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小学低段学生绘画构图意识培养策略

更新时间:2015-09-18浏览:评论: 条

         惠州市第十一小学 秦瑞芬

  【关键词】 美术教学 绘画 构图意识 培养策略

  “在视觉艺术中,构图是指对作品中所有要素的有目的的安排。构图的基本功能是以一种方式来安排线条、图形、空间和颜色等要素,从而告诉观看者图画的内容。” 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创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意图的具体方法。因而,一幅画构图的好坏优劣,不仅关系到画面的艺术效果,而且关系到对画面主题内容的表达,影响到作品的成功与失败,决定着作品的审美价值。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喜欢画画涂涂,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低年段儿童的构图与成年人不同,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在作画之前并无周密的构思构图计划,而更多的是凭直觉来引导自己的思维,随心而画。因此,在小学低段学生绘画作品中常常可以见到学生所画图形过小则“空”、过大则“憋”、过上下左右则“偏”等构图通病,这是小学美术绘画课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对现阶段的儿童我们不能对此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免影响学生放笔造型、大胆作画的自信,但这种“空”、“憋”、“偏”等毛病往往会在大量绘画实践中形成一种积习,如不及时纠正,对学生进一步的画面构图意识的形成将会成为一种障碍,必然会影响学生绘画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绘画基础课程中,教师有必要从低年段开始引导学生重视绘画中的构图,加强学生绘画构图意识的培养。

  一、低年段学生绘画构图范式分析

  基于对小学低段学生绘画作品的仔细分析,可以得知学生在整个画纸上分配形象的方法以及如何组织安排这些形象。我们发现小学低段学生的绘画中,常常有以下几种构图范式出现:

  1.零乱式构图

  零乱式构图是指学生对绘画中的形象不做空间安排,只是将各种形象随机安排在画面上,画出的东西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形象任意地散落在画面上,很少关注形象的位置和方向。画面没有上下之分,更无前后之别,哪里有空就在哪里画,有时,形象好像仅仅是被用来填充画面多余空间的东西。“研究儿童美术教育的学者杨景芝教授分析这种现象时认为:‘这种图画是由儿童的自我中心状态形成的,说明儿童空间知觉在还没有形成画面的垂直定向概念时,不懂得把画纸固定一个方向画,而是,根据需要转动着画’,既然画纸方向不定,视角也就随之任意地

  迁移。他们常常会移动并改变其视线的角度,使画面常出现好几个视点。” 从图1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所画的物体都是横七竖八的,失去了原来生活中的方向和秩序,画面看起来比较零散和凌乱。 图1

  2.并列式构图

  并列式构图是小学低段学生常见的构图方式之一。从形象的主次关系看,小学低段学生常将物体形象一个个罗列在画纸上,这些形象往往被安排在画纸的底部,并像排列栅栏一样沿着水平线和垂直轴安排形象。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常常把太阳、云朵、小鸟画在纸的上方,把建筑、人物、小花、小草、小树画在纸的下边。虽然他们不太注意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和前后关系,但这意味着学生作品中已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意识,确定出“上”和“下”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画纸上部的开放空间代表着空气或天空,下部空间代表着地平线或地面。这种构图形式忽略了物体前后、远近的空间安排及事物的大小比例关系,作品形象之间没有层次感和深度感,且这些形象都偏向于纸的边缘,形象之间相互独立,似乎毫无联系,看起来仅仅是列举形象,不能清晰地传递主题的性质,主题表达的意义看起来并不是很明显。

  图2

  3.散点式构图

  和并列式那种只有高低、上下而没有前后、远近的构图方式相比较,低年段学生的散点式构图已摆脱了地平线,开始表现出物体的离散关系,即物体向着四面八方离散开去。这种构图方式体现在,学生想要表达更多情节时往往将整张画纸作为地面来表现作品中的形象,把各种不同的人和物或主体分散开进行构图,构图开始具有层次感。在图3的作品中我们 图3

  可以看到,画面中出现了远近的层次,空间感比较强。这种构图往往画面看起来很丰富,但情节多而主体小,画面主体不明确,形象与形象之间比较松散。

  4.遮挡式构图

  前面介绍低年段学生绘画中的并列式构图、散点式构图都有个特点,就是形象与形象之间互不遮挡,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常常把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在一张画中呈现出来,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所画的图形之间发生相互遮盖或重叠。但我们知道,从一个固定的角度看物体就会有前后关系,而前面的物体必然会遮挡住后面的物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学生逐渐学会从一个固定的角度出发去观察事物。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开始会运用图形间的相互遮挡来表示物体间前后远近的空间关系。但这种遮挡式的构图方式在小学一年级学生画面中比较少出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达到这个认知水平。

  图4

  5.居中式构图

  居中式构图是围绕图画的中心来安排形象。这种构图方式常以画面中心作为作品的核心,一般以一种形象为主,把单个主体形象画在画面中央,有时也会画在画面的垂直中轴线上,并且会强调画得很大,然后再依次向外展开,把与主体有关的情节画得较小并画在纸的周围,直到画满整个画面。从图5中可以看出,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显得很突出,其他的事物形象围绕中心形象展开,而中心的主体形象被大小不同以及数量不同的物体所包围,产生了一种相当平衡的结构。这种构图方式主体明确,效果强烈,也体现了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和绘画夸张的特点,但构图会显得较为单调呆板。 图5

