心。
板块三 结局的反差
第十自然段是过渡段,时光飞逝,世事变迁,往事已成历史,文本的后一部分通过鲜明的对比反差来告诉人们谁更强大,更经得起岁月、风雨的考验。这段文字除了直接赞美陶罐光洁、朴素、美观外,还通过陶罐与人的对话来表达陶罐的好品性。
三、关注表达,探究特色
这篇寓言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鲜明生动的对话,以及最后陶罐与人们间的对话,将两个艺术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黄瑞云在表达主旨上,文本体现了一大特色——对比描写。
1.态度上的对比:骄傲与谦虚;
2.称呼上的对比:“陶罐子、懦弱的东西”与“铁罐兄弟、我的兄弟铁罐”;
3.语气上的对比:“!”与“。”;
4.结果上的对比:最后“陶罐的光洁、朴素、美观”与“铁罐的无影无踪”对比。
故事通过展示不同的结局来让读者自己品悟。两种结局两个对比点“它就像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其实这正是各自的长处与短处。
语文本身姓“语”。阅读教学更应该成为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主阵地,而教师更应该创设时机让语言在学生头脑丰厚起来。针对文体本身的特点,寓言总是应该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形象来进行想象。通过一个简单而完整的故事来表现主题,运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蕴藏深刻道理。综合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合二为一的理念。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在经历了“整体——部分”之后,我们需要回归整体。依据课后题“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在入情入境中再次感悟陶罐和铁罐的生动形象以及深刻道理。紧扣 “傲慢、轻蔑、恼怒、谦虚、懦弱”等这些形象的词语,并想象它所描绘的形象,说明它的作用,文本的末尾泡泡语提示“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学生的答案可以不一,有理即可。我想经历了这个“整体——部分——整体”的来回,此时此刻学生一定能说出自己的感受。陶罐朴素、谦虚,宽容,最终赢得喜爱和尊重;铁罐自傲、蛮横无礼,最终销声匿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反复品读着寓言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我忽然心生感慨:大千世界,生活处事,谁能赢到最后?生活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着。我们该正确认识自己,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做到扬长避短,调整心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不要抱怨、堕落;在人生顶峰的时候也不要自满、得意忘形。在教育教学中,反思自己,你懂得赏识自己的学生吗?你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吗?是否在用习惯的思维给他们定格呢?思索着,前进着……
蔡章兵,男,1972年生,重庆潼南县人,中学英语教育专家,资深英语图书策划人。先后毕业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和四川师
发布时间:2020-02-17 浏览:7825次 评论:条
2020年1月19日,奇速英语2020迎新年会暨团圆宴于奇速英语成都总部隆重举行,随着迎新年会在全体奇速家人的欢笑声中圆满结束,我
发布时间:2020-01-20 浏览:238次 评论:条
靠谱的英语培训机构加盟品牌怎么选?如今,我国的早教行业发展迅速,很多家长在这个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投入也越来越多
发布时间:2019-05-10 浏览:5926次 评论:条
是不是学习英语总是不得其法? 是不是学习英语总是力不从心? 是不是学习英语总是很困难? 是不是觉得学习英语一点都不美好? 据
发布时间:2018-09-26 浏览:270次 评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