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之应用

更新时间:2018-03-17浏览:评论: 条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桂西小学 陀凤青

  关键词:启发式 寓意 思维

  寓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主要是通过简单的小故事,对读者揭示深刻的道理。寓言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与小学生的能力状况和认知特征是相符合的。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解寓言文本的内容和寓意,达到开拓思维和综合能力提升之目的。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论述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 运用启发式教学,理解故事形象

  寓言是通过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或者人物形象所演绎的故事情节,对读者揭示深刻道德的文学体裁。教师可以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为学生营造形象、生动又逼真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获得故事形象真实的感受,对文本有了深一步了解,从而收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

  如在《狐假虎威》(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这一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验寓言中老虎的愚蠢和狐狸狡猾的性格特征,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理解这两个故事形象的内涵。如可以让学生编排一个小短剧,让学生扮演寓言中的狐狸与老虎的角色。通过运用肢体动作和语言来表演寓言中狐狸和老虎的性格特征。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也获得了启发:老虎就是代表着有权力的人,狐狸就是代表仗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的人或者仗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通过这一种表演活动,能启发学生深刻理解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故事形象和思想内涵,达到了活跃课堂教学启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之目的。

  二 运用启发式教学,训练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重要资源。教师可以善于利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学生思维。

  如在《自相矛盾》(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这个寓言故事训练徐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寓言中那一个卖矛又卖盾的人,错在什么地方?这个人,为什么会犯这一种错误呢?学生在一番讨论之后,就总结出这个人犯的矛盾,就是思维上不严密,以至被人问得哑口无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此进行思维训练,在说话做事情之前,应该全面考虑从全局与长远出发,多方面考虑问题,切忌只顾眼前和考虑自己。只有全面和周密的考虑问题,做事情才不会出现错误。

  又如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则寓言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寓言中的蝉、螳螂、黄雀代表意义。通过思考,学生总结,蝉是代表争夺的目标,螳螂是代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果的人。黄雀就是代表幕后的获利者。然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这个故事中少年劝谏国王即将犯的错误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也总结出国王的缺点就是考虑事情不周密和不全面,只顾眼前利益,没有想到身后出现的隐患。学生进而也明白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要讲究进攻,更应该考虑防守。我们在生活中做事情的时候,要从正面和反面等多方面去思考,看到这一件事情会带来什么好处,也要思考即将产生的问题和麻烦,这样才会减少决策的错误,提高做事的正确性。这样,通过启发式问题,训练学生思维,有效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 运用启发式教学,领略文章寓意

  寓言是一种对读者揭示深刻的为人处世道理的文学体裁。教师可以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如在《一路花香》(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这一节课的时候,这一则寓言故事是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价值。因此,人不应该妄自菲薄或者骄傲自大。教师可以善于利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一边读寓言一边去想象,当水罐破的时候,会有什么心情呢?这样,学生就会自然理解寓言中描写破水罐心情的词汇,如“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依然伤心”的感情色彩和涵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启发思考:“挑水工和破瓦罐的两次对话,揭示了什么寓意和道理?”学生在前面学习基础上,自然也感悟到,人不应该去自卑,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学生在教师启发式教学下,理解了《一路花香》这一则寓言故事蕴含的寓意,体验了其中的诗意美,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讨论和探究,启发思想

  启发式教学模式中蕴含着丰富的自主探究的思想,也就是学生在一种自主探究的情境中,通过合作探讨的行为,获得对寓言故事的启发。为此,教师在开展寓言故事学习的时候,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围绕着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讨论和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交换彼此之前的观点、意见和想法,再加上教师的总结和评价,获得启发。

  如在学习《蚂蚁和蝈蝈》(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二册)的时候,在学生阅读完毕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则寓言故事,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然后进行集中讨论。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该具有着启发性。如可以这么去设计:“如果可以让你选择做蚂蚁或者蝈蝈,你喜欢做蚂蚁还是蝈蝈呢?”这一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自然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一些学生回答道:“喜欢做蚂蚁。因为在冬天,蚂蚁是饿不了的,能够幸福去生活,享受生命每一天。”有些学生也说道:“我也喜欢做蚂蚁,体型小,可以挖洞修建自己的屋子。”教师可以继续引发学生探究思考,如可以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问题:“冬天是一个万物沉睡的季节,动物们在冬天都是事先做好储备粮食的准备。如故事中的蚂蚁,在春季、夏季、秋季的时候,就懂得必需辛勤地劳作,为未来做好准备。那么同学们喜欢小蚂蚁,就应该学习蚂蚁的精神,不辞劳苦和辛勤耕耘,就可以为自己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这样,通过讨论和探究,学生获得了启发,自然也深刻掌握寓言的寓意和内涵。

  五 善于启发,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寓言学习过程中,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寓言故事深刻的道理,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更能深化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如在《争论的故事》(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这一节课中,在这一则寓言故事中,“争论”这两个字是非常令人品味的。“争论”的存在,自然与人物说的话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把思考注意力集中在兄弟俩的对话中。教师的做法可以叫男生先读哥哥的话,女生就读弟弟的话,教师就读其中的叙述这一部分。之后,也可以反过来,女生可以读哥哥的话,男生就去读弟弟的话,教师依然读其中叙述的部分。这样,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品出寓言故事中争论的味道。教师也可以继续去启发学生思考寓言中文字的特色,向学生出列两个句子:“第一句是‘鸭子可以烤来吃,大雁也可以烤来吃’,第二句就是课文的‘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子,学生自然也发觉第二个句子的争论味道更加浓厚。然后,教师让学生继续去启发思考:“同样的意思,为什么说法就不一样呢?奥妙就在于那几个‘!’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表情,弟弟“不服气”的表情,并且配上动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领会到了语文文字的魅力,恰到好处使用文字,能把人的表情、动作和神态准确表达出来。这样,通过启发式教学,有效达到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康钊.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其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7(1).

  [2]昊诩.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育.2011(1).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