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与道德素质的培养

更新时间:2015-11-10浏览:评论: 条

  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与道德素质的培养

  贵州省松桃县永安中学 黄亚军 (13885651749)

  【摘 要】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从自制性的培养、顽强毅力的培养、果敢性的培养、主动自觉性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渗透七个方面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教学 意志品质 道德品质 培养

  人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人的意志品质有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人为培养与锻炼而形成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光是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传授,还要利用体育自身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育。只有具备了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优良的品质,才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而引起的,包括一个人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如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体育的 “多样化”,采用多种手段,全面发展,使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有个正确的认识:即通过上体育课不仅能增强体质、学到多方面的知识及多种多样的运动技巧,还能培养一个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毅力,以及果断性、勇敢性、自制性、自觉性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各项运动的特点去发展学生的意志和性格,真正达到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优良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自制性的培养:它是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有意识地约束自己言行的能力。如在足球或篮球比赛中,教师可故意错判、漏判等,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达到自制的能力。

  2、顽强毅力的培养: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保证,是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的一种精神。教学中学生在已经疲劳或情绪低落时,教师再布置一定的内容使其完成,或在气候、场地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等,以此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3、果敢性的培养:是在行动时当机立断,毫不迟疑,虽然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也毫不犹豫地去执行的一种行为。教学中可采用增加器械高度,如撑竿跳高、 跨栏、鞍马、跳水等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果敢性。

  4、主动自觉性的培养:主动性是指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有意识地接受它,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困难任务的一种表现。而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完成自己所从事的行为,并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所产生的意义。高度的自觉主动性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的最高表现形式,具备了这一品质,就能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些课后作业,使其对课堂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复习,对动作难度自己进行揣摩,以此达到自觉主动锻炼的目的。

  5、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以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如果一个人不具备集体主义精神,而只顾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就不会顾全大局,从而影响集体荣誉。同时,由于狭隘的个人主义,缺少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在个人的学习、 工作及事业上也很难取得进步。尤其在现代社会中,小至个人成就,大至民族强盛,都与集体主义精神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不应忽视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6、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分为强 弱两队进行对抗赛,或在各种教学正规比赛中,诱导学生排除场内外不利因素的干扰,以此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并且在接受成功与失败考验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7、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渗透。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教材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各种体育教材和体育教学活动都有其一定的特点。教师应了解并结合自己所用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把道德品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体育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体育与健康知识教材,可根据教材特点认真挖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教材。教师要抓住各种适宜时机,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如:我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我国体育的发展史,民族传统体育和我国的体育现在在国际上的地位等等。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意志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切随意运动的完成都必须有一定的意志参与。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还要培养学生潜在的能力和品质,只有优良的品质与强健的体魄相结合,才能在现代科技社会中不断进取,从而成为祖国优秀的建设者,由此也就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 《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王则珊(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 《中国学校体育》——2005 年第 4 期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