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文化耦合路径探析

更新时间:2017-06-05浏览:评论: 条

  赵继学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关键词:工匠精神;校园文化;耦合

  “工匠精神”自2016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后,很快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词汇,体现了现阶段国家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时代呼唤。高职院校经过前面一轮示范(骨干)校建设后,当前正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阶段迈进。在后示范(骨干)时期,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则为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一、工匠精神概说

  我国有着漫长的手工艺生产发展史,《考工记·总序》:“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这里的“工”就是指工匠。工匠精神,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精粹,就是指工匠们对设计匠心独运、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臻于至善、对制作不竭余力的专业精神。古代典籍《诗经》、《大学》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所言的:“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磨之:渝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些描述无一不体现着古代工匠在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反复推敲、细心雕琢、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当代,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更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典范。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里面介绍的管延安、周东红等8位大师,他们都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匠心筑梦,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大国工匠的行列。他们的事迹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高超、精湛的技艺技能,更向我们传达了一种脚踏实地、孜孜以求、创新创造的精神追求。将工匠精神融合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则是着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敬业态度,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追求卓越的探索创新精神。

  二、高职校园文化耦合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提升校园文化底蕴的需要。

  从七八十年代的职业大学算起,我国的高职教育仅仅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时间。和许多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明显历史积淀不够,文化底蕴也不够深厚。部分高职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重心放在物质文化层面,忽略了精神、理念层面的内容,片面强化制度管理,注重制度约束,忽视用精神文化来引导、影响学生,导致校园文化缺少人文关怀。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传承中外优秀工匠精神,对内有利于营造勤于专研、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对外有利于树立学校的良好口碑和社会形象,对于学校稳中求进、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推进校企文化融合的需要。

  高职校园文化应是多元开放、共融共生的,唯有这样,校园文化才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创造力。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企业文化的介入参与。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并为企业多数员工所遵循的共同价值理念,这些文化理念中所包涵的对产品精打细磨的信仰,对产品声誉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的情怀,正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在高职校园文化的融入渗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

  3、培养学生专注负责精神的需要。

  专心专注、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这是工匠精神最本质、最突出的特点。这种品质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浸染和训练。当前,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较低,部分学生稀里糊涂上大学,懵懵懂懂到毕业,在校期间无目的、无目标、无追求,加上年龄尚小自控能力较差,以及玩世不恭社会负面文化的影响,缺少认真负责的态度。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媒体宣传、教学实践、活动锻炼、严格考评等举措,引导学生能够以严肃、敬畏的态度来看待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让他们明白,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培养爱岗敬业、严谨耐心的职业精神,为将来实现顺利就业,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

  4、激励教师认真履职的需要。

  教育职业讲究的是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看在学生的眼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教师自身要有工匠精神。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专注上好每一节课,跟随时代变迁,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教学效能,利用假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都需要教师有古代工匠那种十年磨一剑的执著、坚韧、向上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在社会思潮异常纷繁复杂的当下,教师既面临生活学习家庭诸多压力,又要面对金钱荣誉等多方面诱惑,只有重拾工匠精神,才能去除教师心中浮躁的情绪,急功近利的心态,才能多一些当担,少一些推诿,成为一个愿意静心陪伴学生成长成才的人。

  三、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文化耦合的路径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这为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文化耦合指明了方向。

  1、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强化职业岗位意识。

  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是走向企业、服务企业,这决定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在校企共建的各种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附近,建造诸如鲁班、李春雕塑等人文景观,融入工匠文化,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在精神文化方面,汲取企业文化中诸如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等核心价值理念,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使企业文化成为高职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在制度文化方面,构建具有职责分明、操作性强的具有职业特点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学生管理制度与企业制度的衔接,让学生感受体验企业“5S 管理”等制度在保障产品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2、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感受言传身教体验。

  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是高职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同时也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战场。成立由行业大师名师、优秀技师、技术能手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岗位要求,共同开展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修订等工作;课程设置方面积极开发人文选修课程,邀请企业技术能手与民间能工巧匠进课堂,突出 “工匠精神”对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道德、 职业操守等方面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专业骨干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 手把手的言传身教,传递专心专注、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专业技能培养上,突出学生专长的培养,为学生未来成长为大国工匠提供有效支持。

  3、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培养严谨负责态度。

  瑞士的钟表,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相机,法国的香水等,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名满全球,一个重要的因就他们对产品品质近似苛刻的认真负责态度,这种专心雕琢、追求极致的态度也恰恰是当前高职院校师生需要共建的品质。在高职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通过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督导评教等方式,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环节的评价考评,敦促教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位学生。同时,进一步严格学生管理,不合格的作业不收,不合格的试卷不予及格,不合格的毕业论文(设计)不予通过,通过严肃校风校纪,让遵守规则、严肃认真、严谨负责的风气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4、优化校园活动选题,丰富拓展宣传载体。

  高职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乐于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已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和载体。虽然校园文化活动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不免存在活动多且杂,主题目标不明确等情况,高职院校可依托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活动实践,既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能对其职业精神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将行业企业大师、技术能手请进校园,或成立大师工作室,或进行学术讲座,技艺展示等展示他们的职业风采,让学生从这些成功的“工匠”们身上真切的体会到职业的荣光、自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技术、钻研技术的热情。此外,还可以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班会、征文演讲比赛、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访问企业技工人员等,丰富专业知识、增强职业意识,塑造职业性格,使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结语 在文化育人思想的指引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职业操守、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着力培养一批能够专心专注于职业岗位、产业发展的未来“大国工匠”,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慧萍.论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J].机械职业教育,2016(12)

  [2] 李雪莲.加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培养工匠精神[J].经济研究导刊,2016(25)

  [3] 徐晓梅.“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性思考[J].时代教育,2016(23)

  作者简介

  赵继学(1979-),男,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