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及对策

更新时间:2016-04-19浏览:评论: 条

  米 沙 崔文香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的重要标志。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活质量,同时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及与特殊需要儿童的良性互动程度。因此,探讨特教师资队伍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是当前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在了解特殊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同时,为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建设提供参考。

  二、研究概述

  2.1检索方法:本文通过中国知网和王方数据服务平台,以“特殊

  教育教师”和“心理健康”、“职业倦怠”为关键词检索了1990-2015年的相关文献,去掉与本文无关以及重复的文献,共筛选出与特殊教

  [作者单位]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作者简介] 米沙(1990-),女,回族,硕士在读,就读于临床护理专业。

  [通讯作者] 崔文香,女,教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E-mail:wxcui@ybu.edu.cn

  育教师心理健康及职业倦怠的相关文献58篇。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

  心理健康所发表的文献主要集中在2004年以后,多数文献以对策研究、相关性研究为主。

  2.2研究工具: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多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在职业倦怠方面,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量表使用最为频繁;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研究的学者较多采用的是乌得勒支敬业量表(Utreeht Work EngagementScale,UWES);还有一部分学者自编量表进行研究。

  2.3研究视角:有文献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问题、职业倦怠及职业压力方面进行研究;一部分从积极心理角度探讨应对策略;还有一部分学者将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职业承诺等方面进行相关性研究。

  2.4研究地域:所选文献的研究对象多来自大城市(北京、上海、重庆、山东、浙江、河南),主要从特殊教育教师的个体、社会、学校等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少数是针对普通教师和特殊教师的对比研究,如金泽勤等人的“普通教师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和教学效能感的比较”。就样本量而言,最大的样本量是刘在花研究中的选取对象是8省、市33所特殊教育学校的918名教师。其他研究多以100人左右居多。

  三、研究成果概述

  3.1特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者以特殊教育教师为对象开展了一些相关的调查和研究,虽然得出的数据各有不同,但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问题确实存在,且心理健康状况不乐观。徐美贞研究指出特教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具有轻度及其以上心理问题的教师占总数的25.6%。王玲凤研究表明,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较大,61.3%的特教教师体验到中等程度以上的压力,5.6%的特教教师体验到重度以上的压力。最大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学生管理。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工作压力越大,倦怠越容易产生。

  3.2相关性研究

  3.2.1职业倦怠状况:是由工作压力、挫折等导致的一种身体、精神和情感的耗竭状态,包括情绪枯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n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三个维度。李永占研究结果显示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倦怠均值临近中等倦怠水平上限,已经比较接近严重水平。但班永飞研究发现,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处于一般水平,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样本量有差异。王玲凤就三个维度而言,特殊教育教师的低成就感表现最明显,其次是情绪衰竭,最后是去个性化。这是与唐丹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也有学者得出不同结果,如赵娜认为情感耗竭维度的均值明显高于去个性化低个人成就感的均值,特殊教师体验到的最多的是情感耗竭。在普通教师与特殊教育教师的对比中,金泽勤认为普教教教师与特教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感衰竭维度上,且普教教师情感衰竭程度明显高于特教教师。就地域而言,北京、上海等发达水平地区的特教老师职业倦怠高于贵州、陕西、重庆等次发达水平地区的教师。

  3.2.2积极心理学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特殊教师的敬业水平和职业承诺处于中等水平。在刘旺研究的“特殊教育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对结果变量的影响”中指出:特殊教育教师敬业的三个分维度情况为奉献水平最高、专注次之,活力水平最低,且10年教龄以上教师在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5年以下的教师。刘在花研究表明,教师职业承诺是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程度,对教师的主要工作(即教学工作)是否感到内在的满足,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投入程度,且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承诺显著高于普通教育学校教师。

  3.3影响因素研究

  3.3.1性别因素:在心理健康方面,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男教师严重。在职业倦怠方面,男性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高于女性教师,也有研究指出:女性比男性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上均更为严重。原因是女教师在传统家庭的角色背景下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同时女教师的数量多,同性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因此女教师的倦怠程度比男教师严重。在职业压力方面,王凤玲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特殊教育教师在工作负荷压力、学生管理压力、能力素质压力和总体职业压力方面显著大于男性教师。

