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用爱浇灌,静待花开

更新时间:2018-02-28浏览:评论: 条

  蔡燕婷

  【关键词】陶行知;爱;教育

  从接受师范教育开始,我就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他的“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等思想都给了我许多启迪。踏上教师岗位后,我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中,终于找到了能够和学生达成心灵沟通的方法。

  一、摆正位置,用平等的爱进行心灵沟通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便是职业角色的多样性,我们要担任“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教育教学的设计组织管理者等角色,但是要真正使这些角色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只有先做好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刚进入工作岗位,在管理好班级之余,我开始着力培养小班干。中午午休时间,我每天安排两位同学做“值日班长”,管理班级纪律。刚开始效果不错,但是渐渐地同学们却对“值日班长”产生了不满,因为每当这些同学当“值日班长”时,他们就会一改平时的友好谦逊,变得说一不二,居高临下。

  我细细思索,却仍无所得,翻看手边的教育著作,直到读到陶行知先生提出“民主的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待,应该肃清形式、教条、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这一段才确定问题是出在我这个老师身上。为了班级的纪律,我在学生面前时总是告诉自己:要与学生有些距离,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对老师不尊敬。所以在学生面前,我呈现出的都是尽职尽责却也不够亲和的形象。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导致“值日班长”们无意模仿我的态度与做法,但是因年龄小,对待同学的态度没有掌握好,于是产生了这样的问题。

  我存了实验的心思对自己进行改变。下课时听他们七嘴八舌地讲自己的笑话与烦恼,每次有学生主动与我打招呼,我都不再只是点头回应,也是漾起微笑回答“你也好”。渐渐地,学生爱亲近我了,“值日班长”们在自己值日时也能友好谦逊地对待自己的同学。每次中午走进教室,总能感受到班级里流淌着的平等平和的氛围。

  只有摆正自己在班级、在学生心中的位置,做好学生的朋友与知己,与学生平等交流,才能让学生对老师产生真正的尊敬,才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交流的桥梁。

  二、想出法子,用不同的爱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陶行知先生认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但是学生存在着自己的个体差异性,所以应该用不同的爱去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材施爱”。

  班里有个男孩子,特别内向。我想锻炼他的胆识,所以上课时有意向他提问,但他总是涨红了脸不回答,下课时装作不经意和他闲谈,他却只顾低头做题,我只感觉自己的爱找不到正确的渠道进入他的心里。我也思考,这样的爱其他的孩子分明都能接受并从中获得力量。不,不对,什么叫其他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发展的人,他们的生活经验、环境不同,身心发展也有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不能把所有的孩子放在同一條水平线进行比较。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正是教师劳动创造性所在,那么“因材施爱”也应该是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尽力做好的。

  通过了解,我知道了这个孩子家境并不好,父母的关心也不足,所以他有些自卑。对这样的孩子,一时的、浓厚的爱是无法让他感到温暖的。于是我更注重平时点滴的爱,相遇时一个温柔的眼神、作业做得端正整洁时一句表扬的话语,送他回家时一个亲昵的动作……渐渐地他开始信任我,当他在课堂上第一次有勇气举手回答问题时,我内心是无比欣慰的,这个法子终于是用对了。

  面向一个班级的学生,通用的教育规律自然能够帮助教师省不少力,但是更应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用不同的方法和爱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终促进班集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合生活,用快乐的爱带动班级德育

  现在的家长一般都信守“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思想,对孩子的要求尽力满足,但这也让孩子们比较娇气,对校规校纪的意识比较淡薄。

  为了减少班级的违纪问题,我想了许多办法。但是,那几个“捣蛋大王”却毫无所谓,自认为是“老油条”。这样的情况让我忧心不已。反观自己的做法,一般都是通过告诫或者一些小惩罚来让学生遵守校纪班规,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从内心自觉遵守,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我该怎么才能将这几个总是违反纪律的学生引导好呢?我再次翻开书本,从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中得到启发:“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个“真”从哪里来?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所以,这个“真”不仅要从教育中来,更要从生活中来。

  第二天,当总是迟到的那个孩子再次迟到时,我让他跟大家讲他早上的作息安排。他每报一个时间点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发出惊呼,因为实在是晚得不可思议。他自己也意识到他和全班同学在作息上有多大的差异,于是涨红了脸不讲话。见状,我让他先坐下,没有批评一句,因为生活和同伴的力量远比我这个老师讲的道理更能震撼他。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他渐渐成了班级里最早到的几个学生之一。

  “生活即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所以在进行德育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往往能收到比一味严格约束更好的成果。当我们用生活结合教育,将学生的自觉性调动起来时,还用愁班级的德育吗?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是爱让我叩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门,与学生构建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我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陈春华.践行陶行知爱的教育思想,用爱心塑造中职生的灵魂[J] .青年文学家.2011(3):11.

  [2]潘超.陶行知的幼儿创造教育思想及启示[J] .幼儿教育导读,2011(8).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