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对创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5-12-02浏览:评论: 条

  张巧爱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邮编:010070

  关键词:职业:思想政治课:教学思考

  引言

  在全球化、信息化与网络化等影响下,职业院校内外环境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顺应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变化,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多培养一些新时代道德品质优异、坚定社会主义信仰的大学生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创新方法、途径多种多样,其中,以内容和手段为核心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责任和目标。

  一、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

  1.1应对大学生自身的变化缺少创新

  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社会发展转型期带来的生活方式以及利益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时刻都在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准等,这个时候,如果高校仍然按照以前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定会产生与预期效果相背离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传播更加快捷、渠道更宽,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有利或者有害的信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正面对巨大的阻力。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面临着培养目标的问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说是比较模糊的,往往总是指望用一个既包罗万象、又整齐划一的目标去要求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提出恰当的培养要求是应该的,但在这些要求之间,也存在着一些较难统合的情况,对此,学校和教师很难把握其中的“度”。如何把握这些“度”,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分析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理论性强,一般很难受到大学生的欢迎,这也造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视程度不足。但是,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毕业后工作带来的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设置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此来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工作与其他学科的教育相比较来说,具有系统性强的特点,影响力会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基于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一方面要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实践,让大学生体验并践行思想政治的先进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创新途径

  3.1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生长环境

  校园是孕育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环境则是高校发展的基石。人的思想意识形成与环境息息相关,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校园文化决定着校内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校园文化最终的服务对象也是学生,要将学生作为服务的主体,进行校园文化的优化。大学校园涵盖着世界各地的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地理文化习惯等也会造就不同的人物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更好的塑造学生们的思想素质。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要开展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适应全校师生的发展爱好需求,利用兴趣吸引学生们参与并接受。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到实践中,从而提高教育成效。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与社会进行有效的接轨,从而培养学生们适应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校园文化的优化需要在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在面临实际挑战时,个人意识和心理建设等都接受了不同的挑战。这样的锻炼和单纯传播理论知识是存在本质的区别的。在多样校园活动中,不仅能在活动中分析自身寻找到自身不足,还能有效进行改正和提升,大大的提高了单纯教育的教育成效,保证了教育成果的长久性。

  3.2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融合

  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等,要以学生为中心。它能够及时减少或者避免大学生不良心理或者行为的出现,而且还能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棘手的问题。高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当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相融合。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取心理疏导与理论灌输相协调的原则;因人施教以及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也可以采取群体心理效应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心理激励与强化的原则。比如高校教师可以在思政课堂上,穿插趣味心理小测验,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从而更加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等。对受教育者进行启发,帮助和教育,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形成和发展中的障碍,树立新的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3.3要不断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

  大学生最终还是需要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目前越来越多地关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问题。社会实践的方式、途径有很多,比如,某些学科需要提前接触社会实习,或者大学生做志愿者服务,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充实、提高自身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建立社会实践课程,形成社会实践教育的长效机制。积极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鼓励青年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参加各类重大主题专项和常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在公益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

  3.4创新教育方式要呈现多样化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必然推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教材体系与教学方法等被逐步引入我国的高等教育。这将使大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自主性、探索性与创造性,这些意识反映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要求教育者少一些“强制”,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些“平等交流”;少一些“盛气凌人”,多一些“循循善诱”。 促使大学生在其身心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4.1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环境。网络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深刻的影响力,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平台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渗透力强的特点,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形式,强化网络管理,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牢牢把握舆论导向。

  3.4.2整合全方位社会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赖于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

  3.4.3增加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育着眼于“体验”,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育模式。④体验式教育模式在国内外诸多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采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增加实践训练内容,使大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念和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积极、合作、信任等正面积极的体验中构建健康心理和人格,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也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知识活动、演讲、影视评论、业余党校等形式,辅之以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勤工助学、挂职锻炼等各种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锤炼成为对社会、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3.5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形成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工程。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比例配备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引导政工干部队伍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要给予辅导员应有的进修和提升机会,以便其增长本领,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严格发展党员条件,注重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培养与提升。虽然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在发展党员问题上依然要严格准入条件,防止出现“滥竽充数”现象、尤其要考查其入党动机是否纯正。既要注重“发展”,也要重视“培养,保持和提升党员先进性,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提升党员良好形象。

  四、发挥网络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对各项技术的要求都有所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学方式和传播媒介的要求也有所提升。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网络作为新的信息载体,如果先进的思想不去主动占领它,一些五花八门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利用互联网,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通过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校园网上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传播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热点、难点问题,在网上开展讨论,进行正面引导。通过网络交流,把握学生脉搏,进行双向引导;

  其次,在大学生公寓中引入校园局域网,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更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多渠道、多形式方向发展;

  再者,组织学生把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画和软件程序,在网上发表,以吸引大学生主动使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最后,鼓励大学生在网上尤其是校园网上开设内容健康、情趣高雅的个人主页,这些主页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达到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

  另外,要加强高校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同志的网络知识培训,使他们既能熟练的运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能对其进行专业维护,不断地更新内容,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访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多元化文化竞争中健康稳健发展,要想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就应该在“放得开”与“守得住”的原则指导下,正确把握全球化的大趋势,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注重理论与观念的创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多元中寻求主导,坚持对意识形态领导。在遵循动态平衡、和而不同、开源引流、整和超越等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满足大学生在学习、成长发展道路上的需要以及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的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强调一句,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但是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经验,以此来推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蔡红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课堂实现高校德育工作有机对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112-115.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李晓东,王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误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05):68-69.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