  3.3.2学历因素:已有研究发现,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教师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显著低于大专及本科以上教师。赵娜发现:学历为本科的特殊教师的职业倦怠高于其他学历教师,出现了学历越高职业倦怠越严重的状况;而郭璐露的研究得出的不同结论是学历越低职业倦怠越高。在职业压力方面,不同教育程度的特殊学校教师在总体的职业压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压力评分高于大专及以下教师。在职业承诺方面,刘在花指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师机会承诺得分显著低于中专和专科学历教师。

  3.3.3年龄、教龄因素:徐美贞发现,特教教龄>5年的教师存在偏执,精神病性上显著高于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方面,易晓琳研究发现,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随教龄的延长而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上的得分则随教龄增长而上升。在职业压力方面,王玲凤研究发现30一39岁年龄职业压力最为严重,29岁或以下年龄次之,40岁或以上年龄压力最小。在职业承诺方面,刘在花研究发现15年以上教龄的特殊教育教师情感承诺明显高于6-15年教龄的特殊教育教师。在社会支持方面,胡颖研究发现31一50岁的特教教师社会支持度最高,因为他们人格和心理已经成熟,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社会支持。

  3.3.4学校类型:研究表明,培智学校教师在强迫症状、焦虑及恐怖方面明显高于盲校及聋校教师。在职业倦怠方面,赵娜研究发现聋校教师的整体职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智障学校,盲校教师的情感耗竭水平显著高于智障学校,聋校与盲校的去个性化水平显著高于智障学校。在职业压力方面,王玲凤研究发现从事聋哑儿童教育的教师要比从事智障儿童教育的教师承受更大的职业压力。在职业承诺方面,刘在花研究发现盲教育教师职业承诺最高,培智教育教师职业承诺次之,聋教育教师职业承诺最低。

  四、未来展望

  4.1社会层面:国家应该加快各项政策的制定,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如政府应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加教师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师收入,完善医疗保障;要保证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定期参加专业技术相关培训,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以5年为一周期的全员培训,总学时数不少于360学时;完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职务规范,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掌握普通的理论知识技能,还应掌握“手语”、“盲文”等特殊技能。

  4.2学校层面:学校要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定期举行教师的经验交流活动,安排先进模范讲座,扩大教师的视野;积极为教师提供公平、公开的竞争平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使特教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投身于特殊教育服务中;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把教学成果考核和过程考核合理地结合起来,在重“绩”的同时更要重“德”,能够给予特殊教育教师足够的尊重和适时的激励。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采取措施促进新教师尽快转变为专家型教师,以“以老带新”组合的形式为新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支持、时间支持及情感支持等。

  4.3自身层面:针对教师个人而言,首先要强化角色意识,调整自己的教育心态,正确对待工作中的角色冲突,学会将社会压力、家庭压力转化为积极地动力;要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注重全方位育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照顾及实践能力;正确处理好学校领导与教师间民主平等关系、师生间民主和谐关系、教师间团结协作关系,是特校教师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尝试心理咨询,教师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或压抑的情绪不能全部通过自我调节进行解决,可以通过第三方心理咨询的介入,帮助其恢复常态。

  4.4研究层面:应扩大研究范围,目前针对随班就读教师、农村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较少,主要的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促进学者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对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增强研究的适用性,目前文献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相关性研究及对策研究方面,缺少对特殊教育教师实施干预前后对照性研究;应加强多元化研究,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跨地域研究或个案研究等,广泛科学的收集数据,确保资源的严谨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申仁洪,林欣.重庆市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6):80-84.

  [2]金泽勤,李祚山,刘晶等.普通教师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和教学效能感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2):10621-10624.

  [3]刘在花.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承诺的现状与特点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7)67-72.

  [4]徐美贞.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2)

  [5]王玲凤.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9,(8).

  [6]唐丹.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述评[J].绥化学院学院,2013.33(4).

  [7]李永占.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6):78-82.

  [8]班永飞,刘成玉.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2,(10):61-66

  [9]王玲凤.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J].中国特殊教育,2010,(1):55-59.

  [10]赵娜.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