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论“职业大学堂”背景下水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更新时间:2016-03-02浏览:评论: 条

  李芳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关键词:“职业大学堂”;水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学习与提高是一个伴随终身的交替过程,职业教育不仅存在于职业院校,更是一种教育常态,贯穿于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始终。从这个角度出发,“职业大学堂”理念强调职业规划、持续教育、以终为始、终身学习,其内核思想可以概括为“八化三提升”:八化是对职业大学堂的基本规定,主要内容是“办学集团化、管理信息化、专业实体化、成绩综合化、教学团队化、服务社会化、考核过程化、教育终身化”;三提升是职业大学堂的目标所在,将职业生涯分为三个提升阶段:第一次提升是从学校到初就业;第二次提升是从初就业到初升职;第三次提升是业有所成,成长为行家。其中制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实施“职业大学堂”教育理念的一项必备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水利职业院校可着力构建校企合作、办学决策与执行、质量保障体系,从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质量等方面彰显办学特色,进而树立职教品牌;建设水利教育、水利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实现水利职业学历教育和岗位继续教育配套实施、教育服务与技术服务同步发展,提升服务水利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配套建设生源、实训和就业基地,实现培养服务于水利水电建设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

  一、构建校企合作、办学决策与执行、质量保障三大体系

  校企合作体系应立足于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以水利职业教育集团等校企合作机构为平台,为开放性教学奠定物质条件、为实践性教学提供内容与规范、为职业性教学明确目标与原则;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实现人才质量的客观评价,最终实现人才质的飞跃-由学习者变为劳动者。办学决策与执行体系的建立,应按照职业教育前瞻性要求和终身教育的职教理念,针对本系统、本学校、本专业的特殊性制订切合实际需求、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针对学生不同职业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解决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资质学生的个性需求,充分挖掘学生职业潜力;着眼于职业教学规律,开发教学情境,解决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学习阶段的具体教学问题,实现职业技能的突破;着眼于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思想与道德素质要求,打造校园文化,培养具有水利特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应依据人才标准及规范,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与配套的管理制度,实现教学过程的规范管理、教学质量的公平评价、教学劳动的科学量化和教学效益的有效考核,并全面评价学校对水利事业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的贡献。

  二、建设生源、实训、就业三大基地

  生源基地主要解决学生的择业问题,通过职业观摩、体验示范、岗位定向等,实现学习者从感性的职业认知到理性的职业选择的转换;建立数量适当、条件良好的生源基地,有利于引导良好的人才结构和办学规模的稳定。实训基地主要解决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问题,通过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交替实训,学生的知识被固化成技能,练习转化为经验,职业道德得到强化,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就业基地主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可以引导人才的合理流动,及时更新水利人才结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业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订单培养是实现就业的主要形式,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规格的规定,是教育发展的具体体现。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是职业继续教育的起点,也是学生职业规划实现的第一步。

  三、建设水利教育、水利技术研究和水利技术服务三大中心

  利用“政行企校”联合共建机制,采用“3+3”(研、学、用与政、企、友结合)模式,建设水利教育、水利技术研究和服务中心。水利教育中心包括职业学历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水文化传播和水知识管理四大职能模块。职业学历教育由学校教学系部及二级学院承担,开展教研教改,完成日常教学和大学生素质拓展任务;职业技术培训由职业鉴定中心和水利职业培训中心承担,完成水利职工岗位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水文化传播和水知识管理两大模块由水文化空间负责实现,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力量,传承和弘扬水文明,挖掘与分享水知识。水利技术研究中心可由水利水电建筑技术、水能资源开发技术等专家工作室组成。工作室以资深专家签约受聘的形式组建,以专业教学团队为主要成员,每个工作室对内联系到具体专业,对外联系水利企业,面向行业企业一线需求,开展课题研究,解决技术难题,集科技开发、技术推广、大学生创业、社会服务“四位一体”。水利技术服务中心则由专业实体公司组成,是工学结合的具体实施载体,实行独立核算,对外承接业务,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建设过程。

  总之,职业大学堂背景下的水利职业院校,应着力以创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形成校企共管、共建共荣的长效办学机制构建适应工学结合要求的校企合作、办学决策与执行、质量保障体系;围绕服务水利与地方经济开展功能性基础建设,建设水利教育、水利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加强科研与教研,提升办学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建设职业体验型生源基地、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和环境、绩效与发展优良的就业基地,完善“招生—培养—就业-成才”的职业教育良性循环机制,推动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及办学品牌的形成。

  作者简介:

  李芳:1974年8月,湖南长沙,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