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浅谈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

更新时间:2015-05-27浏览:评论: 条

1、导论

根据中新网20112月报道,中国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仅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产品档次越来越高,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其职业教育特性和学历的高层次性,迎合了市场经济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现象。尤其近年来,随着职业技能教育的过分突出和被强化,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向简单的技能训练转变,特别是那些只懂技术而对人文知识一无所知的工具人机械人的出现,更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处于一种尴尬的困境。

如今许多教育界的专家、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人文教育缺失的极大弊端,正在呼吁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找回失落的人性,恢复教育的真正功能。我国把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置于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是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须。

2、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爱护人、尊重人,即具有人类关怀、生命关怀的价值观,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利益、人的情感需求、人的思想自由和自我选择。人文素质教育则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其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纲要提出,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要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辅助;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力,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杨叔子教授曾指出: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复旦大学百年校庆致辞中也强调:大学应当以学生为本,关注和致力于学生的终生发展,特别是关注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3、在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韩方希(2009)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动手能力获得企业较多认可,吃苦精神和从小事做起的心态也差强人意,但团结合作、诚信度、调岗后适应能力远不能得到企业认可……”。高职毕业生诚信度、责任心、职业迁移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暴露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人文教育缺失的弊端!

首先、受中小学影响,学生本身人文素质不高。我国中小学教育一直过分重视升学考试和成绩排名,而缺乏应有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接受的教育都主要围绕着升学考试的指挥棒转,虽然有些学校会增加一些素质教育的课程,但均无法抗衡主流教学模式:重智力、轻能力;重知识、轻个性: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忽视了健全人格的养成,压制了个性创新的发展。适度的情绪管理、良好的人际关系、坚定的意志力和较强的适应力等基本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人文素质。如今高职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承受挫折的能力低,特别是“90的学生,年轻气盛,情绪容易波动,语言行为易于偏激,在挫折、逆境、打击面前很容易走极端。

其次、对教育目标的片面理解,成为边缘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借口。2000年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到2011年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高职教育以培养……的高端型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一直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强调技能为核心、突出应用为主旨,因此,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也必然围绕着增加学生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而对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及健全心理的人文教育重视不够,甚至有个别专业课程较多而将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的人文学科课程完全挤出。

第三、功利化办学理念更加边缘化了人文素质教育。目前,职业学校社会总体认可度较低,招生难度相对较大,创品牌、引生源、保生存、求发展已成为支配学校办学行为的重要因素,高职办学的功利性现实不容回避。高职院校创品牌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加大硬件投入,强化实践技能。这不但能缓解各级部门施加于学校的就业压力,还能赢得社会好评,成为就业困境下最能产生品牌效应的基点。

第四,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文素质内容极少。有调查显示,近七成高职学生没有上过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因此,一些高职学生人文知识欠缺,人文素质较低,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薄弱等问题,使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4、利用大学英语课程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我国的大学英语,长期以来就一直是为素质教育服务而开设的课程。外语教学是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也是外语教学领域内实施具体教学的指导思想(蔡基刚,2010)。张绍杰主张大学外语教学要淡化工具性,强化人文性。杨自俭认为在中国必须改变对外语教育性质的错误认识,外语教育不是工具性训练,是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

大学英语是学习人数最多,课堂学时最多,学习时间跨度最长,教学层次最复杂,影响范围最广泛的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是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良好平台。相反,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必然需要。根据以上分析和对课堂调查,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便人文素质教育更好地融入大学英语课程。

第一、教学重心的转变

利用课堂来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归根到底要依靠教师的主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变单纯的学语言为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及以交际为目标。课堂教学的重心要从单纯的应试能力训练,扩展到涵盖人文素质教育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辨析能力、表达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着手,实现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第二、教师自身的提高

教学重心的转变,使得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成为教学过程的监控者和学习效果的评估者等多重角色:这些要求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渊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敏感的文化洞察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真正把知识的传授、语言技能的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第三、学生角色的转换

传统教学过程被看作是知识的传输过程,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和不善于思考创新,学生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主动追求者,这与人文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目前,高职学生常常学了一年半的英语,其水平反而倒退了。要走出这种困境,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角色的转换,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大胆表演者、社会各种现象和问题的积极思考者、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者、网络环境下良好知识的甄别者等。

第四、评估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效果检测就是单一的标准化英语考试,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使学生养成懒于思辨的习惯。考试应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是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摸底,更应该是学生发挥自己创造性思维和提升人生境界的手段。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新的、多样化的学习质量评估模式。

开放式的题目要占主导,要为学生留下充分发挥主体性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掌握好学生认识发展的阶段性,多采用能力性的测试,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学生的外部表现,如学习纪律、作业成绩等,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主观努力程度、学习习惯等。笔试、口试和平时成绩应该结合起来。

第五、教学空间的拓展

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标的英语教学应通过寓文化素质教育于丰富多彩的各项课外活动之中,来延展大学英语的人文素质教学空间,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地领略异国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

例如,1、课外阅读精选,教师可推荐适于学生的优秀英语文章或书刊等,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并以各种形式如讨论、座谈会等交流心得体会,不仅了解西方民族文化,还能提高其交流能力。2、经典影视欣赏,原汁原味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更会让学生回味无穷。3、精品讲座系列,教师可邀请对英语国家有深入了解的专家等开设讲座,从他人角度加深学生对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制度、文学、艺术、音乐、哲学、宗教、生活方式、习俗等方面的认识,丰富其文化素养。4、英语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这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锻炼胆识的实践机会,也能增强英语国家知识的普及程度,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六、教学视角的转变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对英语及其文化的学习,也是对母语文化的再认识(胡文仲,2006)。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要在强化学生人文知识的增加、交际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及其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增强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与材料选取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科学地辩证地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了解其不同的渊源、发展历程和本质特征,以增强学生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差异的意识,增强他们对产生这些差异性的根源———西方的人神相分思想与科学理性文明;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思想与伦理道德文明的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减少他们因文化知识匮乏而产生的语用失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四、结语

英语课程有其独特的优势,能融学科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为一体,因此英语教学应当担负起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从而促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这项系统工程的实现。英语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在提高自我人文素质的前提下,转变师生角色,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外国语,2010(6)33-40.

韩方希.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紧迫性及策略[J].2009(21)22-24.

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243-247.

蓝云春等.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J].2007(6)125-128.

杨自俭.关于外语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外语,2004(1)14-16.

张静.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英语课堂的实践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1)139-140.

张绍杰.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行动与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9-12.

    奇速优客

    相关文章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