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引导式教学课堂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更新时间:2015-12-02浏览:评论: 条

  林承师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南海口571100

  林承师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

  关键词:引导式教学、课堂模式、学生为主

  “引导”一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指通过行为帮人走出困境,或是带着人向某个目标集体行动,通过行为的帮人走出困境。”引导式教学目前没有比较权威的统一定义,一般来说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老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多种活动、行为和手段,帮助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达成最终的学习目标。

  一、有关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学习者对知识吸收、消化的自身“建构”过程。对于同一知识不同学习者会有不同“建构”结果。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习者“建构”自身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通过积极的心理动机和主动的学习行为,交流、讨论、实验、探索、发现等,最终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人成长发展的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的。同时它把这些需要根据先后和层次高低分成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七个层次。它提倡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动机,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创建安全可信赖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达成一致的学习目标,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三)体验式学习理论

  “体验式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其“体验式学习圈”模型指出学习过程包括“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实践”等四个阶段。

  二、主要特点

  (一)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

  引导式教学认为学生之间存在知识背景、兴趣、能力、性格和学习风格等多种不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习者的这些个体差异,尊重他们这些差异,积极创造安全的可信赖的学习氛围,并利用学生彼此的差异达到相互学习、团队协作和共同促进。

  (二)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的角色定位。

  引导式教学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而展开的。学生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带动。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设定学习情境、氛围以及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或促进学生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

  引导式教学反对“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不主张直接交给学生某个“答案”或“结果”,而是提倡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寻、发现和实践等学习活动从而建构自己认知世界获得所知。其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享受学习过程,获得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而不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心理,做好课堂导入和激发学习动机的设计。

  了解学生知识背景对老师做好教学引导非常关键。一般可采取问卷调查、查阅学生简历或摸底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做好课堂中的引导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将人的自身需要与学习动机密切联系起来,所谓“行为与结果相关度越大,动机就越强,责任感也越大”,要使学生明确学习与其自身需要之间的内在关系,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发的、自觉的一种活动。

  (二)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引导式教学环节一般包括:激发动机、开场、关联旧知、调动参与、引导探究、陈述贯通、进程与冲突管理和收结等八个环节。要充分考虑好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估计好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这里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不能直接将教材上的内容直接搬到课堂上来,在教学上至少要做到三个转变:内容变问题、讲授变研讨、答案变共识。

  引导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如问题引导、项目引导、行为引导、任务引导等。素材上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内容上可以是故事、案例、活动和事件等。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工作,贴近岗位,贴近学生实际等,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

  (三)教学环节需要注意的要点。

  1.为学习者创建学习伙伴,形成可信赖的学习团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习伙伴是学生保持学习动力的关键。在采用小组教学时,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开展好小组成员之间的破冰行动,以打破各小组成员之间理解沟通的隔阂,增进成员之间了解信任,确保沟通顺畅,使彼此成为学习路上的好伙伴。

  2.要创造出活跃、安全的交流氛围,注意提问技巧,实现有效沟通。

  安全的氛围是指可信任的,可包容的交流环境。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关系要保持相互融洽相互信任,使沟通交流处于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在提问和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提升其自信,避免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老师要有同理心,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给学生可信赖的情感依靠。

  好的提问应简明扼要,具有一定开放性,能引起思考引发讨论,有利于学生认清事实理清问题。提问一般可分为事实类提问、感受类提问、追加类问题、两极类问题、第三视角问题和假设性问题等。要避免出现一些“封闭式”、“倾向性”或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对立和防御性的问题。

  3.控制好教学进程,正确应对交流中各种突发情况。

  课堂交流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前老师应建立清晰的课堂交流安排,做好用时计划。在交流前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并有效控制好用时,确保教学进程有序进行。

  交流过程可能会出现的特殊情况有:争论、拖堂、跑题、答非所问、刁难、冷场、新问题、异议等等。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老师要保持好耐心,用目光交流注意聆听,保持对问题的中立态度,采取正确灵活回应策略,确认理解与接受。同时注意维护学生自尊、自信和参与积极性,确保沟通在愉快顺畅的氛围中进行。

  (四)做好课堂教学的完美收结。

  收结是教学中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承上启下、梳理脉络、概括总结和激发行动,是整个教学“画龙点睛”之笔。一般包括:回顾、概括要点、确认理解、激发行动和致谢等。收结的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收结结果可以事先提炼设计,也可以现场交流小结。一些自我小结的表述有“我印象深刻的内容有哪些?”、“这次学习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课程的学习给与我哪些启示?”、“我打算如何应用到我的工作中?”、“我的行动计划是什么?”等等。

  四、需考虑的个别因素

  (一)学习者应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有过一定的经历、经验或切身体验。

  引导式教学需要学习者参与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和探索发现中学习,这就要求学习者对本领域知识不是“零基础”的。学习者自身的经验或知识越丰富,越容易参与课堂讨论,引导效果也就越好。引导式教学比较适用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对成年人的在职教育中。

  (二)讨论内容或问题应无唯一性标准。

  教学中讨论与交流所涉及的学习内容应有一定的开放性、可讨论性和不确定性,是还没有确切的唯一标准的知识内容。如一些社会问题、历史问题、人文问题、思想观念问题和方式方法类问题等比较适合使用讨论交流。对于一些已固有的、被公认的、已确定为真理的知识则不适合使用讨论,对此可采取探索和发现的引导方式。

  (三)学习班级以小班授课为主。

  引导式教学需要所有学习者都要参与,教师要关注到每名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以便能及时帮助和引导。在班级人数过多的情况下,老师就会感到对学习者的关注无法兼顾,师生直接交流的机会减少了,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实践中基于成本考虑班级一般不会太小,以30至40人为最佳。

  参考文献:

  [1]清华司法培训中心.清华大学政法系统院校卓越师资培养专题研修班课程讲义,2015.8

  [2]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

  [3](美)John B.Best著,黄希庭译.认知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

  [4]刘晓玲.国外成人转化学习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第4期

  [5]蒋宗珍,李军.高校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内涵及组织策略[N].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 26 卷第4期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