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知技融合,素能共进”培养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17-06-05浏览:评论: 条

  薛长青 施荣 李雯霞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酒泉 735000)

  关键词:知识技能;素质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平台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态势更加明显,跨职业、跨行业、跨产业的三大职业变动成为可能。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专业在充分吸收职业教育行为认知理论、行动情境理论和整体范式理论基础上,依托校企协同平台,“知技融合,素能共进”培养水利工程专业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通过“实践-反思-内化-实践”的探索过程,使水利工程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大幅提升,就业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

  一、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措施

  1.针对行业发展,确定了“知识技能满足岗位变迁需求,素质能力适应专业发展内涵”的人才培养理念。

  随着水利行业的技术革新和企业转型升级对岗位人才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高职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践行“工匠精神”,坚持能力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通过调研、论证,分析、诊断原有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及工作过程对接的不适性,确定了“知识技能满足岗位变迁需求,素质能力适应专业发展内涵”人才培养理念。以此为指导,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等途径,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面向岗位需求,促进全面发展,构建“通基础+微专业+个性化”课程体系。

  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面向水利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围绕素质提升定框架,贯穿能力培养设课程,突出个性发展扩内容,统筹编排通识基础课程群,系统设计岗位核心课程群,个性化选择素质拓展课程群,构建了“通基础+微专业+个性化”的课程体系。“通基础”课程群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的基础知识,培养职业岗位素质,为后续学习、工作奠定基础。针对水利工程典型工作岗位,设置水利工程施工、造价、管理等不同培养方向的“微专业”课程群。学生根据职业规划,自主选择相应“微专业”课程进行学习,满足不同个体发展需求。“个性化”发展课程群为学生提供了跨专业跨领域的职业岗位拓展课程、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学生依据个性发展和就业领域,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习,着力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人才培养对行业发展的适应性。

  3.遵循认知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工程认识、单项模拟、项目跟进、岗位强化”四阶教学模式。

  紧紧围绕知识、技能、素质、能力四个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指导下,借助校企共建的微课库、案例库、课件库、试题库、工程现场视频库等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水利工程认知学习,了解工程基本概况,掌握基础知识,保证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依托校企联建的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分组单项模拟训练,保证实践有过程,技能有提升,成果有创新;利用校内的虚拟情境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以项目“实训包”的形式对“微专业”、“个性化”课程进行“跟进性”训练,使知识和技能不断内化与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技能;通过到企业进行顶岗(跟岗)实习,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下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进行研发、设计、施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4.立足岗位技能,突出情境教学,搭建四大实践教学平台。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功能,整合校内实训资源,优化校外实训基地,搭建了校内“虚拟情境式”、“素质拓展”、“创新创业”以及校外“岗位实体式”等4个实践教学平台。

  “虚拟情境式平台”:与甘肃大禹节水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万霆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以提供资金、设备、技术等形式,建成现代节水灌溉设备展示厅、节水灌溉自动控制仿真实训系统、水利枢纽仿真演示台和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室。平台以完成项目情境式教学为切入点,体现了校内实训“真实的虚拟”,集实践训练、技术研发、社会培训、信息整合为一体,展示开放性,突出多元性,为知识技能学习有机融合,素质能力提升协调共进奠定了基础。

  素质拓展平台:将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社团活动中心、道德讲堂等整合为学生素质养成的实践基地,通过技能大赛、社团活动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将学生能力与素质提升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专创融合的实践平台,以“产、教、学、创、研”为出发点,借助开放式实训实验平台,以创新创业园、“模拟训练区”、名师工作室、节水项目部、学生创新室等为依托,在创业项目中完成专业实训,在专业实训中体验创业创新,工学创交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岗位实体式平台”:与甘肃大禹节水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新疆建设兵团等二十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学生跟岗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就业相结合,教师培训与项目研发相结合的“产、教、研、训”为一体的校外实习研发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水利工程环境中锻炼提高岗位职业能力。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成效

  1.通过设计“三化”课程体系、构建“四阶”教学模式、创建实践教学平台,使高职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知识与技能有效融合,素质与能力共同提升,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满足岗位变迁需求,适应专业发展内涵。

  2.围绕“三化”课程体系和“四阶”教学模式,制定基于行动导向的综合素质及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和实训标准,发挥校内“虚拟情境式”实践平台和校外“教学企业”优势,使教师“教”与学生“学”冲破时空限制,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适时性学习,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依据信息技术与教学在经验应用层面、策略创新层面、人性反思层面的整合规律,利用虚实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平台,使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素质的提升与现代信息技术全渗透,共促进,建立“学生为中心”的现代互动学习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职业探究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能力。

  三、专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

  1. 通过专业建设与改革实践,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得到了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岗位职业资格证考取率达100%;近几年,学生参加国家、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60余项;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明显,连续四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40%以上学生毕业前签约并入职大禹节水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新疆建设兵团等大型单位,月收入普遍在3500元以上,绝大多数已成长为企业骨干,部分毕业生担任了项目经理,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 水利工程专业建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获评甘肃省特色专业;建成《节水灌溉技术》国家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主持完成《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国家教学资源库1项;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奖3项。

  3. 水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评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培养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青年成才奖”1人,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人,酒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4. 与甘肃大禹节水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兵团水利集团、甘肃飞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校企深度合作,成立“大禹学院”,设立 “大禹班”、“兵团班、”“飞翔成才班”,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四、结语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面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应该不断探索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及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恩斌 项目化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融合的关键性因素探析[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8

  [2]柴芬友 知识、技能、素质三维融合的高职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06

  [3]李小娟 高职学生素质能力评价研究[J] 教育研究 2013.05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