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谈谈高职院校教育的课程改革

更新时间:2015-11-13浏览:评论: 条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张丽华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

  虽然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都有职业培养要求,但往往局限于一般职业技术标准,没有细化到岗位工作规范,以至课程实际上难以摆脱传统学科性课程的痕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因此造成就业压力。因此高职教育给予学生的应该是综合职业能力,一为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二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因此,高职课程应追求课程目标的实用性和发展性。

  1、多元化的课程开发

  在课程开发方面,从单一学校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使行业、企业成为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之一。

  这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模式可以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学校与企业建立“定单”式合作伙伴关系,即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向学校“预定”所需人才,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设定培养计划和相应课程,这种课程开发,有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心态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岗位适应性。二是建立有行业和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让行业、企业的专家直接参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发挥校外行业和企业专家在专业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

  2.实行以“就业目标”的课程目标设计

  高职课程目标设计,要有清晰的职业基本能力、具体的职业岗位工作标准、明确的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目标定位。突出岗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知识、个人修养以及体质、心理等基本素质教育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岗位技术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只要专业设置建立在市场调研基础之上,确实为社会所需,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得到贯彻,就可以大大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就业而无须再培训提供条件。

  3.课程内容注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化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而技术能力通常具有综合化的特征。因此,高职课程也应是一种综合性结构。同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频繁变化,对就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教育必须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能力、开拓精神的养育。高职课程应立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精选职业社会必需的知识、技能、规范,妥善处理知识、技术、能力、理论性与职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其间恰当的平衡。

  综合化课程内容要选择与专业核心要素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点,把原来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重新调整,打破学科体系,将某些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内容重新组合,搭建新的内容框架体系,构成一门或一类新的课程,整合后的课程要充分体现内容的先进性以及技能操作环节上的时间保障。

  4.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

  相对于传统的职教课程,模块化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职业核心技能为基础的多向选择课程结构模式,是处理好模块课程之间灵活性与系统性的理想方案。

  其基本设计思路是:首先对某一专门职业的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基本性知识、技能设计为核心课程模块,再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确定为选择性岗位技能,设计为就业方向性课程。多个核心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的组合构成一个专业及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核心课程是稳定的,学生必修的,体现专业特征就业性课程是灵活多变的,供学生选修。

  这种模块化课程结构设计富有弹性,有利于加快课程的更新,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以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选择学习方案和就业方向,最终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的目的。

  5.实现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并重

  在现代课程观中,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两个相对应的范畴。所谓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的教学计划而制定的,是正式课程。所谓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是非正式的,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后者是无意识的、无计划的。现代课程观认为,隐性课程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只有使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的统一,才能共同构成课程的完整的概念。

  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广泛存在,主要包括下述几个层面:物质层面,如学校建筑、校园环境等行为层面,如学生间的交往、师生关系等观念层面,主要有办学方针、教学观念和校风等制度层面,包括学校的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以及班级运行方式等。笼统地讲,学校的各种讲座、社团活动、课外阅读、校园环境、教师人格影响及专业教育中贯穿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都属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主要体现人的认知结构,隐性课程主要体现人的人格结构和价值体系。为了谋求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和谐统一,需要创设宽松、真实、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情境,以尽可能减少隐性课程的负面影响,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