  二、学生画面构图意识培养策略

  “儿童美术的多元空间是自在的,而美术创造的多元空间则是自为的。” 低年段学生作画时,画面空间就是他们的心理空间。那么,如何让学生正确选择适当的构图形式并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如何让学生根据画面空间将人、景、物等各种形象进行合理安排,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选择适当地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绘画构图意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构图水平。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

  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能大胆地在画纸上自由自在地进行表现,便是一个好的开端。教师在每次的绘画教学中都要求学生做到画前先构思,构思清晰再下笔。鼓励学生大胆创造,不要怕画错,强调把物体形状画大画饱满,尽量让画面“完整”,使画面看起来充实饱满、舒适美观、形象完整、主题突出,从而让学生逐步克服构图局促、琐碎、零散、画面过“空”或过“偏”等弊病。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

  观察和练习是提高绘画水平的关键,即使是幼儿也可以被教导得善于观察,所以教师要对低年段学生开始进行观察能力方面的培养,从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他们全面、整体、深入的观察周围的世界。随着他们逐渐掌握了观察技巧,他们会将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例如湘版美术二年级下册《我爱我家》,让学生画画自己家的生活场景,教师可让学生多注意观察自己所看到的家居物体的空间位置,多比较物体在不同空间中的关系,在绘画时把人、物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同一物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描绘,从而积累较为丰富的视觉经验、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为后面的创作表现打下了基础。

  3.开展多种形式的构图练习

  (1)多个形象的组合分布训练

  形象分布是绘画构图的重要元素,它反映形象在画面上的位置关系和形象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分布方式有着鲜明的直观特征,反映了学生空间概念的不同水平。因此,学生学习构图需预先构思,把握整体,逐步学习如何处理绘画中的形象分布和主次关系。例如湘版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七彩飞虹》一课,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分散无序的单个的彩虹、人物、房屋、小鸟等形象,让学生重新安排这些形象的位置,组织成有情节的画面,然后再添加背景,使画面完整起来。从图6a—图6c中可见学生自然状态下画面形象的构图组织能力和物体主次的表达能力。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考察学生在整个画纸上分配形象的方法以及如何有组织地安排这些形象。

  (2)对同一主题进行重复绘画

  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画某个主题,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单个形象和整体构图上获得显著改进。例如湘版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绕绕涂涂》一课,教师可让学生将相同主题的绘画分别画三次,在每次绘画结束后,都鼓励学生说出图画中哪些地方是你最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并且告诉他们,如果有想要修改的地方还可以重新画,但是不允许学生看他第一次画的图画。“喜欢或不喜欢”这样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反思和评价的过程,从而引起修改行为,学生会对同一主题进行详细的描画、修改并且重新安排图画元素。图7a—7c中学生通过对同一主题进行重复绘画,从总体上看,学生从第一次绘画开始到第二次、第三次的绘画,绝大多数图画在描绘景物时都是越画越好,他们在组织画面形象方面取得的进步是相当显著的。

  (3)添画任务的训练

  为了更加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丰富和完善画面构图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添画任务让学生来完成。例如《七彩飞虹》一课,教师可以有意的设计几幅画面不完整且画面形象的数量、类型以及分布等方面都不同的画让学生添画完成。如图8a—图8c中,从构图的角度来看,这些画都是没有完成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形象在画面上分布的方式不同。在训练时,教师要告诉他们这些画是没有画完的,是“不完整”的,然后让学生将彩虹、云朵、人、树等形象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填补完整。通过这种训练,能够使学生将主题精细化,或者是经过添加能矫正知觉上不平衡的构图。在这添加的过程中,就可自然地将学生由添加过程引申到对构图的改造上来。

  4.学习大师作品中的构图形式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构图经验后,可以让学生赏析一些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认真地解读和研究画面构图的表现技巧。例如,可选择两三幅题材相似但构图不同的作品,并在所选的画家作品旁边配上“小构图”来说明这些作品的构图方式,让学生以此了解相同的主题可以有不同的构图方式,从而感受到不同的构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如图9a—9c,图9a构图引导视觉的是优美而舒缓的曲线,能使观者以较慢、更愉悦的速度扫视画面,让人感觉到画中景物的深远。图9b线条较舒缓,能使观者更好地浏览画面,具有一种流动的美感。图9c引导视觉的线条太直,会使观者的目光过于迅速扫视画面,构图显得僵硬死板。通过比较学生更好的理解了不同的构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在欣赏和吸纳大师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绘画构图的形式会变得丰富多样,并逐渐发展成为自己的构图技巧,然后或多或少的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构图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将绘画构图意识的培养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让学生理解构图在绘画中的意义及其作用,不断向学生灌输有关构图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画面构图的理解,使学生从小养成绘画构图意识,在以后的绘画中能更好的运用构图知识,以独特的创意来展现绘画中的构图之美!

  参考文献:

  [1] [美]Claire Golomb著,李甦译.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M].2008.P193

  [2] 蒋良著.美术的教学选择[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P259

  [3] 蒋良著.美术的教学选择[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P264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