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更新时间:2018-04-02浏览:评论: 条

  单位:广西大新县那岭乡中心小学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小学 班主任工作 渗透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公民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流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学科教育,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用爱转化学困生,用爱温暖留守学生,注意发现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问题

  小学生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与学前儿童相比,有类似的地方,但也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

  1、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了。”小学生仍然保留着学前儿童心理的特点,内部稳定性较差,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情绪容易被干扰。

  2、好胜心强,但是韧性差,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什么事都想争取第一,想要赢别人。但是容易受挫折,一点小失败就产生退缩心理,觉得天要塌下来了。

  3、好奇心重,神经敏感。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很好奇、感兴趣、反应强烈。

  4、自控能力不足。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非常普遍。表现为上课时开上差,精神不集中,脑袋里想着好吃的、好玩的。严重点的控制不住自身的身体,说悄悄话,抓抓头,摇摇腿,咬咬手,咬咬笔等。

  5、自尊心、自主欲强烈。自尊心强,受老师的一点批评就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总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什么都是错的,考虑问题总是以自己为中心,遇到一矛盾反应强烈。

  6、人际关系简单化。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跟人交涉,特别是与老师相处时觉得惶恐不安,有些学生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容易引发出一些心理问题:比如逃学、厌学问题。学生觉得学习吃力,跟不上学习进度,又缺乏努力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成为学困生。又如人际交往问题。我校是寄宿小学,学生大多数是从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吃住的留守学生。学生进入集体生活后,不能很好的处理与老师、与同学、与舍友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导致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出现恐惧感、防范心理过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封闭自己、拒绝参加社交活动的极端现象。

  导致学生找不到正确的解决途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针对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的活力、风貌和状态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成果。

  (1)示范引领

  班主任是学生平时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师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引领、示范作用。班主任应当时刻提醒自己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调节自我心理健康的能力,时刻意识到:我是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一面“活镜子”,一个活榜样。

  (2)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

  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形式是单一的、枯燥的、说教式的,那么这样的心理教育是失败的,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班主任可以用演讲、舞台剧、辩论赛等多元化的方式,把学生引进主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在设定的氛围中提高自我认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建立自信、形成自尊。

  (3)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

  班主任通过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还可以通过专题心理讲座或者心理训练,纠正学生不良心态。例如,小学生之间容易出现“攀比”心理,比谁家的钱多、比谁的物质条件好等,班主任可以根据这个问题列出题目,或者是设定一个情境、讲一个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进行思考,从而认识到“攀比的危害性”,及时端正学生心理状态。

  2、针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是不同的,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有个性的心理干预。

  (1)针对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由于后进生的存在破坏了整体班级的风气、班级的形象,人们常常用“老鼠屎”来形容后进生对班级的负面影响。后进生的纪律松散、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不思上进等等,都是让教师们感到头疼的地方。其实,很多后进行并不是天生喜欢拖集体的后腿,而因为诸多原因形成了他们顽劣的个性,以及不健康的心态。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促使他们转化,引导他们奋发向上。后进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个性比较敏感,自控能力差,由于经常受到家长、教师的批评、指责,产生比较重要的逆反心理,甚至由于逆反心理而把自己封闭起来,疏远、怨恨同学和老师,专门与老师、同学对着干。这种种不康健的心理状态,形成他们扭曲行为意识和行为表达。班主任要针对每一个后进行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教育,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歧视、不疏远、不挖苦他们,引导全班学生主动与他们正常沟通和交流,用真诚的爱包容他们的小缺点,消除他们不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班级、对社会有正确的认知,上他们跟上班集体的步伐,共同进步。

  (2)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在城市打拼。由于城市消费水平高、农民工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不稳定等因素,大多数农民工只好把孩子放在家乡交给长辈或者亲戚教育、照顾、管理,这些学生被称为“留守学生”。我们学校是农村寄宿制小学,80%-90%是留守学生,剩下的10%-20%学生也大多数只有单亲在家陪伴。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不在学生身边,家庭教育缺失,许多留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出现了问题,比如心理安全感差、自卑、自制力差、是非分辨能力差、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等,有些学生还表现出脾气暴躁、易冲动等性格特点。针对留守学生,班主任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及时发现他们心理上的不健康因素,让他们多多体会父母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外挣钱的不易,对父母多一些理解与信任,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快乐健康成长。

  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对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矛盾进行辅导,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这样才能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原则:①倾听为主,引导为辅。许多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是由于缺乏倾诉对象,比如:留守学生因为长期父母不在身边,心理堆积许多学习上、生活上问题,不知道向谁请教和倾诉,导致了心情郁闷,产生心结,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障碍。因此,班主任在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倾听,要让学生主导谈话内容,等学生倾诉完成后,再对其进行心理辅导。②遵守保密必性原则。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的谈话自己的心结,是对老师极大的信任。老师严格为学生保守秘密,在没有经学生允许的情况下,不能把和学生的谈话内容透露给任何人,包括学生的父母、家人。比如:后进生并不是天生就落后,也许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某些挫折、失败,他不知如何面对,用一种逃避防卫心理来面对学习和生活,出现了逆反的行为表现,成为后进生。班主任通过主动询问的方式,学生愿意说出心中的秘密,老师要为学生保密,并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结,转变逆反心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同学、面对家人。切不可把他的秘密告诉他人,失信于学生,导致学生往更坏的方向发展。③采用科学的询问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没有发育成熟,经学不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在心理方面的问题,班主任要根据教学经验和心理学知识,采用科学的询问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提问,更好地帮助学生。比如,后进生的心理防御非常强,他们总喜欢用坚硬的外表来包裹他们脆弱的内心。班主任在和后进生的谈谈过程中,要善于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导他们讲出内心真实的感受,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不健康心理进行引导和教育。

  3、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首先是学生的任课老师。因此,班主任和学生交流最多的场所就是在班主任的授课课堂,班主任要在课堂中利用一切资源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营造课堂氛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纠正学生不健康心态。

  例如,我是班级的数学老师。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我在课堂学生们做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们在纸上写出他们父母打工的所在城市名字,以家乡做为中心位置,让学生们看看父母所在城市的位置与方向。学生们热情非常高,纷纷举手发言。

  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位置与方向”的意义,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还能够让学生理解父母在远离家乡工作的不容易,纠正自己的心理问题。

  总之,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住着“另一个我”, “另一个我”的健康对个人的现在和未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农村寄宿小学的班主任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在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发展,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永平,班主任工作中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戏剧之家,2014.17

  [2]黄立君,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参透[J],世纪桥,2016.03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