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为例

更新时间:2018-03-19浏览:评论: 条

  (530616)广西马山县林圩镇片联中心小学 周丽辉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 语文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生可塑性非常强,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时期。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座高楼大厦,小学低年级的德育教育就象是地基建设,如果地基打得不结实、不稳固,大厦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将语文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全面培养和提长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地基”。本文将以《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 挖掘课文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比如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中华传统美德、艰苦奋斗、名人故事等等。教师要尽可能地充分挖掘课文内容,努力将语文的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两者兼容,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感受。

  例如,一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讲述的是邓小平爷爷81岁高龄时在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树木的故事,文章有如下细节描写:

  “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直,边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认真、执着、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优秀品质。我在课堂中反复给学生朗读这些细节描写,让学生讨论: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看出来的?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邓、植、节、岁、站、行、经、扶、栽等语文学科知识,还学到了邓小平爷爷对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语文教师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就能给学生良好思想品质教育。

  二、 利用多媒体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直观地、清晰地、生动地把教学材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播放在学生眼前,避免了教师呆板地教,学生死板的学,让课堂更加清新、活跃,更加有趣味性。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锁定在课堂教学中,达到育德、育智双丰收的目的。

  例如:许多学生对邓小平爷爷的认识是空白的,因此在教授《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邓小平爷爷的平生事迹,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关于邓小平爷爷的短视频,作为课前导入。通过视频,学生了解到邓小平爷爷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还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总设计师,他身上有着革命者热爱祖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邓小平爷爷的精神影响着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利用视听感官,给学生带来了更多新信息、新知识,不仅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让语文的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三、 紧抓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余,要引导学生去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心灵上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例如,一年级的小学生认字还不太多,因此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之后,我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给学生朗读了《邓小平的故事》节选,当读到“刻苦用功的学子”一节时,学生们都被邓小平爷爷锲而不舍、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打动,纷纷表示要以邓小平爷爷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为建设富裕中国贡献力量。

  课外阅读不仅仅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是很好地进行德育教育的平台。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效率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正能量,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护公物、刻苦学习、认真做事的好品质、好习惯。

  四、 习作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俗话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做文就是做人。”作文是学生内心世界真实的反映,是学生思想意识的外化。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寓德育教育于习作教学中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方法,是德育与智育同步教学的完美结合。因此,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要适当引导,让习作练习成为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好品德的修练过程,成为德育成果的固化过程。

  例如:在学习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我在邓爷爷身上学到了......”。有的学生写:“从邓爷爷身上学到了坚韧执著的精神。”;有的学生写:“从邓爷爷身上学到了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有的学生写:“从邓爷爷身上学到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学生的文笔虽然稚嫩,但也像涓涓流,滋润读者的心田,让人欣喜。

  习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德育教育的契机。语文教师要准确地把握语文知识点与德育教育点之间的联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引起学生对德育教育主体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和道德行为上的认同。

  五、 开展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活动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具有很强的德育教育功能。小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并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对学生有机渗透道德品质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等,让学生增长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素质,真正达到育人、育德的目的。

  例如,邓小平爷爷曾经号召我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要坚持100年,要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在学习完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后,我趁热打铁组织了一次植树亲子活动。利用周末时间,要求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在校园的空地上种树。学生们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树坑、移树入坑、扶正、填土、浇水,然后看着新手树下的种苗迎风招展,个个喜逐颜开。在植树的过程中,学生们再一次感悟到了邓小平爷爷认真、执着、一丝不苟的精神。学生种的不仅仅是树,同时还在心灵上种下了热爱祖国、团结协作、不怕脏、不怕累的优秀道德品质。

  学生的良好品德来源于课外实践活动,也反映在学生的行为、行动上。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内教学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这样既能加深、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又能把德育教育落实到日常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们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 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人类天生具有模仿能力。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要只对学生长篇大论地说教,而是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

  例如,一些学生由于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美与丑,常常以丑为美,出现了以残暴粗俗为美、以自由散漫为美、以懒惰厌学为美等等的不健康思想倾向,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别林斯基说过:“外表的纯洁优雅应当是内心纯洁和美丽的反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要求自己有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为学生做出表率,给学生更多的正能量。在课外活动中,更是身先士卒,处处给学生以榜样作用。比如在亲子植树活动中,我也和家长、学生们一起挖坑、种树,事事亲力亲为,让学生看到了与课堂中不一样的我,让学生看到了我吃苦耐劳、工作认真负责的另一面。教师就是路标,学生会象人影一样,默默地追随,教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的影响全体学生。”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品德、情操、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做学生美好心灵的引领者。

  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深化、强化的最重标志。语文教学活动是小学生在校参与时间最多、内容最广泛、影响面最广的活动,是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把语文的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渗透在一起,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体,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有琴,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导学,2014(13)

  [2]张淑珍,何春林,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06)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