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微课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更新时间:2015-12-29浏览:评论: 条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中心校 余双强

  【关键词】微课 制作 应用

  微课,是什么?它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有何独到之处?制作微课如何选取内容?微课制作好了,什么时候用?微课的应用给信息课堂带来了什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的思考。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微课的制作

  在微课的制作上,目前存在着两大误区。首先是,重技术轻内容。微课常以视频形式存在,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较之常见的PPT更加复杂和多元。因此,教师在认知定位上,会将微课定位为所谓的“高大上”。这样的定位导致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重技术轻知识。在微课开发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微课内容的设计,而将重心放在片头和片尾的特效动画就和音乐选择上。另外,为了凸显其微课的复杂性和其“高大上”的定位,很多教师选择在视频的讲解或演示部分添加背景音乐。浓重的背景音乐常常会掩盖教师讲解的声音,这样的微课看似华丽,但实用性很差。其实,好的微课,不在于形式的华丽,而在于是否能让学习者快速学会传授内容。

  其次,微课“高大上”,不管有无必要,教学内容能做微课尽量做微课,这显然是太草率了。如果不加选择并且毫无创意地将授课内容全部录制成视频,由于制作成的微课时间较长,文件会比较大,首先会影响传输,其次学生一般是没有兴趣观看长时间且毫无故事情节的视频,这样反而会浪费他们的课堂时间。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聚焦重点:微课的特点在于“精”,制作成微课的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也就是说要有取舍地选择重难点进行录制;

  2.简明扼要:微课的特点还在于“小”,一个微课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时间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

  3.技术适度:恰当运用信息技术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技术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流畅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录制微课时要注意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环境要安静,恰当使用背景音乐,注意音量,要给学生提示性信息,如用颜色线标识或用符号图形标注,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等。

  三、微课的应用

  一节课中什么时候使用微课?微课因其时间短,它需要嵌入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适时地使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结构,比如实践性知识新授课的一般结构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新授知识(交流讨论,制定规划,探究实践,交流评价,优化改进)→总结提炼→巩固拓展(巩固练习,拓展提升,反馈评价)。在这样的课型中,在新授知识环节中的探究实践节点,教师适时地提供微课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教师会自觉地摈弃满堂灌输,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关注学生的学习,也有时间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在巩固拓展环节中的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节点,部分学生难免会忘记前面所讲解的操作,如果都求助于教师会造成教师重复劳动,且也是不现实的,而先前的微课可以供其重复观看,避免了后期因为遗忘而影响教学效果的达成。另外,一些拓展提升的知识点也是非常适合以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是有的学生“吃不下”,有的学生“吃不饱”,教师如何合理地开展分层教学,微课可以为其分忧。

  再比如实践性知识复习课型的一般结构为:导入新课→组织引导→答疑巩固→启发延伸→反馈总结。其中组织引导环节,教师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实践,独立解决问题,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调用以往学过的相关技能,而教师分身乏术,学生更是等得着急,此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会因为无法顺利完成任务而丧失信心,可老师以往用于新授课的微课此时可以解放教师重复劳动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不必每个点都请教老师,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停下来反复学习,琢磨参详,直到可以独立地完成一个作业作品。

  四、微课的作用

  1.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从三年级起一般每周一节,由于平行班很多,面对重复性教学,教师积极性会受到很大影响。有了微课,不仅可以让教师“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讲解示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重复劳动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和思考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而这些动态的东西恰恰可以成为老师保持课堂活力的源泉。

  新课标给教师的定位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融入了微课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微课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一过程让教师自觉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帮助者。这一新角色相比传统角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为他们不再是只管教,而是需要把主要的精力去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关注有潜能的学生,从而动态地调整教学策略,协助学生学习。教师正是在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中实践到研究再到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般先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然后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来掌握技能。但是一节课的时间很有限,教师在讲解示范的时候,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的识记是很肤浅的,到了真正动手的时候,有时会因为其中一个步骤想不起来而导致无法顺利进行,加上如果这样的学生不主动寻求帮助或者老师根本没时间去帮助的话,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学到技能,这样该学生对于本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而且操作类的课程具有连贯性,少了这节课的操作,往后难度加大,就更不会操作了,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微课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在本节课观看,也可以在后期的学习中查找回顾学习,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最不喜欢老师长时间控制他们的电脑,都喜欢把主动权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课堂上微课的融入,让学生的学习实现了自主选择。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对于已掌握的、可不再观看的微课,直接跳过,在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后,进入下一环节学习。而有的学生,对感到困难的内容,则可反复播看,还可以问老师、同学,从而得到及时的帮助。这样的课堂真正意义上是还给了学生。

  3.提升师生自学能力,共同建设资源库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除了制作教材上涉及软件的微课,还可提供一些其他软件或者生活中实际经验的微课供学生兴趣拓展使用。比如家里无线路由器的设置问题、个人电脑的备份和还原、包括如何录制微课等,这些首先要求教师自己要有学习的意识。随着屏幕录制技术的简单化、普及化,学生也能成为微课资源的建设者,他们利用微课轻松掌握各个知识点之后,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会产生积极制作并分享不同操作演示步骤的微课的想法,最终和教师一起促成微课学习资源库的丰富和优化。

  微课源于信息技术和传媒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是其天然的沃土。我们信息教师要深入研究,掌握它的特点,灵活运用,发挥它的优势,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课堂改革。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还原中小学微课本质》,《中国教育报》,2014(5)

  2. 赵谋计,《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微课教学》,《当代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5)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