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从政府层面看中英两国高等职业教育

更新时间:2016-01-30浏览:评论: 条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办学规模、招生数量上,高职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从整体上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一,数量和质量之间难以达到协调发展。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高职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人数达不到30%,这一侧面就能反映出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的不协调。其二,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同时也没有义务帮助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就业率。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虽然得到政府方面政策上的支持,但由于缺乏资金上的扶持,校企合作实际上变成了学校帮助企业解决临时“用工荒”的问题,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等没有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制订。其三,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在数量、素质与结构方面仍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其四,政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还没有出台,学生的实习、实践成了“打工”,没有真正得到师傅们的指点。与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相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尚有较大差距。笔者试图从政府层面进行简单比较,旨在为提高我国高职教育质量提供借鉴。

  1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近三十多年来,英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英国政府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整合政府资源,对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多次更名和重组。包括从1992年的“教育部”到2009年的“商务、创新和技能部”的更名和改组。其目的在于根据英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针对时代发展目标,促进全民技能教育,提升全民技能,实现在2020年全民技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二是为供求双方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在英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用人单位和个人通称为“客户”(Customers)。英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客户的需求来主导发展,也就是依赖客户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政府的职责是为这些客户提供信息,包括职教体系信息和就业信息。客户根据政府提供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决定,包括个人培训计划、企业用人计划等。三是政府资助独立机构参与高职教育,保证资金落实情况,有效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比如,英国的行业技能委员会(简称SSC,Sectors Skills Councils)就是一个由政府出资运作,又独立于政府的监督机构。他们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投入,同时也得到行业的一些资助。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鼓励用人单位培训更多的员工,帮助行业构成高质量的劳动力资源,帮助就业和技能委员会建立全国性的职业技术标准等。

  1.2不断完善高职教育模式

  从1903年起,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就开始实行“三明治”教育模式,即学生第一阶段在学校学习,第二阶段到企业去工作,第三阶段又回到学校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考核评估由企业、学校和学生来共同完成,学生只要完成课程学习就可以得到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三明治”教育计划,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工作,参与培养学生的企业还可以减免教育税;学生毕业后可以到企业工作,也可以继续学习获得更高的学位。这种教育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其间只是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完善和补充。2003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颁布《高等教育的未来》白皮书,指出教育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化。同年10月,英国政府开始实施基础学位制度,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修满学分即可毕业,毕业就可以就业,使得高职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阶段。因此,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立了与普通资格证书体系相衔接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形成了政府投入为主,各高职院校自主办学,众多主体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运行模式。

  1.3加大高等职业教育资金投入

  英国政府为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于1992年分别在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成立了地方职业教育基金会,专门为职业院校拨款资助。同时,英国通过政府立法保证,专门委员会负责,多渠道筹措资金等方式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运作。这样,高职院校75%的资金来自于职业教育基金会,25%来自于其他基金、项目和企业资助。

  英国政府不仅对高职院校提供资金保障,而且对参与高职教育的企业和个人提供资助。一方面,英国政府成立工程培训委员会,划拨经费专门资助那些为提供“三明治”课程学生培训的企业,随后还进一步明确对企业的补助标准。另一方面,于1982年,英国政府决定对参加“三明治”课程的学生提供每周45-52英镑的经费资助。此外,从2004年至2006年,英国政府还给“高等教育创新基金”(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Fund,简称HEiF)投入两亿英镑资金,以此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区域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各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一般到处涌现。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为新办的学校;另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是由原来行业主管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到目前为止,全国大约有1300所高职院校,无论从办学规模还是从招生人数上都达到或超过普通本科院校,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2.1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上成为世界高职教育大国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历程,迅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中坚力量,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止,我国高职院校有1246所,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多达九百六十多万,每年招生人数达三百多万。我国高职院校紧紧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脉搏,积极参与行业、企业合作,先后培养了三千多万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跃成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国。

  2.2区域性发展差距较大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区域性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国每个省区都开办高等职业教育,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依然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泛北部湾三角洲和一些发达城市的工业园区,呈区域性发展差距较大的趋势。这和高职教育的区域性、行业性有关,也和区域经济发展有关。

  2.3政府投资不足,政策法规尚待完善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主要靠地方财政拨款和各高职院校自行解决;除了地方财政下拨的教育经费之外,其它经费来源就是学生的学费了。根据教育成本统计,高职教育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的2.64倍,但在我国教育经费分配中,普通本科院校得到的财政拨款是高职院校的数倍。可见,我国高职教育政府投资不足,致使高职院校发展所需的硬件、软件受到制约。

  就政策法规而言,虽然我国国务院和教育部出台了不少有关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出台相关扶持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培训和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资助等政策,这无疑制约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教育模式的实施,制约了整个高等职业的发展步伐。

  2.4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办学理念、办学水平等有待完善和提高

  首先,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依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行业办学、企业培训为辅。单一的教育系统办学模式,必然使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学校必须建立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必须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和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行业、企业缺乏合作积极性等。其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经历了“全面恢复、探索调整、地位确立、规模发展、内涵发展五个阶段”,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但就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而言,大部分高职院校和全社会依然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对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认识不足。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实行高职教育学位制,每年高考后,重点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优先录取学生,然后才到高职院校录取新生。高职学生本身就“低人一等”,造成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办学体制下,高职教育很难跳出普通大学本、专科教育的圈子,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评估等方面按照行业、企业的用工标准来设置,职证教育与学校普通证书教育分离,行业企业变成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品头论足的“用人单位”。第三,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各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产生差异。以上几个方面既是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枷锁,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比中英两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我们既认识了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政府立法、多个主体参与、以供需双方利益共同体为中心、政府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点,也看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展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一是从宏观上改变当前单一的由教育系统办学的教育体制,高职教育必须由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办学。二是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办学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三是政府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大力推广和实施高职教育学分制和学位制,实现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普通教育、研究生学位教育的有效衔接。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