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CDIO理念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更新时间:2018-02-03浏览:评论: 条

  龙萍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广西钦州 535000)

  关键词:CDIO;教育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前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高级技能型人才,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在提高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广,基础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讲授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引入CDIO教育模式,较好的解决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及学生学习兴趣问题,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1.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

  我们知道,目前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参加单独招生考试的学生,这类学生主要是通过参加由高职院校自己命题及组织考试而进入学校的,这类学生比较杂,有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有职业高中的毕业生,有普通中专毕业生以及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第二类是对口招生的学生,这类学生主要是由中职直接对口到高职院校;第三类就是参加高考进来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由于学生来源种类复杂,出现一部分中职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及中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很多都学过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是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普通高中的毕业生,虽然在中学阶段学过信息技术课,但是接收信息化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的差异,导致学生在升入大学时所拥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水平不一样。这些差异给平时的教学带来很大的苦难,在教学中老师要如何衡量和把握,不仅要让基础好的学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要兼顾到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不能让他们因为学习困难而失去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滞后

  教学是以教材内容的学习为主,我们知道,现在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而一本教材从编写到印刷使用有一定的时间过程,内容相对滞后。更为重要的是一本教材在教学中一般使用几年,甚至多年,这直接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实用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材内容滞后,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运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即以“教”为中心进行,而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内容一般都是以案例的形式来讲解的,老师在上面讲解的同时进行演示操作,而学生在机房里坐在电脑前听和看,等老师把一个案例讲完并演示结束后学生再进行动手练习操作。但是老师一边讲解一遍演示操作基本上是用一节课的时间,结束后到学生练习的时候,学生基本上都不记得如何操作了,只能看教材上面的步骤进行练习。学生照着书本练习,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无法感受学习的乐趣,也无法获得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有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往往由期末时老师出一份操作题,由学生上机操作完成考试,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另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课后也布置作业给学生,但是收集作业后并没有点评作业,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作业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对,这种没有评价的作业,会导致做得好的学生得不到成就感,而做得不好的学生得不到激励,做到后面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

  二、CDIO教育模式基本内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查尔摩斯工业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于2004年共同创立的工程教育崭新模式,代表着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一种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其主要理论依据来源于杜威的“做中学”思想,它以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特别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关联,使学生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学习中养成现代工程技术的职业素养。 它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和理念,使学生能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三、CDIO 教育模式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意义

  这几年来,CDIO 工程教育模式颇受关注,有很多研究也表明了该教育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而且关注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该模式能有效解决工程教育中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提高之间的失衡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相适应。CDIO 工程教育模式得到了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认可,其理念和实施策略是可行的。目前,很多工科类的高校也在进行 CDIO的改革和推广,按照该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用人企业的高度认可。而且已经有研究者将 CDIO 教学模式运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但数量比较少,而且基本上是停留在理论探讨层次,没有较系统全面地进行实践教学探索。所以,笔者试图将其引入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因此,笔者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笔者在担任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将CDIO教育理念引入课堂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学习和应用CDIO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CDIO教育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分组学习

  前面介绍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差异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全部学生都参与进来,我们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在分组前我们先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练习,通过摸底练习的结果来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按照优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组,每组5-6人,并让各组推选一名同学担任组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基础好的同学带动基础差的同学一起跟上小组的学习进度,这样可以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结协助的能力。

  2.任务设计

  老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根据所授课专业的特点,找一些与该专业相关的项目,比如建筑类专业的,就找一些建筑企业的材料作为任务。之后老师把这个任务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简单并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因为总任务来源于实际应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在细化成教学的中、小任务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分布,避免任务所涵盖的知识点过密使得学生应接不暇;但知识点也不能过少,过少会导致课时容量降低。

  教师设计好任务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任务进行讨论、分析、理解,然后教师对学生在分析任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同时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任务的理解情况,对任务进行最后的调整及确定,以便让学生在一定难度下能够完成任务。

  3.分工合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可以找多几个项目,然后让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项目,或者每个小组都做同一个项目。每个小组拿到任务之后,再将任务划分到每一位同学。在任务实现的过程中每位同学必须和小组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互相讨论衔接方法和其他事项,保证各自的任务以及小组的任务能顺利完成。这种相互关联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全局性的思维方法,同时也体现了CDIO执行标准中一体化课程设置的理念,有助于促成学生协同合作的习惯,形成共同学习和相互督促的良好学习风气。

  4.考核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办公软件里的Word、Excel、Powerpoint这个三个组件为重难点,所以学生每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比如完成Word模块的任务),就要求每个小组进行汇报,一般由一名同学代表小组进行汇报,由教师及其他组的代表给汇报的小组打分,同时,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也相互评分,教师根据各小组汇报的情况及各小组之间相互评分的情况给每个同学评分。

  汇报结束后,教师挑选典型作品进行点评,这样可以和学生一起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反思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的过程中让学生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得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最为关键的是发挥任务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得学习差的学生更有信心,而学习好的学生更具有成就感。

  五、结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方式很多,将CDIO教育模式引入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将传统的课堂发展为教师和学生互学互动的一个自由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有效传达和交流,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更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雷体南,叶良明.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1 版郝晓康

  [2]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年第1 版.

  [3] 娄建玮 . CDIO 教育理念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1 年3 月第1期 48-50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