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从高考题型解读文言实词虚词教学

更新时间:2016-01-23浏览:评论: 条

  甘肃省文县第二中学 文显荣

  关键词:考试大纲 虚词 古汉语

  就文化的载体文字而言,文字距今有几千年历史,这一独特的文字诞生在我们古国度,作为传承文明的符号,他承载着历史的责任,它是瑰宝,是我们现代人应该记住的并发扬光大的文化。古文化走进高考考场,各省市的高考题都少不了这一知识点,不管教改怎么演变,文言知识在试题中总有一定的分值,特别是近几年高考分值占20分左右,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文言文教学做一个重点难点。就从题型上看,大多省市高考试题以实词、虚词的读音、解义与用法;对文意的理解、断句;翻译三大题型为主。

  针对近几年的高考题型,我们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第一、对人教版语文文言考纲解读,《考纲》指出:能力测试为理解B级,教学大纲规定中学阶段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常见解义,或假字、或古今异义、或活用、或一词多义、或偏义复词等。

  1.题型为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如:2014.新课标Ⅰ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

  大纲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

  ……

  纵观各省市的高考文言试题,我们发现,掌握了120个文言实词还远远不够,以上考题中,“践祚”“绳”“忤”等词,并没有在120个实词范畴内。实词的义项比较多,常有古今词义的差异现象;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通假现象等,这往往就给我们的学习带来较大的障碍,记忆起来比较困难。除了死记硬背以外,更要注重在语境中学习,联系语境去记,推导解义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要特别注意,与现代文差别较大词义。

  首先,一词多义、词的活用等是以本义为基础的。要掌握一个词的本义,其它意义都是在本义上衍生出来的,或引申义,或比喻义,或假借义,这些义项则与本义都会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了解汉字构造,我们将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找到字的间架结构与笔划,发掘它们的构成要件,理解起来就比较方便,而且容易记忆。比如:“绳”,繁体为“繩”,“绳”,索也。——《说文》,构造为“纟”“黽” (形声。从糸( mì),与索有关,绳索就有捆绑之意,引申为束缚,从黽(měng),黽亦声。“糸”指“纤维”。本义为可以无限制低成本接续延长的纤维索带,约束;制裁 ,绳之以法,断之以刑。——桓宽《盐铁论·大论》。

  再次,假借也有规律可循,假借的几种现象要记清楚,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 ,所以,音同音近就是规律。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一是本无其字的假借,有些词原本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但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一些现象,现有的字还不能较好的表达某个意思,人们就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充当这个字的角色。二是本有其字的通假,有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交通的限制,公文不能下发,造成某些不能被使用者了解掌握,书写者没使用到本字,就临时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例如:背叛的“叛”写成“畔”,司马迁《史记·律书》:“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实词的各种义项就构建实词的义项庞大的体系,为了记忆方便,我们还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联系语境去记忆,容易理解掌握。

  第二、常见的虚词有20个,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古汉语的虚词和现代汉语虚词是有区别的,现代汉语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是书面语中使用频繁。高考中做虚词题目,需要语感,但更需要理性的分析。古汉语虚词往往是独立存在,虽然一些虚词在句中与它旁边的实词结构紧密,但更多的是构成一个虚词性短语,然后在句子中共同参与句意的表达如:介宾短语,承接短语。如:上海卷

  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 ②以河流湍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 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

  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 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

  湖南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考察的就是虚词的用法,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1.文言虚词可以作一般虚词的词性和作用,一部分是和现代汉语虚词作用一样,如:“而”可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联关系。

  2.一部分虚词的用法和现代汉语虚词左右相同,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虚词是现代汉语虚词不具备的词性和用法。比如:“之”作代词时,它是一个不定代词,时代词的总称。二现代汉语代词是一定的,没不确定性;还可作动词,现代汉语动词是实词,可在古汉语当中,“之”是虚词,解义为作动词。

  3.还要注意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是由古汉语虚化而来,动词语法化为介词,或者虚化 为副词,如:拿、在、依靠等等,学习过程中要分辨清楚,掌握规律,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互动百科 互联网

  [2].新课标版《语文考试大纲》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