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更新时间:2017-05-03浏览:评论: 条

  --以xx学院为例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吴晓博①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依据 ;路径探究

  作者简介:吴晓博(198906-),女,汉族,助教,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护理系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社会和谐进步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医患冲突导致医务工作者自杀案例屡屡见诸报端,潸然泪下的同时,我们不禁要思考,现代医疗卫生从业者职业风险大为增加,医患矛盾有增无减,客观上要求从业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当从业者具备积极的情绪反应、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高尚的人生观等心理素质时,才能极大地降低医患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二)个体成长成才的诉求

  高职医学院的大学生们也许过去是一群不被父母认可、不招老师待见、不受伙伴仰慕的群体,但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兢兢业业的努力,也能有朝一日实现鲤鱼跳龙门的辉煌梦想。不期然,踏入高职院校的大门,他们发现除了学习障碍外,又遇到人际关系、恋爱与性、自主学习、生涯规划等诸多困惑,新一轮的自卑、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接踵而来。他们渴望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渴望成功成才,渴望回报父母和奉献社会。[1]

  (三)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需求

  普通高校已经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已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较为匮乏,课程建设较为落后,建立与时代发展、学生需求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是刻不容缓的。[2]

  二、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依据

  (一)综合数据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在最高医学刊物上的一组对比数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焦虑症发病率为1%,现在上升为13%,抑郁症发病率由20年前的0.05%,增长到现在的6%。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变得愈发糟糕的同时,高校大学生中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自杀成为影响家庭和谐和学校稳定安全的重要社会问题。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我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视,在2016年秋季针对大一大二3000多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评,SCL-90量表筛查结果显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713人,占据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21.91%,其中有重度困扰的学生123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3.78%;此外,九大因子中,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并列前两位,成为困扰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敌对、偏执和强迫紧随其后。

  UPI测评中,有18.68%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很差,属于重点关注学生,28.42%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属于次重点关注学生,还剩52.9%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属于非重点关注学生。在56种阳性因子中,学生较突出反映在轻生、失眠以及自卑,其中失眠因子达到13.12%,自卑占总人数的10.55%,最值得关注的是有轻生念头的人员达到68人,占据总人数的2.11%。

  三、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探析

  (一) 自身期待与落差

  部分心怀医生梦想的学生,由于高考成绩偏差,为了实现白衣天使之梦,不得已选择“曲线救国”战略,选择高职医学院校与医学相关的专业;其余大部分学生由于对大学专业不了解,文化课成绩较为薄弱,听说高职护理等专业好找工作,便被父母送来学医。高职医学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显著低于普通高校,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普遍缺乏认知,认为自己学业失败整个人就失败,并且社会对高职医学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对高职医学生也存在偏见,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自卑心理。[4]

  (二)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赖以生存的根基,但是当家庭遇到刺激性事件,父母常常把他们当作挡箭牌,希望能够借助孩子的力量,拒绝离婚、多分遗产等不良突发事件,无形中给青少年带来巨大心理危机。[5]

  通过对我校24名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咨询,我们发现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同学受到家庭影响,如父母离异或者父(母)去世,在学生的童年时期重组家庭等。离异的父母有的天生性格存在缺陷,有的不善于处理两性关系、家庭关系,使得他们与继子女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感,孩子在一种很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对他们后天性格、学习、生活习惯的塑造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如:学业受困,普遍心理焦虑,不会处理愤怒情绪,自卑,甚至抑郁,常伴随着自伤、自杀等症状。

  (三)缺乏自我生涯规划

  自2004年后,医院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为:减少对专科生的招聘,提高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招聘数量,本科生基本不变,但也有所下降。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压力的影响,在校医学生们心中都充满了惶恐,害怕自己学历层次低,掌握不好职业技能,更找不到好的医院工作。他们每日忧心忡忡,不知道向何人求助,更不知道如何进行生涯规划。

  四、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究

  (一)响应文件要求,打造有高职医学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1.组建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6]要求组建一支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带动辅导员等校内其他教师,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我校而言,除了心理咨询室专职教师外,我们还可以把各院系、各科室的心理学教师、辅导员纳入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同时将附属医院的临床心理科医生邀请来校,定期为教师、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者,及时转介到医院,形成一条完善的咨询—治疗体系,既方便医校沟通,又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成长,保证治疗的持续性。

  2.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近些年来随着高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下降,活动常体现为“个人参与”向“集体参与”转变,就活动形式而言,我们可以增加团体活动的数量,培养团队学生成员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此外可结合我们学院的医学特色,与助产社团、T·POS康复社团等联合,打造更具有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体现活动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如新生入学适应主题活动、大二学生学业与情感主题活动、大三就业与职业发展主题活动等。加强对活动形式的创新,积累经典活动案例,打造有高职医学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有效衔接心理学选修与必修课程,提升教师素养。响应文件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院课程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与专业限选课有效结合,如康复心理学、美容营销心理学、精神障碍护理学、助产心理学等,可由教务处组织授课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备课,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接和融合,回避重复的教学内容,拓展创新教学点,进一步敦促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并在专业心理学课程中掌握职业心理技能,实现全面发展。[7]

  目前从事高职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师、辅导员、医务工作者,大部分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心理学训练,学校可将这部分师资纳入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督导,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

  (二)反思学生成长,积极促进家校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是孩子天然的学校。良好的家庭关系中,情感关系必然是和谐的,这对一个孩子身心的成长、品德的形成关乎重大,能够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者,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8]学生进入学校后,教师和家长更应该站在同一立场、同一角度对孩子实施教育,教育合力更加能够推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倘若失去任何一方的力量,教育都是残缺的。但在高职院校,教育缺位现象比比皆是,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或者忙于谋生,将教育学生的权利和任务完全推给学校,学生发展的好,是学校教的好,学生发展的不好或者出现意外事故,就任意挑衅学校。

  学校可在条件允许之内,开设家长讲堂,吸引学生父母学习聆听;利用新生入学家长会,建立家校联合教育统一战线;借助网络多媒体,如QQ(群)、微信(群)、微博、贴吧等工具,实现教育沟通方式的多样化。还可不定期进行电话、面对面的沟通,实现家校合作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谢承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6.

  [2]陈鉴,尚虹,郭星.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

  [3]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124/12/719224_609140562.shtml

  [4] 徐雪平.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对策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05.

  [5] 冉超凤,黄天贵.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 [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0.

  [6]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2011年.

  [7]马前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3.10.

  [8]彭鎏佳.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4.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