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基于产学研一体的高职教学管理研究

更新时间:2018-03-22浏览:评论: 条

  李岩

  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117000,辽宁省本溪市

  关键词:产学研;高职;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调整,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完成了从规模式扩张到内涵式发展的跨越,不断追求教学管理改革,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得到企业、学生和学校一致的认可,本文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产学研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教学管理改革措施。

  一、高职教学管理及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指院校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组织,对学校内外部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的过程,通过合理、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教学资源的配置最优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的本质合作和形式结合,是高职院校一种新教学模式。其具体运作方式一般是院校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并打造一种企业与学校、生产与科研、教学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让企业选择针对性比较强的专业,培养适用较强的人才。这种把人才培养服务、学术研究开发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形式,因为其中三个元素本身的不断进步,合作的内容和方式也就不断创新,保持着一种与时俱进的恒久的生命力。因此,它既是高职院校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学模式,能够把工厂企业、高职院校、科研单位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的生产实训、订单管理、研发指导等行为,给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职业教学资源。在学生完成学业以后,能够获得社会及企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所以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管理的业务流程重组,促成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品质提升,对提高服务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高职产学研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僵化,灵活度不足

  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工作是教学管理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学校的日常管理、实践教学、教学基础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质量监控等都是围绕着课程体系开展的。而且学生的教学培养效果也与课程体系设计有着较高的相关度,所以高校的课程体系设计需要非常慎重和严肃。但是随着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开展,需要高职院校依据企业和市场需求对我们的课程体系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优化。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高职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没有真正突破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在专业课的设置上,不能随着我们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学生的实践要求来进行灵活和变通。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上,不单单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对于一些技术型和实践型的人才也要引进。在学分上面,没有充分将产学研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简单易行的学分互换制度。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工作衔接不紧密专业知识的教学仍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对接。

  (二)企业在教学中实际参与深度不够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企业和学校的双向结合,是一种联合培养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很多高职院校的企业合作办学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让企业走进高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产学研教学模式单单依靠学校是无法获得更大的成就的。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依靠企业和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课程的调整。在日常教学上,没有引入企业的一线技术能手对学生进行职业化的教育。在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上,没有通过岗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实践的检验。以上问题的存在,关键问题在于普通的校企合作模式,一般都是学校主动与企业进行联合,而且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实惠,所以企业的合作积极性自然不够高。这也是企业与学校的联合只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合作,没有深入参与到校企联合办学、联合科研的工作中来。校企双方不能通过合作实现“利益共赢”,仅仅靠合作协议的约束性很难对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帮助,这样既影响到实践教学计划的安排和实施,也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一直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学中做,做中学是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策略。对于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实践的重要性更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仅仅是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教学辅助,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里面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虽然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对学生的定岗实习并没有太高的热情。主要是学生相关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与企业的需求差距太大,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不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其次是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老师的指导,企业还要为临时实习的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所以企业对这种实习方式并不感兴趣。鉴于以上原因,很多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要么就是做与专业不对口的实践工作,岗位与专业相脱节,学校也没有安排校内老师进行过程指导,因此顶岗实习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学生的实践考核方面,设置的考核目标过于模糊,考核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考核标准缺乏或制定的不够严密等,使得学生的实践考核不能达成预期的目的,严重影响了职业教学的质量评价。在课程的校外实践教学中,也没有企业的人才评价机制,职业培养效果评价不完善。

  三、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管理改革

  (一)构建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

  要构建全新的产学研教学管理体系,需要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优化。主要围绕着完善校企合作内容、完善学生的实践教学、完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这三个方面来构建全新的教学管理体系。在完善校企合作方面,除了积极与企业联系,制定纲领性文件以外,还需要更多的增加对企业有利的课程内容,例如一些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等,让学生毕业以后就能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到我们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来。另外还要强化院校内部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专业课程方面构建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各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制度文件的支持。尤其是在统筹校内资源方面,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要以“以教学为中心,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指导思想,以促进产学研结合顺利实施为原则,制定规章制度时不同部门间应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加强沟通与交流,保证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一致性、衔接性和连贯性,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

  (二)构建基于产学研结合的课程管理体系

  要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重新构建高职院校的课程管理体系。学校应该组织校内的专任教师和企业的技术能手、工程师一起,根据相关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考国家对应职业的资格标准,从专业今后的岗位职责、主要的岗位工作内容及完成岗位任务需要具备的任职资格体系入手。以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人才为目标,构建一整套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把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考核标准和各工种职业鉴定内容融合到现有的教材中,打造围绕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系统设计、课程标准等一整套课程管理体系。在课程中要求能够将企业职业标准、岗位工作任务、真实工作情境、岗位考核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标准中,并制定相应的学生技能能力考核标准和方案;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依托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性;建立教学仿真平台,开发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或网络共享平台。各类专业课程可依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目标进行模块组合。在现有专业课程优化的过程中,要强调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三)构建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管理和监督机构

  要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管理,需要学校内部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例如学校的各二级学院或系部、教务处、学生处,还需要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用人部门领导等进行多方位的沟通。这种沟通协调需要一个能够校内联动、校企协同的监督管理机构。首先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机构,负责校企双方人才培养、产学结合的相关工作开展。其次需要建立一个产学研结合的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还需要构建一个产学研结合的专门机构,负责将生产、教学最后转化为科研的实际素材和资源。各部门协同、联动作用,全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实施。

  除了教学管理机构,还需要一个教学监督机构,负责对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重点把握教学质量。尤其是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关键的一环,是学生把理论转化为自身能力的必经之路。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了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所以要引入企业的人才评价机制,组建专门的效果评价机构,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

  结语:总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目前较为有效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管理上面的创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依然要我们不断地客服困难,不断地突破和创新,丰富我们的教学模式,最终为提高高等职业教学效果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长文,徐进.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5..

  [2]曹俊明.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J].职业教育旬刊,2015(2):55-58.

  [3]黄玲青.基于"学产服用"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教学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5):35-38.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