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更新时间:2018-04-04浏览:评论: 条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龙小学 翁海岩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如何体现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从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来看,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是语文工具性教学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语文人文性教学的具体体现。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工具性教学中渗透人文性,才可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体现二者的统一结合呢?我想在此提出一丝拙见,与同行们交流。

  一、 拼音教学应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性。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独立识字的拐杖,也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它,绝不能停留在为教拼音而教拼音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非按老师的思维去想不可,因为一味地生搬硬套会束缚学生思路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地朝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方面努力。这就是人文性的体现。例如:有老师在教学a、o、e的四声时,书上配有小车“驶平地”、“爬坡”、“下坡上坡”、“下陡坡”四幅图,学生非常感兴趣,可还是有些抽象,特别是“下坡上坡”,绝大多数同学没有亲身体验。教师若抓住时机问:“小车走不动了,怎么办?”学生肯定会有各种回应:有的用“摇头、抬头、点头、低头”来表示,有的用手势来表示,经过归纳整理,一套记声调的头、手、口一起配合的方法出来了:手做,“平推”、“向上推”、 “先斜拉再往上推”、“往回斜拉”四个动作;头做,“摇头、抬头、点头、低头”的动作;嘴念,摇头时念 ā、ā、ā,抬头时念 á、á、á,点头时念 ǎ、ǎ、ǎ,低头时念 à、à、à;同时比划出四声的手势。用这种方法 o、e、i、u、ü的四声学生轻而易举的就掌握了,并激发起了学生创造的欲望。

  二、 字词的教学要在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中渗透人文性。

  我国的语言、文字与国外的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它们是有意义、有生命的。文字的出现,相对语言而言,要晚很长时间。文字的产生与语言一样,孕育于人类的劳动实践。我们的老祖宗创造文字,最初只作审美之用,他们只想将天地万物刻于器物,以供欣赏,这些粗制图形不断演变,逐渐固定下来,代表特定的事与物。文字产生后,即与语言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从此,文字不再只是事物的简单特指,而是范围越来越广泛。于是,祖宗们又发明出表示人的思想感情的文字符号,自此,文字本身具有了人文性,打下了人格烙印。

  也正因为这一点,我们祖国的文化才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所以,教师必须怀着对祖国语言文字充满敬爱与崇尚的感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汉字的结构、意义、审美等多角度发挥想象,用心去体会文字本身的结构美和它在实际运用中诱发的情感美。

  三、语段教学要在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中渗透人文性

  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我在教学《母亲》这一课时感受很深,其中有一个这样的句子: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一开始学生对“那些事”看得较清楚,说明文字理解能力不差。可是因为时代不同、环境有别,学生对“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无法理解。于是我引导学生将 “这样”所包含的范围扩大去思考。通过思考与想象,学生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在做一模一样的事,而是都在为家庭、为孩子们竭尽所能,劳苦奔波。于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想到自己的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通过交流,大家明白了:所有的母亲都是伟大无私的,都是值得尊敬与爱戴的。

  四、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师本人的人文底蕴,以此来感染学生。

  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他能成为学生的楷模。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本身就是一座无形的资源库,他的宽广胸怀,他的谦虚美德,他的平等博爱,他的务实求真,他的公而忘私,无不潜移默化渗透给学生,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特级教师于永正讲过这样一句话,“教师是一本书,一本真正的教科书”。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孔子讲求“仁、义、礼、智”,才有弟子三千,贤人七二的辉煌;徐特立正直、忠诚、爱国,才在青年的毛泽东心中播下了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宏伟大志。毛泽东在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时仍深情地对徐老说:“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还是我的老师。”正是这种高尚的人格教育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拼搏,最终取得了事业的辉煌!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范读、范写、师生互动交流等各个环节去感染学生,从施教者身上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微笑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

  微笑,是友好的表示,是善意的外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他一走上讲台,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微笑。提问学生应该面带微笑,指导帮助学生应该面带微笑。让学生从微笑中缩短与老师的距离,体现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创设一种平等的氛围。既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智慧,又使学生感悟到对人应该是友善的、平等的、民主的。

  二是以宽容之心尊重与理解学生。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哪怕是一个纪律性很差的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教师必须学会宽容,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不管是学生答不来问题,还是犯了什么错误,都要头脑冷静地处理,特别是不要当着别的同学的面去指责、挖苦他,要维护他的自尊心,给他弥补过失的机会。老师对学生宽容,学生也就学会了对别人宽容,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也就换来了学生对别人的尊重与理解。这不正是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吗?

  三是通过及时激励,让学生树立自信、品尝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上,只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进步,教师都应及时给以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品尝到成功的滋味,这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班内中等以下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处于劣势,成功的感受很少,失败教训却很多,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自卑心理,严重时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对于这样一些同学,最关键的问题是让他们树立足够的自信心,从而鼓起不甘落后,不惜屡败屡战的勇气。善于激励是教师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它需要教师关爱每一位同学,发现他们身上哪怕是微小的一处闪光点,以此作为教育的契机,作为一个突破口,才能让学生逐步树立自信,不断品尝成功,进而育人成才。

  四是通过示范教育,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马克思在《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中写道:“最可靠的心理学家们都承认,人类的天性可分作认识、行为、情感,或是理智、意志和感受三种功能,与这三种功能相对应的是真善美的观念。真是思想的最终目的,善是行为的最终目的,美是感受的最终目的。”追求真善美,反对假丑恶,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文精神的最大体现。教师要在教态、语态和对文本的理解、感悟等多方面,注重自身的示范性教育,以教师的人格行为教育感染学生,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总之,就语文教育而言,谈人文性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而其最终归宿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顺应和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人性的需求,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一个“社会人”,学生的健康发展乃人文性最根本、最彻底、最成功的体现。因此,教师只要站在学生健康发展的高度去实践,就一定能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为学生的发展撑起一片多彩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页

  2.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一年级上册,2016年7月第一版

  3. 《美学四讲》李泽厚 三联书店 1989年6月第1版

  4. 《要相信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年4月出版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