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校企合作背景下地方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究

更新时间:2015-12-17浏览:评论: 条

  罗富贵 谭黔林 覃运初

  (河池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广西宜州 546300)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模式探究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计算机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思想层出不穷,如何尽快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类高等教学的重要问题。

  2 地方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要培养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地方高等院校存在着人才培养体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从而不被企业接纳,直接影响到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当前地方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方案与跟不上行业新技术和信息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IT行业知识和技术不断地更新,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技能教育更新的速度落后于与行业技术与信息更新的速度。传统的课程设置上重视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占的比例低,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深度掌握,专业实践能力也严重缺失,而且专业培养表现为面面俱到,没有针对性,专业方向涵盖太广没有进行细化。

  (2)教学实验实训设备落后,教学资源不足

  设备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制约高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快、技术更新快、产品更新快,这就要求高校计算机专业实验设备的更新也要快。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投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许多地方高校不能做到及时更新实验设备,设备的落后及老化使得许多实验无法开展,这也严重影响了实验实践的教学水平,严重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3)师资队伍缺乏相应的工程实践经验

  青年教师大多是由知识学习到知识教授的直接过渡, 缺少深入企业直接获取实践经验的环节,课堂内容更新的速度与市场和技术的发展相比相对滞后,造成毕业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岗位需求。高校教师大多缺乏企业项目开发工作经验,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

  3 校企合作背景下地方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模式探索研究

  地方院校要想培养有竞争力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与社会、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要想与社会、与企业无缝对接,必须实行校企合作。通过高校与企业在IT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1)校企合作,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是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院校要与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目标、业务能力要求及课程体系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力求做到知识分类与职业分类、课程结构域岗位任务进行有效的对接,将核心应用能力分解为相应的教学指标有机地融入课程结构之中。②创新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联系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出口”需要,有针对性地将专业方向、行业企业项目课程植入课程结构体系中.③精选专业核心课程,稳定专业主干课程开课计划。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总学时数点总教学时数的30%~35%以上。④将行业、企业项目课程或生产链课程引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职业、知识分类与岗位要求正对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校企合作,共享教学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企业先进的硬件设施和优秀的课程理念引入到学生的课堂中,将行业发展现状、实际工作环境、最新发展信息及变化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专业认知层面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工程实践性较强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可以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校内实施教学,同时专业教师通过协助工程技术人员授课提高自己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专业技能课程教学须由“双师型”教师担任,或者聘任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对工程类学生实行“双师”指导。

  (3)优化师资队伍,培养 “双师”型教师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保证,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强化教师的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研发能力,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目前教师大多是有理论没经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够高, 表现在以下方面:(1)部分教师思想认识水平不足,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了解不深,未能在教学过程中践行这些理念;(2)教师缺乏对学科、行业前沿进展的了解,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与生产实际脱节;(3)“双师型”教师 比例过低,教师大都是从学校直接招聘而来,他们有深厚的专业理论,但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缺乏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证书的教师。

  在现阶段,教师的培养及育人的有效实施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做法。(1)建立教师与工程师的双向互派机制。建立《校企互派人员挂职交流办法》,学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安排这些教师利用假期时间,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实现以专业教师到企业培训或者挂职锻炼和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任教为途径,创建与行业企业教师双向互派、联合培养机制,努力打造结构合理,校企共育共用共管、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吸引力。(2)多措并举吸引企业兼职教师到校授课。建立利益引导机制,设立企业“兼职教师任教津贴”,保证兼职教师待遇。建立企业责任机制,明确企业参与教育的责任及措施,落实从企业聘请行业专家或能工巧匠任教的机制。 (3)加强在岗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建设。建立实施《教师联系企业制度》、形成《教师服务企业的评价体系》,构建起校企合作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让实践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安排到企业参加实践技能训练,参与项目开发,参与企业科研项目。

  (4)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培养学生项目开发与创新能力

  资金不足是困扰学院领导的一个难题,技术落后也是制约教学发展的一大因素。实行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以后,学院与企业共同联合建立实训基地,企业派工程师到实验指导实验教学。这既解决了资金,又带来了最新技术,使得学院的实验实践教学立即与企业接轨。校企合作建立机制化的校内实训,模拟企业项目开发环境,运用企业管理流程,可以使学生未踏入社会便可实现与行业对接, 实现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对接。项目开发与创新能力,以及开发项目的应用性、实用性、创新性和规范化。

  4 小结

  计算机类专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的培养具有很高的要求。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许多的问题,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高低,已经成为社会对该专业人才评价的核心标准之一。如何通过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加强和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技术是当前地方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共享、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对于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何有效选取合作企业、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以及进一步优化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延,王健华.校企合作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15):47-49.

  [2]郭银章,徐玉斌.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13):130-133.

  [3]郭银章,曾建潮.校企合作共建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算机教育,2014(15):57-59.

  [4] 桑潇.深化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新模式[J],中国轻工教育,2013(3):84-86.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