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让学生走进个性张扬的古诗文真学课堂

更新时间:2018-03-01浏览:评论: 条

  谢群花

  【关键词】古诗文;个性张扬;真学;妙用链接;巧设情境

  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生必备古诗75首,提到其中任何一首,绝大多数学生均能摇头晃地脑诵读,可究其诗文诗情,大多一脸茫然,甚至连诗文的作者亦是张冠李戴。“熟读”“熟背”仅一字之差,学习古诗文的成效却判若云泥。学到古诗文,学生一句“又要背了”,道出了当前学习古诗文、传承古文化的尴尬。这种完成任务式的古诗文学习是“假学”,学生没有兴趣、没有探究的热情、没有独立品读古诗文的能力。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主动去了解名家、名篇以及它们背后的东西,我以为首要是打破中考古诗文考题的“魔咒”,推陈出新,让古诗文学习的形式丰富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古诗文品读的过程之中,让学生走进个性张扬的古诗文真学课堂。

  一、精品贴士——与作者“同行”

  学生漠视作者,让“知人论世”的学习成为一句空话。教者成立“自育式”文言学习小组,打破介绍作者的常规,小组任务之一就是合作编写作者的“精品贴士”。各小组代表可发布本组“精品贴士”,比比哪组是“优秀编组”。这种“自育式”体验学习激发了学生主动去了解作品及作品时代和作者的生活、品性、情感世界等的愿望,在深入了解作者的同时,自然产生学习其作品的兴趣,也做好了学习篇章的知识储备。

  比如做陆游的“精品贴士”时,他的爱国情怀引起了每个小组的关注,在交流后,学生完美地融合了陆游爱国情怀的三个阶段:一是青壮年时期,他身先士卒,用“上马击胡强,下马草军书”的艰苦戎马生活来报国抗金;二是老而被弃用时期,他身在孤村“不自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虽被闲置,但却仍思为国杀敌的炽热的爱国情怀;三是在人生弥留之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心中牵念的仍是祖国的统一。在“精品贴士”编写的过程中,陆游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深深地镌刻在学生的心中,真的是“拳拳赤子心, 痴痴文人情”, 这样浓烈的爱国情怀又怎能不激荡着学生学习陆游诗篇的情怀呢?

  二、妙用链接——给人物画“素描”

  较为艰深的文辞、较为遥远的情感表达,仿佛是隔在学生与古诗文之间的一条天河,背诵一些经典名篇、强记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乃至记诵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那只是为考而学,失了趣味减了效果。教材中的古诗文只是浩瀚优秀古诗文中的冰山一角,它们只是载体,学习它们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之趣、掌握阅读古诗文之法,与作者“握手”,与人物“对话”,欣赏祖国山川之美,感悟中华精神脊梁,涵泳百味人生,蕴蓄自身文化底蕴。

  因此,教者要在学生與古诗文之间搭起“趣味之桥”。比如学习《晏子使楚》前,教者投影一首诗《梁甫吟》,让学生齐读。教者激趣启问:“二桃杀三士古来有名,诗中的‘三士居功自傲,内结党羽,有人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士,消除了齐国的隐患。这个人是谁?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此人的特点?”两个桃子就除掉了“三士”,太厉害了,学生的兴奋末梢被点中,快速的思考、热烈的交流,终识晏子的“大谋”,有此等谋略、聪慧机智的晏子,学生怎不希望更多地了解他呢?人物的素描出来了,可学生的兴趣已不能止步于此,此刻的他们正赶着了给人物“着色添彩”。

  三、巧设情境——让文辞鲜活起来

  古诗文语言凝练,仅是熟读或是翻译尚不能激发学生领悟其中精妙的兴趣,需教师巧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美景、感悟真情、分析形象、把握主旨,让一个个看似生硬的文辞鲜活起来。

  《晏子使楚》几乎是由人物对话串成的一个小故事,且人物的语言均很简练,如何让学生走近人物,教者设计了一个问题:根据人物的语言,发挥合理的想象,每个人物的语言至少用一个词来形容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这个问题没有让学生直接揣摩人物心理,只是让学生想象人物神态,问题简单有趣,学生饶有兴味地根据人物的语言合理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左右,先是神气活现、得意洋洋,最后垂头丧气;楚王,先是盛气凌人、公然挑衅,最后无可奈何、自讨没趣;而文章的主人公晏子,始终面不改色、从容以对。在学生的想象交流中,文辞鲜活起来,人物立体起来,不再是冷硬的“之乎者也”,这文辞的背后有思想、有情感、有智慧,或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或是启人深思的故事,或是感人肺腑的诗文。

  四、古今对比——使情感更加明晰

  古诗文里蕴藏的爱、自由、平等、宽容等情感,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学习古诗文的要素之一就是要领略古诗文情感之美。优秀的古诗文善于把丰厚的情感巧妙地隐藏于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不去分析、比较,是无法一窥庐山真面目的。学习《小石潭记》,该文作者柳宗元被贬永州,心情抑郁,游山玩水,其意寄“情”。而作者游小石潭,究竟是“乐”还是“不乐”,学完文章后,学生总觉得是云山雾海,终是不明就里。

  教者设计古今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和《百丈潭的石头》的对比阅读。选文的选择是有讲究的,一是要有合适的对比点,二是这个对比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有更好的理解。这样的对比阅读无须面面俱到,选择一个突破点即可:这两篇游记散文均写了“潭石”,两文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说潭石是假,比较情感才是目标所在。有了“潭石”这个对比点,学生更笃定,也就有了探究的兴味。很快地,学生就有了比较的结果。柳宗元在游小石潭时先是“心乐之”,接着在“全石以为底”的潭中鱼儿的“往来翕忽”让他心生欢乐,可最后石潭边环境的“静”终究还是让作者堕入了愁苦的境地。《百丈潭的石头》作者从石头上窥见春意而欣喜,石上“清冽甘甜”的泉水令他欣喜,百丈潭遍布的石头令他惊诧,“百丈潭的石头”让作者既惊且喜。学生对比分析得出了结论:两文均写“潭石”,但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

  《百丈潭的石头》惊诧、欣喜的情感贯穿全文,而《小石潭记》的情感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貌似匪夷所思,但这恰恰是此文写景抒情的高妙之处:一方面表明作者游小石潭是为了寄情山水排遣抑郁情怀,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景色虽美,但是暂时触发了作者感官的愉悦,触动了他灵魂的愁苦愤懑,终究是意难平。后者情感表达明快直接,前者情感表达曲折隽永。在古今对比阅读中,拓展了阅读的时空,激发了学生探究情感的兴趣,真实有效地领悟了作者的情感。

  浩如烟海的古诗文经典著作,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载体。学习古诗文,大而言之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小而言之,是形成个人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就任何一点而言,作为教者,都应拓展思维,推陈出新,让古诗文鲜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来品味永恒的经典,涵泳永不折旧的情感,引导学生爱生活、有情趣、平等、宽容、进取……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